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打断孩子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吗?

宇你童行亲子时光


总打断孩子,肯定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还小,专注力很有限,所以在他安安静静,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还是不要去打扰他,就算我们大人有事,也可以再等等,等他不在关注了,我们再去抱他!

专注力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事,引导他去专注,从而提高他的专注力,当他取得了"新"发现,家长也不要忘了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增强他的信心,更好地促进专注力。

愿我们共勉!


墨染柳痕


这事儿今天正好跟我妈讨论过,我的主张是: 总打断孩子,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讲一个很常见的词语:一心一意!意思就是我们在一段时间只能用心的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说专注力!


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而不自知

  • 我家娃两岁,今天娃在很专注的看小乌龟吃食。几颗龟粮在比较高的假山上面,他试图给小乌龟弄下来,并且已经成功了两次,就在他试图弄比较难得那一个,姥姥突然很大声的说:“小心咬你手!”吓得娃赶紧把手缩了回来,转身离开了。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无所事事的回来,拉着我说出去玩儿。

  • 这让我想起来前些天的一个事儿,娃在地垫上坐着玩儿大颗粒的积木,虽然还不会组件各种造型,但是叠高高是他比较喜欢的,乐趣也在这里面,他会够不到的时候,自己搬个凳子过来,然后继续弄很高。那天是孩子没穿裤子,光着屁股在玩儿,玩儿的很开心的时候,他会自己和自己说话。姥姥拿着裤子过去,强行的把他从地垫上抱起来穿裤子,娃开始不停地挣扎,然后口中一直说着:“我的玩具,我的玩具。”


介于这两件事情发生在同一周,不得不和老母亲谈了谈这个事情,老人有老人的理由:【孩子小,不会自己照顾自己,需要大人来提醒】。我相信,姥姥的行为是出于对我儿子的爱,但是这种爱,却在不经意间,正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如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所说:“任何禁止儿童活动的行为,都将损害儿童智能的发展——而专注力只不过是被损害的能力的副产品。”

不妨我们都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孩子在独自玩耍,有人出现给送了一杯水?孩子在努力的观察蚂蚁,有人阻止他蹲在地上,说太热了?孩子在好奇的踩着泥巴,有人上前拦住说太脏了?

这些行为,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不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会有什么表现?


马修曾在《生物钟优势》一书中写过,专注力不足,会产生很多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我小时候,我妈经常说我三心二意,马马虎虎,为此还真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如今看来,都是专注力不好惹的祸。那除了这些,还要那些表现是专注力不好造成的呢?


1. 做事情喜欢东张西望,做一个事情,喜欢穿插很多事情进来。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孩子写作业,父母通过监控看到,在2h的时间里面,他写作业的时间大概只有30min,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画画这个,一会儿开开柜子。总之,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超过10min的时间在集中做一个事情。


2. 容易焦虑、紧张,遇到事情情绪波动比较大

可能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到,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孩子在家里玩儿玩具,妈妈一穿衣服准备出门,孩子立刻飞奔过去,说要跟妈妈一起出去。不管孩子在干嘛,他的注意力总有一部分会集中在大人身上,面对离开的妈妈,他会感觉到不安和焦躁,所以提出要求跟着去,一旦被拒绝,将会迎来一场哭闹。同样的道理,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喜欢爸妈管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会注意爸妈的动静,他们的离开让我们瞬间轻松,想必这样的经历是每个人都有的。


3. 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容易走神,做事情马大哈一个

粗心大意总是被我们当做一个借口来解释现象,但是在现象背后,却是专注力不足的一个明显表现。不喜欢一个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做,就会心猿意马。

最大的表现就是学习啊!不喜欢的课程或者觉得太简单的课程,总会掉以轻心,结果分数是最好的证明。上大学的时候,在家还得辅导小侄女作业。期末考试拿回家的数学卷子签字,告诉家里人,这些题都会,就是当时没注意。但是对于英语她就不会这样,可谓是心细如毛,一个试卷上印错的单词她都能找出来!


看到这些表现,可能大部分人会恐慌,觉得这东西,天天在我们身边,日日发生,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其实专注力的发展是有他的规律的,就如同人会长大一样!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专注力的发展规律到底是什么?


