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太监是古代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起源于殷商时代 ,在历史上多时能达到十万人之众。太监这个身体上有缺陷的团体,本身是处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群,在拥有很大的权力后,有时甚至能左右朝政,呼风唤雨。特别是我国的明朝,几乎成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魏忠贤在明朝权势滔天,被巴结他的人称为“九千岁”,二百多年间,太监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当时人称“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可见魏忠贤的权势之大。那为什么魏忠贤却被崇祯绊倒甚至大的反抗都没有?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明朝文官跟皇权对立是历史上非常严重的,但凡是读书人,天生是士人阶层的。而到了明朝后期士人阶层的势力是最强大的,皇帝无法单独抗衡。皇权为了自保和巩固,皇帝会故意培养宦官的势力,这样皇帝联合宦官可以和文官集团相抗衡。魏忠贤弄权的时候,基本上朝廷里都是他的人,那些悍不畏死的文臣基本上都被弄死了比如杨涟,比如七君子等,其余的文臣多投靠了魏忠贤。这样看来,当时的朝廷魏公公的确已经是无敌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但是还是有一小波文臣他们只是选择了蛰伏,蛰伏不是不干,而是等一个恰当的时机,他们身上怀着已死人的寄托,未亡人的希望。到了崇祯上台的时候,那些蛰伏起来的大臣看到崇祯上台了,于是开始小心翼翼的上书,当然了这次不是上书杀魏忠贤,而是杀魏忠贤的走狗崔臣秀。他们也不是傻子,崇祯刚上台不会是魏公公的对手,但是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出崇祯的态度。他一上书把魏忠贤给搞紧张了,但是狡猾的崇祯告诉他,没关系,我知道崔大人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魏忠贤一听放心了,于是,崔臣秀就这样被干掉了。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崇祯毕竟也是个很老到的人,他并没有急于出击,而是等下一批奏章,一批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果然不出所料,底下那些深受八股毒害的文人马上又悍不畏死的上了下一批奏章,一批弹劾魏公公的奏章。这下魏公公手下的人全都倒戈相向了,魏公公一看,忙找到崇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我辞职,陛下就给我一条生路。魏公公就这样被发配到了凤阳去了,他以为这样就能保下自己的命,于是还学着古人,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再无野心,把金银财宝装了好几车,大摇大摆的出发。崇祯一看,我就等着你把钱送给我呢?没想到自己送上门了。于是马上下令除掉魏忠贤,就这么一代权监结束了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当时的崇祯虽然才17岁。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17岁的崇祯和17岁的我们一样,那时候的崇祯已经是个比他哥哥聪明多的政治家了。在他上台之后,和魏公公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想好好治天下就得相信两个人,一个是张皇后,一个就是公公你呀”。魏公公相信了,所以他完蛋了。魏忠贤对崇祯是抱有幻想的,他以为崇祯还会器重他,得依靠他,就像天启帝一样。当他还在观察崇祯,等崇祯器重他,没有想到等来的是崇祯给他定的罪名。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九千岁魏忠贤所代表的宦权“权势滔天”,掀起了汹涌巨浪,作为皇帝豢养的警犬,把众多野狗、疯狗挤兑的简直没活路。然而崇祯一上台,几乎不费吹灰力气,就收紧了自己手中的狗链,把九千岁魏忠贤绞死了。一个老鼠长得如何大,也还是老鼠;一个猫如何小,它也是猫。何况,明朝的皇帝不是猫,是控制猫的人。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