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是潮汕語系的雷州地區,做生意不及潮州跟汕頭的厲害?

錢用草袋裝89時尚

雷州半島,沒有河流,沒有腹地,商品交換流通範圍很窄,基本處於自產自銷。註定了它的封閉性,加上土地貧脊,出產的農產品交易不暢,決定了雷州人的懶惰性。最多外出做點打工掙錢。在外面,他們看不得同鄉人做官發財,誰進步了,就被孤立。這是雷州人的劣根性,叛逆性。

潮汕地區人漂流四海,經營小生意,互相關照,互為平臺,俗稱島內價。這是潮汕人成功的秘密,


網上行醫

雷州與潮汕地區一樣,很多人的祖先是從福建莆田一帶遷移過來的,但是在做生意方面有一定差別,我是90後潮州人,在廣州讀大學時認識了不少雷州同學和潮汕同學,我從大部分情況分析,極個別就不做分析了。

一、歷史積累

在以前,我們潮州很多曾祖父輩紛紛“下番”,滿世界做生意打拼,有一部亞視電視劇叫做“我來自潮州”,講述的我們祖父輩在香港打拼的經歷。我的老嬤就是“下番”其中一個,憑藉她的打拼,養活了一大家人。深受他們的影響,我們作為後代,不過在哪裡,只要有生意之道總會被我們潮州人或者說潮汕人搶先一步。在大學讀書,有很多潮汕同學做起了各種各樣的小生意,我也是其中一員,我發現很少雷州人做小生意,就拿我舍友幾個潮汕人來說,我是賣班服的,直接從廠家拿貨,而另一個潮州人是做畢業照,本來想拉雷州同學做,但是他不要,覺得沒意思。



二、潮汕人相對比較刻苦,經商有道

就拿我賣班服來說,從設計到拿貨,裡裡外外全是一個人在搞,可把我累死了,有人說會不會影響學習成績,不會的,大學學習比較容易,我經常拿獎學金的,而且我利用做衣服通過各種創業比賽吸引師弟師妹幫忙賣,一起比賽一起拿獎,哈哈,是不是一舉多得呢。我另外一個潮州同學呢也有我們潮州另一種經商之道“會做人情”,結果認識了不少校領導,自然而然把畢業照交給自己人來做了。

三、潮汕人在外很團結

我們做生意都會優先關照一下“膠己人”,比如畢業照的潮州同學有做班服都會叫我幫他們做,然後我有畢業照的班級也會找他們做,我們還會聯繫做旅遊代理的同學互相幫助之類的。有什麼好處我們都會特別關照“膠己人”。



總結


通街市事

潮汕人會做生意而同一語系的雷州人沒有那麼精,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從潮州淘瓷說起。隋唐潮州先人已經開窯燒製淘瓷,隨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先民們為了賺錢,學習老家閩南莆田漳州鄉親將燒製出來漂亮的瓷器用商船運往東南亞及其它洲域交貿,從中賺到甜頭,特別到了明清,饒平柘林港到樟林港成為當時全國重要對外貿易商埠,″紅頭船″就是潮商崛起的最主要動力,所以,一切的一切,潮州人從出口淘瓷賺錢,到懂得利用運輸買賣,中間環節賺取利潤,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去走這一渠道賺錢,代代相傳,吸收經驗,代代播種,所以,今天的潮商也堪稱世界級的一個商種。而雷州一帶我不大瞭解,應該先民們從閩南一帶遷入時,這地方雨水充沛氣候特別宜人,適合種養業,中國古近代屬農耕社會,先民們在這地方立足之後能達到豐衣足食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了,這也是人的原始習性,代代相承,造就了雷州人和同種語系的潮汕人生活個性的差異,這一切也證明了馬克思的″勞動創造人本身″的維物主義思想。潮汕區域理與雷州區域的地理環境不同也創造了同一民系的二種特性,謝謝,不妥之處,見諒。


騰飛129909638


江河水147633276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說跟歷史條件有關,但關鍵還在於整體地方的人文習慣的傳承,雷州人既沒有經商曆史所以更別說傳承,就因為傳承而成了共識才堅定了潮汕人無商不富的認知,那怕開個小貨店,那怕在菜市場開個檔口也一樣有可讓自己致富的信念。潮汕地區地少人多不只是近代才出現,而是可以說從古到今都是,所以思變而往外發展,而雷州不同,地方人均土地沒有潮汕地區那麼緊張,所以同一語系跟做生意有差別沒可比性,不如說有地域原因而成差別更好。


微願

傻逼問題,連潮汕有哪些城市都不懂,潮汕是潮州揭陽汕頭,揭陽還是潮汕文化發祥地,潮州汕頭都是揭陽分出來的,連潮汕機場都是在揭陽境內,你以為潮汕就是潮州汕頭,怎麼不去說汕就是汕尾,你是腦子被驢踢了。


小強127205704


大海風雲199053969

雷州半島估計是商圈氛圍沒有歷史傳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