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康熙年制”款识小酒杯是怎么回事?瓷器背后的故事!

这几天在网上比较热的一件瓷器,就是一个小酒杯,底部写着"大明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让人莫名其妙。这个小酒杯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大家知道,南京博物院是民国中央博物院的前身,收藏着大量的流传有序的明清官窑瓷器,并且这些瓷器都有大量的重复,有些库存从来没有使用,这件写有"大明康熙年制"的小酒杯就是其中之一,也中唯一的一件。那么这件小酒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明康熙年制”款识小酒杯是怎么回事?瓷器背后的故事!

清康熙贯套纹小酒杯

第一明代官窑瓷器的规距。明代官窑瓷器从正德之前由专门的御窑厂烧造,烧造完成后还要经过二次挑拣。一是出窑后挑拣,看看有无残次品,如有检出,立即砸碎掩埋。二是御窑厂中心二次挑拣,看看纹饰修胎款识等等,如有一点问题,不得运往皇宫。明嘉靖以后,由于国力下降,宫廷瓷器的需求量增加,御窑厂无能力完成宫廷交给的任务,于是就将一部分生产量分给民窑生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官搭民窑",在这种状况下,瓷器的质量有明显的下降。

“大明康熙年制”款识小酒杯是怎么回事?瓷器背后的故事!

清康熙贯套纹小酒杯底款

第二康熙时期的官窑。清朝拿下江山不易,顺治入关,整个国家百废待兴,瓷器的烧造也是一样,官窑停烧,直到顺治六年才恢复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康熙时期的瓷器烧造制度仍然延续明代瓷器烧造的制度,所以从烧造工艺到工匠基本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写款的工匠们由于习惯了"大明"写法,就出现了"大明康熙年制"的这种事情,当时的挑拣程序也不够严格,使这只小酒杯流传下来。从款识来看只能是康熙时期的瓷器,因为康熙时期知道有明,而明是不知道有康熙的。

“大明康熙年制”款识小酒杯是怎么回事?瓷器背后的故事!

康熙剧照

第三这个青花小酒杯的纹饰。这只小酒杯纹饰为贯套纹,贯套纹始于明成化,在清康熙官窑瓷器中大量的使用,同样纹饰造型的小酒杯就有很多,但是写有"大明康熙年制"的就这一只。这件小酒杯高5厘米,口径8.8厘米,撇口,胎体坚硬细致,典型的康熙风格。康熙时期的瓷器有很多民窑款识写"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等。从这点不难看出当时清代王朝的包容、大度、胸怀。谢谢阅读!请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