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五胡亂華之前胡人活動範圍

五胡亂華與他們展開的“五胡十六國”連鎖反應建國運動上限的設定,一般解說以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劉淵于山西建國稱“漢”為起點。實則其前已有四川李特(氐族)與湖北張昌(義陽蠻)的獨立例子。

劉淵出身於匈奴貴族家庭,以及八王之戰期間擔任主角之一成都王司馬穎高級軍官屯騎校尉冠軍將軍參丞相府軍事的經歷,雖較

李特、張昌僅只州郡低職,家世、地位高下有別,但彼此間同具參與漢族政治的實際經驗相同。

劉淵另一身份匈奴自治組織領袖,則以左部都尉留置洛陽侍子(人質)而於晉武帝末年(公元279年)繼其父任左部都尉惠帝初進五部大都督,封侯,坐事免職。公元304年,劉淵以調發匈奴部隊助司馬穎而離鄴返還山西省中部離石自族領導中心,未及歸鄴,司馬穎已敗,劉淵便被人口急激增殖的匈奴自族推舉為全族性大單于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劉淵(?-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十六國時期漢趙政權開國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同年,於離石縣北左國城,向晉朝宣佈獨立,稱王。之後數年是其事業大發展期,向南完成汾水盆地沃地全域的佔領,《晉書》所謂“幷州諸郡為劉元海(淵)所陷,刺史劉琨獨保晉陽(太原)”。永嘉二年(公元307年),司州的河東、平陽二郡繼續陷落,劉淵終於進位皇帝,定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

劉淵僭號漢王,繼又登位皇帝的理由,又便是恢復漢朝正統從漢朝女婿關係一變而為自認漢朝皇帝后裔。離石左國城起義經過與其文告,《晉書》 劉元海載記稱:

永興元年,

元海為壇於南郊, 僭即漢王位, 下令曰:

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 廓開大業。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昇平漢道。 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 地過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揚俊, 多士盈朝。 是我祖宗道邁三王, 功高五帝。 ……

曹操父子,凶逆相尋。 故孝愍委棄萬國, 昭烈播越岷蜀, 冀否終有泰, 旋軫舊京。何圖天未悔禍, 后帝窘辱。 自社稷淪喪, 宗廟之不血食四十年於茲矣。 今天誘其衷,悔禍皇漢, 使司馬氏父子兄弟迭相殘滅。 黎庶塗炭, 靡所控告。

孤今猥為群公所推,紹修三祖之業, 願茲尫闇, 戰惶靡厝。 但以大恥未雪, 社稷無主,銜膽棲冰, 勉從群議。

乃赦其境內, 年號元熙, 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其時劉淵勢力急速膨脹,如《晉書》劉元海(淵)載記所指出:“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酋大單于徵、東萊王彌及石勒

等,並相次降之。”以後第六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兄自立後,便連續演出洛陽、長安相繼失守而懷、愍兩帝被俘晉朝大悲劇

公元307年或永嘉元年時山西省悲慘蕭條的社會現象,《晉書》劉琨傳說明:劉琨司馬騰任幷州刺史,沿途目睹的報告原文:

“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活現紙上的無秩序人心思變情況,正便是

劉淵利用製造叛亂的基盤

所以劉元海載記敘述他於左國城登位時,特筆大書“遠人歸附者數萬”。被劉淵擊降合流而於劉聰時代發展為劉漢政權兩大異姓主力兵團的王彌與石勒,最早興起的情況也相同。

王彌是山東省(東萊郡)漢人,惠帝末年“亡入長廣山為群賊”,永嘉元、二年間連寇青、徐、兗、豫四州,大掠許昌,於進逼洛陽時遭到挫敗而倒向劉淵

石勒則上黨匈奴支族羯人。《晉書》的記載:“太安中,幷州飢亂,東嬴公司馬騰虜群胡,兩胡一枷,賣充軍實(奴隸),勒亦在其中

”。然後在魏郡追隨牧馬人漢人汲桑造反,元嘉元年攻陷鄴城,殺自太原新調任、與自東嬴公進爵新蔡王的司馬騰汲桑在政府軍圍剿中陣亡,石勒便投奔劉淵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劉聰時代,軍事行動在

王彌、石勒指揮下,於河南省境內激烈展開,堪注意所獲得響應,仍是“河東、平陽、弘農、上黨諸流人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者數萬家,為舊居人所不禮,皆焚燒城邑、殺二千石長吏以應彌。”

