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平:从宿迁走向国际的知名学者

朱怀平,加拿大约克大学应用数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天,他以《从蚊虫谈谈数学和“大”数据》为题,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为宿迁学院师生及慕名前来的听众带来难忘的一课。

“希望他们不虚此行,要不然回家会说,仰化老朱家的怀平讲的啥啊。”讲座结束后,感怀于慕名前来听课的听众的热情,温文尔雅的朱怀平笑着说道。沉浸在熟悉的乡音乡情中,今年54岁的朱怀平仿佛还是那个未曾离家的“少年”。

乡镇中学走出的全能“学霸”

1964年,朱怀平出生于仰化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在中学担任校长职务多年,母亲也是一名教师,伴随他长大的,是萦绕鼻尖的书香气息。

初二,从仰化中学转入大兴中学就读的他逐渐在学习上崭露头角。参加全县中学生竞赛,他的语文、数学考试均取得优异成绩。当时学校未开英语课,但他已自学学完了高中英语课程。

他说,他的成长,离不开重视教育的大环境和老师的教导。"当时,学校间组织竞赛考试,极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荣誉感。同时,在大兴中学执教的省内名师,如数学名家季家修等,也给了我很好的启蒙。"

外在的条件,若是没有自身的努力,也无济无事。"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下地干农活,说我干活不行。那天,我一直干到天黑,把脚下的布鞋都磨坏了。"如今,回想起这一幕,朱怀平不觉得苦,反觉着甜,正如一直回荡在他耳旁的那首歌一样。

"明天的遍地鲜花呦,遍地的鲜花呦,要靠今天的汗水灌溉。青春哪,青春多么美好,多么美好,我的心哪,有时像燃烧的朝霞呦,有时像月光下的大海……"让朱怀平一直记忆犹新的,是初二那年,某个斜阳夕照的放学时刻,还未离开教室的他,耳旁传来大礼堂那边的美妙歌曲《青春多美好》。

扬名国际的生物数学专家

1996年,一道世界性数学难题---希尔伯特第16问,摆在了出国留学的朱怀平面前。那年已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他,经学校陈怀惠老师推荐,进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师从著名数学家ChristianeRousseau攻读博士学位。

"导师致力于希尔伯特第16问的研究,和我以前的专业并不相关。"凭着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韧劲,朱怀平交出了一份被历史记载的"答卷"。他长达112页的博士论文全文发表在了著名的微分方程杂志上,把希尔伯特第16问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让一个方程式都有意义。"用数学方法推动实际问题解决,是朱怀平从事研究工作的动力所在。近年来,在生物数学的应用研究中,朱怀平领导的关于蚊虫和西尼罗病毒的加拿大研究小组,利用数学模型和监测数据,在预报控制研究和预测工具的研发上取得重要成果,为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在蚊虫疾病防控方面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指导。

在学术研究上,朱怀平已成为国际数学与应用数学界的专家。但未曾改变的,是他谦虚严谨的学者风范。"结合宿迁实际,讲座前一天,他把PPT改了又改,熬到了凌晨三四点钟。"市侨联委员、妹妹朱海平说,朱怀平总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聘教授,在指导教师、培养学生、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朱怀平和国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尤其是对宿迁,这次举办"宿迁侨智讲坛",朱怀平欣然应邀参加,饱含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助力家乡发展的"献策者"

"去年,我到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一年,有幸成为跟随朱教授学习的首个宿迁学者,切身感受到他孜孜以求的从业精神,受益匪浅。"宿迁学院文理学院副院长陆海霞表示,朱怀平不遗余力地支持宿迁科研发展,利用先进的研究成果,指导参与了关于宿迁美国白蛾的省级研究课题。更令人欣喜的是,经朱怀平促成,约克大学与宿迁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宿迁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约克大学访学。

"每年,我都会回家看看。"朱怀平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的,是家乡的变化。"宿迁城市发展的格局和规模,令人瞩目;利用自然禀赋,建设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运河风光带等,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力实践。"谈及推动宿迁生态环境转向高质量发展,朱怀平就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学者的眼光,不断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建言献策。

发展中的宿迁,需要朱怀平这样的人才献智献力。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5000多名华人华侨、侨眷及留学人员,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引导他们发扬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助力宿迁高质量发展,成为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市海外联谊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朱怀平说,宿迁人吃苦、乐观的品质,已经刻进了自己的生命里,照亮着前行的路。

他勉励奋斗在梦想路上的宿迁学子们,永葆初心,敢于吃苦,在美好的新时代创造一番新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