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玩Dota都喜歡叫英雄的職業(稱號),而玩英雄聯盟 (LOL) 喜歡叫英雄的名字?

郝兆霞

我是一個3年魔獸爭霸對戰rts,2年wow,7年澄海3c,5年dota,2年爐石的大齡玩家。我的理解是:

lol,也就是英雄聯盟,著重對英雄的刻畫,就像fate系列的聖盃戰役,只有紅黑兩方,隨機加入,著重於英雄與英雄之間的對抗。

dota雖然也是這樣模式的遊戲,但著重的是戰役,軍團與軍團之間的對抗。

而且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魔獸的背景太強大,影響太深刻。

在魔獸中,每個職業都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比如死亡騎士的代表--阿爾薩斯、黑暗遊俠(小黑)--希爾瓦娜斯、惡魔獵手---伊利丹等等,但是阿爾薩斯並不代表所有的死亡騎士,他只是許許多多死亡騎士中的一個,再比如說巫妖王,也就是巫妖,曾經是古爾丹的師父耐奧祖,後來被阿爾薩斯替代,手下還有大巫妖克爾蘇加德,而克爾蘇加德原本是聖光騎士,所以在dota中,叫名字不夠嚴謹,也不能夠準確表達你要表達的東西。

再舉個例子,神靈,也就是哈斯卡,他只是長矛部落的一個代表,這個人也可能是沃金,也可能是魔獸爭霸中的一個遠程兵種,還是叫神靈,大家都能懂。

還有個小原因是,dota中的英雄名字比較西方化,有些名字稍微繞口,影魔--炎魔之王--奈文摩爾、光法--大法師--安東尼奧等等,受折磨的靈魂-塞納留斯。備註影魔的原型是rts中立酒館的召喚系英雄,在05年wcg中moon的召喚流rush了sky用的就是獸王+炎魔+ac。

綜上所述,dota還是叫職業嚴謹易懂點,lol叫英雄名字親近點。


手殘哥dota

不知道你這傢伙是真不知道還是來引戰的啊(ノ`⊿´)ノ

我是個lol玩家,所以對dota並不瞭解。不過即使在lol中對一個英雄的稱呼因為各種原因也會有很大區別。

lol中最近還迷之火起來屬性+性別的命名方式。比如某風男。

外號或者名字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用來方便表達說明的。你要是碰到個名字賊長的不管啥遊戲都會給他弄個簡單點的外號來方便表達。

比如猩紅收割者-弗拉基米爾。這名字要讓你全念出來不管是念稱號還是本名都賊長。所以就有很多人直接根據英雄特點起了吸血鬼這個外號。

所以相比於問題中的喜歡叫英雄名字,或者職業。其實大家更注重的是方便,簡潔。dota中如果有名字短還好唸的英雄的話大家也會有很多人直接念名字的吧?

腦補一個畫面。好友之間開黑的時候說對面打野來gank我了的時候不說打野來gank,而是要把英雄全名或者稱號全都念出來。

怕不是要累死哦(メ`[]´)/


Sl117


妶玥

最簡單的問題,答案就是“簡單”。怎麼好叫怎麼快怎麼順嘴怎麼來。

DOTA源於war3,初創作者設計英雄的時候都是從war3裡找的,有的甚至就是兵種或者野怪。本身就只有職業或者外號,直接就傳下來了。真想叫名字,有些你也沒法叫,晦澀拗口,誰聽得懂。

LOL就一個空洞的主線,英雄想有什麼來什麼,支線一大堆。英雄稱號和名字都是現配,玩家就會選擇一個好叫順嘴的叫,再不行起外號。

我不玩DOTA,LOL倒是玩了幾年(菜的飛起,純娛樂,也沒想練的心思)。看比賽或者解說的時候,看見那些叫職業、全名但是又極其生澀的人就有種想打人的衝動,影響觀感。比如蛇女,叫蛇女都知道是誰,非得叫卡西奧佩婭,又影響語速又影響理解,何必呢


