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1

嫦娥四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将搭建地月“鹊桥”

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0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展开正常。后续,“鹊桥”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进入月球至地月L2点的转移轨道,通过3次捕获控制和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地月L2点是卫星相对于地球和月球基本保持静止的一个空间点。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由于月球有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当嫦娥四号进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时,将受月球自身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而“鹊桥”则相当于架设在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中继站”。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一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发射任务。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75次发射。此次还搭载发射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两颗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

据悉,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

2

香蕉的DNA与人类DNA相似度竟达60%!

人体由30亿个遗传碱基对组成,而在这30亿个碱基对中,每个人特有的成分其实是很少的,这使得人类在遗传上与后代的相似度达到99.9%。

最近,物理学家和企业家Riccardo Sabatini的TED演讲表明:如果把人的整个遗传密码打印出来将占约262,000页,相当于175本大书。在这些页面中,人类个体特有的成分只有500页,这500页里面包含的信息有眼睛的颜色,是否有遗传疾病等。

200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动物当中黑猩猩与人类最相似。黑猩猩的遗传基因中有96%与人类类似。而猫与人类其实也极为相似,2007年的一项研究称,阿比西尼亚宠物猫,基因有90%与人类相似。

对于蛋白质编码基因,老鼠与人类相似度大约85%。而对于非编码基因,老鼠与人类相似度大约50%,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将这种相似性归因于大约八千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根据2009年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家牛和人的遗传基因大约有80%是相同的。昆虫的DNA与人类的共同点要少一些。例如,果实蝇的病原基因有61%和人是相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NASA(美国航天局)用果蝇来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基因影响的原因。

更令人惊讶的是,甚至香蕉都与人类共享着约60%的相同DNA。

3

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实现量产 打破国外垄断

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氢燃料电池

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新型能源及材料化学研究室获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催化剂产业化生产难题,已被清华大学氢燃料电池实验室与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联合研发团队攻克。目前,该催化剂获得17项专利,产能达到每天1200克,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

催化剂作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其综合性能与国产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产业化前景。但相关知识产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催化剂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高成本现状,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自主发展。

催化剂系列化产品已应用在中科院、高校和多家燃料电池公司的燃料电池电堆中。今年底,采用该催化剂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可达1000台。

4

首只无线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机器蝇”(RoboFly)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第一只无线飞行机器昆虫振翅起飞了!美国科学家首次让其研制出的“机器蝇”(RoboFly)独立振翅飞行,这或许只是微型机器人的一次小振动,却是整个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大飞跃。

“机器蝇”由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其体重与牙签相当。该团队称,现有的飞行机器昆虫仍然需要一根电线与地面相连,因为它们驱动和控制翅膀所需的电子设备太重了,这些微型机器承载不了。而“机器蝇”由激光驱动,自带“大脑”。

研究人员解释,研制昆虫大小的飞行机器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振翅。拍打翅膀是个非常耗电的过程,电源和引导翅膀的控制器大而笨重,小小的机器无法运载。因此团队之前研制的“机器蜂”(RoboBee)必须通过地面电线与其电源和控制器相连。

为了让“机器蝇”自主控制翅膀,研究人员还给了它一个“大脑”:在同一条电路里添加了一个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作用好比“机器蝇”的大脑,向翅膀发出诸如“现在加紧拍打”或者“别拍了”之类的指令。

5

恐龙家族发现新属种——晋地甲龙

科技快报:中继星鹊桥发射、香蕉与人类有约60%的相同DNA、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飞行机器昆虫问世……

▲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锯齿龙类头骨。图片由山西地质博物馆提供

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恐龙化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山西地质博物馆日前召开的古生物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择义王氏鳄”化石和锯齿龙类化石三项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开亮相。

特别是2011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是恐龙家族的一个新属种。而之前山西地质博物馆已经命名了3个新属种的恐龙。今年6月1日前,经过精心修复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将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由于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又被称为“坦克龙”。尾锤是甲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此次命名的“左云晋地甲龙”,于2011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是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龙骨架化石。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介绍说,“左云晋地甲龙”生存在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具有骨质尾锤的甲龙科恐龙。“它的发现,支持了甲龙尾锤演化过程中柄状的远端尾椎先于末端愈合的皮内成骨出现的假说。”尤海鲁表示,相关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今年出版的《地质通报》上。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