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方寸乾坤

硯,也稱“硯臺”。中國傳統文房用具,始於漢代。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以筆蘸墨寫字,筆、墨、硯三者密不可分。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講,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中國四大名硯之稱始於唐代,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硯臺:方寸乾坤

硯臺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臺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髮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硯臺:方寸乾坤

真正懂硯、愛硯的人都知道,硯臺是有生命的,一方硯臺如果養護的非常仔細,那麼它就會活力四射,發墨性一定非常好。明朝屠隆在《硯箋》中提到:為永保硯面的瑩潤光滑,就得跟養茶壺一樣,日常應給予硯臺適當的保養。

對於第一次買硯臺的新手來說都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拿出硯臺磨墨時,開始磨起來很光滑、不發墨,其實這是由於新硯在雕刻完成後,都會塗上一層蜜蠟的原因,塗蜜蠟並非現代人發明的,它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養護硯臺的方法。

硯臺:方寸乾坤

真正懂硯、愛硯的人都知道,硯臺是有生命的,一方硯臺如果養護的非常仔細,那麼它就會活力四射,發墨性一定非常好。明朝屠隆在《硯箋》中提到:為永保硯面的瑩潤光滑,就得跟養茶壺一樣,日常應給予硯臺適當的保養。

對於第一次買硯臺的新手來說都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拿出硯臺磨墨時,開始磨起來很光滑、不發墨,其實這是由於新硯在雕刻完成後,都會塗上一層蜜蠟的原因,塗蜜蠟並非現代人發明的,它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養護硯臺的方法。

硯臺:方寸乾坤

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硯身上除去裝飾以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硯堂、硯池。

硯堂:就是上圖(1)標記的地方,是我們拿著墨條在上面順時針旋轉研磨的地方。

硯池:就是上圖(2)標記的地方,我們在硯堂上磨好了墨,可以推到上圖(2)也就是硯池裡面存著,書寫的時候毛筆就是在硯池裡面蘸墨。

硯臺:方寸乾坤

硯臺的本性就是愛水而不畏水、需水而不吸水。所以硯臺是需要水來養護的。需要我們在硯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換,以滋養硯石,保持硯之瑩潤。但是硯堂也就是磨墨的地方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發墨。

“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硯“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一句話。就是說我們在用完硯臺之後一定要馬上把硯池裡的餘墨倒掉,然後用清水清洗整個硯臺,不宜用過硬的東西來清洗以免損傷硯臺,可以用毛巾或者雙手來清洗硯臺。將清洗完成的硯臺自然風乾,放置於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然後在硯池中貯上清水每日一換養護。

硯臺:方寸乾坤

“硯無床,不稱王”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句古話。意思是說一方硯必須配製合適的硯匣,硯臺用完清洗完成之後放置在硯匣內,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起到硯的保護映襯作用,使匣“與硯同壽”。最後如果將硯放置於窗前、案頭時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易乾燥,日曬也易使硯匣乾裂。儘量放置於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硯臺:方寸乾坤

新養一方硯臺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新買來一方硯臺在未來至少六、七個月內都需要每天磨墨、洗硯。磨墨的時候一定注意只能在硯堂磨墨,不能研磨到其他地方損壞硯臺身上的蜜蠟。在寫完字之後一定要及時清洗硯臺,硯池內的餘墨不能停留超過一個晚上,否則會傷害硯臺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