拘沙

主要是怎麼順口怎麼來:比如dota,確實有一些叫職業的,比如敵法,斧王,劍聖,幽鬼,影魔,發條等;但是也有叫名字的,比如萊恩,卡爾,帕克等;還有叫外號的,比如藍胖,小黑,jb臉等,多種類型叫法的也不罕見:狗頭/地卜/米波,當然很多用的是更方便的簡寫DK,UG等!lol也是一樣的,比如叫職業名的:皇子,蠻王,諾手,女警等;也有叫名字的:德萊文,瑞雯,趙信等;也有外號的:艾射,大眼睛,大蟲子,螞蚱等;也有混合的,比如德瑪曾經代指蓋倫,蓋倫,草叢倫,大寶劍;諾手,小朋友之手;劍聖,易(蠻易信)等;當然也有簡稱的:例如ez等!總之怎麼容易怎麼來,其實你之所以有這種錯覺,因為lol更多的人名字比稱號有區分度,比如德瑪,其實可以是德瑪西亞之力,德瑪西亞之翼,德瑪西亞皇子,沒啥區分度;虛空,可以是虛空恐懼,虛空行者等,影流之主顯然沒有劫叫著容易;而德萊厄斯這種,顯然沒有諾手叫著順口!而dota,大部分職業名稱可以反映角色的特色並且區分度比較明顯,所以以職業作為簡稱的更多,比如影魔,奈爾文魔你感覺那個更能表現影魔這個英雄?鋼背,屠夫,龍騎這些,都是跟他自己的特色掛鉤並且叫起來不拗口的


hnnwang

安妮(火女)、奧拉夫(瘋狗)、加里奧(燒餅)、卡牌、趙信(總管、菊花)、厄加特、吸血鬼(大姨媽)、末日(稻草人)、樂芙蘭(妖姬)、天使、劍聖、牛頭、流浪、亡靈、希維爾(戰爭)、星媽、提莫(蘑菇)、小炮、狼人、雪人、女槍、艾希(寒冰)、蠻王、武器、莫甘娜、時光(基佬)、鍊金、寡婦、老鼠、死歌、蟲子、木木、龍龜、鳳凰、小丑、蒙多、琴女、卡薩丁(g8臉)、風女、船長、英勇投彈手沒玩過、寶石、小法、烏鴉、機器人、熔岩(石頭人)、卡特、大頭、狗頭、豹女、烏迪爾、波比、酒桶、潘森、EZ、鐵男、阿卡麗、凱南、蓋倫、虛空、大嘴、慎、光輝、刀妹、巨魔、蛇女、卡爾瑪、女警、樹人、鱷魚、皇子(周杰倫)、魔騰(夢魘)、火男、盲僧(瞎子)、蘭博、VN、發條、掘墓、猴子、日女、蠍子、男刀、銳雯、男槍、龍女、小魚人、澤拉斯(巫靈)、狗熊、阿狸(狐狸)、維克托(三隻手)、豬妹、炸彈人、泰坦、劍姬、璐璐、人馬、維魯斯、諾手(斷頭臺)、德萊文、傑斯、婕拉、皎月、獅子狗、元首(球女)、卡茲克(螳螂)、蜘蛛、劫、娜美、蔚、錘石、奎因、扎克、麗桑卓(女巫)、劍魔、盧錫安(奧巴馬)、金克斯、亞索(劍豪)、大眼、布隆、納爾、卡莉斯塔(復仇之矛)、挖掘機、巴德、艾克、塔姆(蛤蟆)、千珏、觸手怪、燼、龍王、巖雀、克烈、翠神(艾翁)、卡密爾……這麼一說,英雄聯盟果然已經戒掉了😂😂😂


四系青年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請問這位英雄是怎麼稱呼的?