從而可以發覺,劉淵集團自始便以聯合匈奴自族與漢人為構成要素。其事業開展的助力,也未脫出八王之禍所形成廣幅度漢族難民潮,以及所謂盜賊的範疇。

換言之,晉朝以天災與皇族戰亂,造成黃河流域的普遍疲敝,逼迫危險性的流民化漢人貧民層激變,才使晉朝政權發生動搖,匈奴胡人不過因勢利導。相反的解釋,也可謂漢人危險勢力利用了胡人,此由劉淵政治、軍事的指導者係為漢人

陳元達,石勒也對趙郡名族張賓敬重為事業發展的靈魂人物可知。

胡—漢合流而形式表現為胡主漢從,理由與漢族自身間投奔豪族接受庇護,正復相同。而胡人領袖於漢族領土上特具的部族自治權,也正與豪族對郡縣政治的抗拒力背景一致。

胡—漢合流趨向非自其時而始,早自二世紀末漢朝動亂期間已見端倪。換言之,如同倒向豪族,乃是人民逃避痛苦現實無可選擇時的選擇。此一趨向,至四世紀初“八王之亂”展開而愈益加大。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永嘉之亂畫像

公元318年劉聰亡故,匈奴漢國內訌而歸位於劉淵疏族侄輩——石勒、王彌同為建國三大支柱,當時鎮守長安的劉曜。次年 ,劉曜改國號為“趙”,定都長安。

《晉書》對在黃河流域獨立的原奴族漢國三代五人統治者,曾分別有以下的教養說明:

建國者劉淵字元海,“ 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 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 。

淵子,字玄泰,“ 好學夙成,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 。

和弟,字玄明, “ 幼而聰悟好學,年十四,究通經史,兼通百家之言,孫吳兵法,靡不誦之。工草隸, 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頌五十餘篇” 。

聰子, 字士光, “ 少而俊傑, 才兼文武” 。

劉淵養子 (疏族侄輩)與改建漢國為趙國的劉曜,字永明, “讀書志在廣覽,不精思章句。善屬文,工草隸。尤好兵書,略皆諳誦,以琴書為事” 。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前趙與後趙並峙

因並滅王彌而愈益強大的東方石勒,於同年背叛劉曜獨立,以其本據地襄國(今河北省邢臺縣)為國都,建立另一個“趙”國,歷史界以前—趙國通同其前身劉漢稱“前趙”,後一趙國則“後趙”,以資區別。

獨立後的後趙,十年間先後消滅段匹磾鮮卑與一應清掃北方的晉朝殘餘勢力,剝奪東晉靠北的邊緣領土。 至公元329年,又完成前趙的併合。領土東起於海,西及甘肅東部,北至綏遠,南有淮河流域與漢水流域,北方中國的大半已盡行立於後趙胡—漢聯合政權支配之下

石勒時代,是十六國前期最開朗的時代。石勒的坦誠、大度、能徵詢意見與接受意見,都是吸引漢人人才向心合作贏得地方豪族擁護的最大精神資本。同時,五胡胡—漢聯合政權漢人指導者的產生決定性影響力,後趙張賓也是特為聞名的代表性例子之一。石勒河北經營與選擇襄國為大事業據點,便都出自張賓強力主張。張賓去世以前,於石勒初起時代“專居中總事”,獨立後“專總朝政”,對後趙立國的貢獻已毋待贅詞。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274年-333年)酒酣耳熱之際,跟群臣探討前代帝王的功業德行

《晉書·卷一百五·載記第五》,(石)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

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

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五胡亂華發展至此,後趙與長江以南司馬氏東晉四川李氏成國三國鼎立並存的形勢,幾乎已是半個多世紀前魏、蜀,吳三國分立再現,分界線也相似。只是,石氏後趙之於北方,不能如曹魏的據有中國北方全域,東北與西北兩地區,已由名義上立於東晉支配之下,而過渡到各別的獨立局面。

胡人入主中原離不開漢人的襄助,從中原第一個胡漢政權“漢”說起

姚大中 著 華夏出版社 2017年1月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歷史是偉大的,但沒落的世家子而盡緬懷昔日榮華,表示的惟是懦弱。知恥庶近乎勇。忘懷歷史的民族註定滅亡,顧影自憐或自怨自艾,又或只會自打嘴巴,同樣為沒出息”。——姚大中

姚著中國史(全五卷)

第一卷·黃河文明之光(漢以前)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國

第三卷·南方的奮起(魏晉南北朝)

第四卷·中國世界的全盛(隋唐)

第五卷·近代中國的成立(宋以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