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郎窑红

“天、地、日、月”是古人非常敬畏的,每年都要进行祭祀,为祭祀烧造大量的官窑瓷器。蓝釉瓷器祭天用,黄釉瓷器祭地用,红釉瓷器祭日用,白釉瓷器祭月用。红釉瓷器有个大概的颜色变化趋势,商周时期的红釉是砖红色,唐代的红釉颜色是褐红色,宋代的红釉瓷器是钧红色,元代的红釉瓷器是血红色,明代的红釉瓷器是牛血红,清代的红釉瓷器是正红。但是清代每个时期的红釉瓷器也是不一样的,也不同的品种和颜色变化。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豇豆红

第一清康熙郎窑红瓷器。明代永乐、宣德以后,红釉瓷器就基本断烧,到了清康熙时期,国家变的越来越强盛,康熙就下令复烧红釉瓷器。就专门派朗廷极去景德镇督导窑务,朗廷极不负皇恩,经过多次试烧,终于烧出了红釉瓷器,我们称之为“郎窑红”。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霁红

这种红釉瓷器颜色如凝固的牛血,其特点是“脱口垂足郎不流”,红色釉子从口部逐渐下流增厚,在瓷器口沿处露出一圈雪白胎质,我们称之为脱口,釉子到了器底突然停止,也是釉子最厚的地方。釉面透亮,釉里有开片,器物底部有米黄色和苹果绿色的釉子,这个特征也是我们鉴定康熙郎窑红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雍正款

第二清康熙豇豆红瓷器。朗廷极苦心研究红釉瓷器,精心仿制永乐、宣德时期的宝石红,在烧出“郎窑红”瓷器的基础上又研制烧造出了豇豆红瓷器。豇豆红瓷器也叫美人醉、娃娃脸、桃花片。可见其妩媚动人,豇豆红瓷器釉面颜色像成熟了的豇豆,红中带绿,所以叫豇豆红。豇豆红瓷器红色比较淡雅,并且带有绿点的特征,绿点是在高温下釉子中的铜分子二次氧化而爆破产生的,本来是缺陷,后来成了美。豇豆红瓷器釉面柔和悦目,清淡优雅。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仿剔红

第三清雍正、乾隆时期霁红瓷器。霁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期已经烧制成功,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霁红釉瓷器釉面红色匀净,明镜如水,没有郎窑红釉面的牛血色,红中闪褐,也没有豇豆红釉面的那种淡雅柔和,红中带绿的感觉。

清代红釉瓷器有什么鉴定特征?瓷器背后的故事!

霁红

霁红釉面有橘皮纹,一副中规中矩,无欲无求的稳重,这种霁红釉颜色很受宫廷皇上的喜欢,绝大多数为官窑瓷器,雍正时期霁红釉瓷器底部写“大清雍正年制”就字楷书,乾隆时期的霁红釉瓷器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品种,如雍正时期胭脂红、珊瑚红、窑变红,乾隆时期的金红、洋红、玫瑰红、仿剔红等等。各种品种繁多,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谢谢阅读!请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