顯然大多數人叫他龍王。英雄聯盟大多數英雄的名稱由於國服經典的翻譯,朗朗上口不說還很有寓意。反而是鑄星龍王,牛頭酋長這些名字在去DOTA化的時候慢慢被擼圈拋棄,所以很多時候解說會更喜歡說英雄的名字。

但大多數玩家還是習慣簡稱,寒冰,蓋倫,木乃伊,狼人,諾手,猴子等等。


反觀DOTA,在war3的模型下,本身轉化的玩家就是熟知魔獸的人。很容易就使用模型(原英雄)名稱代替。

諸如:劍聖,薩滿,巫醫,地精、術士等等。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用名稱較多,加上本身DOTA英雄沒有背景故事,名稱什麼的都無所謂,記住‘稱謂’就不錯了。比如:宙斯,沙王,流浪(劍客),敵法、月騎。


綜上所述:問題其實並不成立,很有以偏概全的味道。


共由說

是嗎?

波比, 潘森,凱隱,阿卡麗,烏迪爾,腎,洛,卡薩丁,瑪兒扎哈,凱南,奧拉夫,霞,青剛影,艾翁,克列,巖雀,艾克,趙興,龍王,燼,俄洛伊,千鈺,莫甘娜,希維爾,薇恩,蘭博,維努斯,德萊文,傑斯,婕拉,劫,娜美,蔚,錘石,奎因,扎克,盧錫安,金克絲,壓索,納爾,布隆,卡莉斯塔,巴德,瑪兒扎哈

冰女,球女,豬女,龍女,日女,琴女,火女,豹女,風女,女刀,女槍,女警,還有沒有?

劍魔,劍姬,劍聖,劍豪,四賤客

蛤蟆,蜘蛛,螳螂,獅子狗,狐狸,狗熊,老鼠,蠍子,猴子,鱷魚,大樹,大蟲子,石頭,龍龜,狗頭,酒桶,

沙皇,大眼,人馬,魚人,炸彈人,火男,機器人,狼人,吸血鬼,大嘴,大頭,挖掘機,皎月,洛克,露露,泰坦,巨魔,光輝,男槍,澤三炮,瑞文,男刀,掘墓,光頭,卡特,妖姬,扇子媽,皇子,夢魘,瞎子,發條,努努,木木,小法,鍊金,蠻王,蒙多,船長,末日,天使,鳳凰,提莫,寒冰,小炮,武器,飛機,牛頭,奶媽,亡靈,寶石,時光,卡牌,寡婦,小丑,徳瑪,金屬大師,EZ


太難了三五

我感覺這個問題很難講清楚,稱呼一個英雄主要就是三點,一,能不能一下抓住這個英雄的特點,二,是不是順口,三,是不是有趣。



DOTA先於LOL,而且英雄的作用特點更鮮明,很多稱呼就很難轉用,舉個例子,比如一姐,傳說哥,爸爸只要玩DOTA都知道是誰,而LOL就很難找到對應角色。還有,

稱呼也存在隨著關係改變,大概是稱號-名字-外號-外號演繹。比如初期稱呼蓋倫更多的是德瑪,慢慢大家熟悉了以後就成了蓋倫,更熟悉了(加上大反派改動)就成了大保健。。

庫蘭的萌犬

這個嘛,完全是遊戲公司的設定的心理暗示導致,樓上那些我不敢苟同。

首先說魔獸,玩遊戲第一步都是選英雄吧,當我是個菜鳥的時候,我把鼠標挪到那個英雄的頭上的適合,系統顯示的就是職業,沒有名字可好,只有在選完人在屏幕中下方才能看到名字!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那些說一堆情懷什麼的,真的從頭開始玩過嗎?

至於LOL,大致是因為稱號起得毫無特色吧,而且都是好多是四個字。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字數,為什麼兩個遊戲,喊英雄一般只有2個字,這才是最關鍵的。

寒冰射手?尼瑪太長了,改成什麼好呢?小寒?寒射?算了,還是1叫名字,艾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