专注力跟我们的身体一样,天生就有,每个人的专注力的层次和时间也不同,这些都是遗传因素。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对专注力规律的研究,来靠后天培养出良好的专注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里,很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注意(专注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和完善的!


培养专注力方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是德国的一组育儿研究数据:


根据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专注以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据说,我们的专注力是靠我们大脑中一个叫做额叶的位置来控制的,而这个部位要到我们25岁左右才会真正地发育完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所以我们没必要过于担心,而是要清楚地知道怎么去培养专注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人),怎么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1. 【1-3岁的孩子 —— 幼儿】

这是孩子专注力的黄金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

  •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时候,尽可能不去打扰,即便是提供帮助,也要学会选准适当的时机,而不是任由我们的性子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空间。
  • 把我们的爱适当的收回一些,让孩子自己努力独自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
  • 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买适龄的玩具和绘本,陪着孩子做适龄的游戏,拔苗助长看似有一个聪明或者天才宝宝,实则破坏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得不偿失。

2. 【4-6岁的孩子 —— 儿童】

  • 把孩子的玩具适当的收拾起来,过多的玩具和东西,会让孩子分神。

  • 带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自然界对孩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会让孩子沉浸其中,这种专注是其他的场景不能替代的!

  • 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学会独处和独自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思考和安静,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3. 【7-15岁的孩子 —— 学生】

  • 定时法则:这个规则就像是我们定时考试一样,固定的时间,需要完成固定的事情。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孩子精神集中的去完成一个事情,专注力会随着长时间的训练二提升。

  • 请说出来:不管是学习还是什么,有没有注意到过有的人会碎碎念?其实这是一种专注力训练的方式,通过大声朗读、出声默念、小声说出来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的行为、大脑与语言保持一致。那我们的专注力就会在一个事情上。

  • 安静的坐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讨厌发呆。其实闭上眼睛静坐或者发呆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安静的处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想我们所想,完全会成为一种念力,促进我们只想这一个事情。不妨大家可以试试,时间不要太长哦!


【其实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哦!不信可以试一下,工作生活上效率都会提升很大!】

其实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使用办法都不同,毕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我们还是要感应、观察和分析孩子的特点,然后再去做决定怎么辅助孩子完成专注力培养,千万不要强行强迫孩子这样那样,否则会适得其反!


《专注》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不止有一个孩子,就该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警觉性高些、安静些,或者比其他人更活泼。这种气质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大脑神经中枢的发育度和遗传性,因此专注程度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必看】写给同为父母,此刻在看本文朋友们的话

每个家长都会为孩子的任何一个反映感到焦虑,有时候甚至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把这种焦虑放大。我们关心孩子、爱孩子都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爱的尺度没掌握好反而弄巧成拙耽误了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专注力的培养,也同样,别太焦虑,坚持小的事情重复做,时间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变化!有个词语叫“静能生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有时候需要我们静下心,闭上嘴!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专注力也不好,不妨和孩子一起培养一下,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


我是影视育儿汇,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育儿相关知识和经验!


逸绮聊陪娃


嗨,大家好,我是梅妈妈育儿有方。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总打断孩子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是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所拥有的状态。当孩子专门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就不会关心了,过滤掉了周围的繁杂的各种信息。

当孩子的专注力比较集中的时候,大脑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大脑对信息的感知、记忆和启动的思考方式同时进行,在大脑中建立神经回路,专注力越强,学的东西就越多,神经回路建立的就越牢固。

如果在孩子专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打断孩子,一会儿叫一叫孩子,给孩子吃的喝的,或者跟他聊天儿,让孩子帮忙做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孩子不得不中断原有的专注力。从而破坏了对大脑的信息传导,影响神经网络的建立。

观察力促成了专注力的形成,观察力和注意力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力的训练,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能力。提高孩子注意力,专注力的训练非常多。

如果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做游戏、看书、在思考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打断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在发展。在安全范围内,孩子所有的活动都可以让他自主的进行。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规律。

所以总是打断孩子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我们一定要深刻的领悟到这一点。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父母亲做得越好,孩子得到的就越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关注科学育儿。欢迎朋友们点赞,收藏,关注!我需要你们的鼓励,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