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把徽州婺源划给江西?

明如镜211346712

这是一个被提及很多次的问题,婺源划给江西了,很多人对此也是褒贬不一。大部分的婺源人似乎都认为因此而亏待了婺源。那么,既然如此,当年为什么还是把婺源划归江西呢?其实历史上婺源的归属问题有多次变更。

第一次变更

在清朝时期,婺源一直都属于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直到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

第二次变更

1947年,因为买盐的价格安徽比江西便宜,婺源百姓极度反对将其划入江西,于是再次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

第三次变更

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此后,婺源一直都是江西管辖。

很多人认为婺源划到江西不合理,其实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全国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少。难道把婺源划回到安徽,婺源就能够发展的比现在好?我看未必!


历史评说

为什么当年把徽州的婺源划给江西?

关于婺源为什么划给了江西!我想这是所有老一辈的徽州人身上的一块伤疤!

堂堂徽州一府六县,被拆的七零八落。

婺源县

在江西它是一张名片,回到安徽不知道命运如何。林子在这里不敢乱说,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婺源人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愿意在回到安徽省。

这是一个何等卧槽的问题!当年国民党为了剿共的方便把婺源划归到江西。建国后直接就划给了我们浮梁专区,历经几次的变迁划归现在的上饶市管辖!

看看林子老家景德镇的地图你们觉得不卧槽!


无论将来的老徽州地区和婺源发展如何!请把徽州文化传承下去,婺源文化传承的不错,想想现在的黄山市林子能笑出声来。

好好的徽州叫什么黄山市!


一点少年郎

1934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便于围剿中央红军,决定将婺源划给江西,隶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1947年,婺源又划回安徽,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进入婺源县城,宣告婺源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隶属于上饶市。

所以是因为早年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徽州人强烈不满,在写给蒋介石的公开信中,他们强调: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门户。而且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婺源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第二次划给江西后,民间的反应异常激烈,有的学校大门口就有一副对联:“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一些口号甚至说:“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


坚果旅行

婺源史上归属徽州,但是尽管距离屯溪只有100公里,其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婺源吃饭,多以辣椒为主,什么菜里都放辣椒。连包大头菜馅的包子,也要加上辣椒!我这烟台人从不吃辣椒的,实在难以下咽的!烧的大米饭总是六成熟。

而到了黄山屯溪,特别是汤口镇,饭菜花样繁新,各地的旅行社都爱到那里安排吃饭的。很接近山东人的口味。

曾经随南京一家旅游团,到婺源只玩不吃饭,午饭一定要赶到屯溪或汤口去吃的。


江千里2014

前面几位大仙已经讲了婺源从徽州划入江西的历史变迁,我就不重复了。我来分析一下婺源划入江西的利弊。

一、婺源位于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饶河主支之一的乐安河上游,属于鄱阳湖水系。乐安河发源于婺源县北部大庾山、五龙山南麓,经婺源、德兴、乐平,在鄱阳与昌江交汇后称饶河,然后继续向西汇入鄱阳湖。也就是说,大庾山、五龙山是分水岭。以分水岭作为分界,是区域划分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避免两地因水资源起纠纷,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二、婺源的徽派文化、建筑,放在安徽省,一点都不起眼,只能被淹没、被遗忘、被边缘化。古徽州的黟县、祁门、歙县、绩溪等,徽派建筑多且盛,徽派文化也更丰富。相比较下,处于古徽州边缘地带的婺源,这方面的资源则相对逊色。那为什么安徽那些坐拥更丰富资源的地方,在旅游发展上却不如婺源呢?原因就是婺源幸运地划入了江西。因为在江西,她的这些旅游资源是独一份的。这使她既能得到省里、市里的眷顾,获得大量的政策、资金、推广和客源支持,又没有同质化的竞争对手,可以说发展得十分从容。而在安徽,数个古徽州县资源严重同质化,相互间竞争激烈,省里、市里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可能厚此薄彼。因此这些古徽州县难以获得像婺源那样的政策、资金和推广支持。更糟糕的是由于黄山的名气实在太大太耀眼,光芒几乎盖住了古徽州的徽文化旅游资源,导致很多游客只知黄山而不知古徽州。



三、婺源如果留在安徽而不是划入江西,那么她的交通不可能像今天这么便利。比如九景衢快速铁路和景婺常高速公路,江西肯定选择从景德镇经德兴入浙江,而不会选择经过婺源。


婺源划入江西,得万千宠爱,成为了江西的一张名片,真是婺源之幸。


西山红袖

天阔白云追,老家无梦回。旧时王谢燕,几度伴春归。湛蓝寥廓的天空上飘着些许白云,它们在互相追逐着,是那么惬意和快乐。而我却在独自忧伤,因为已经好久好久都没回徽州的老家了,现在就连想梦见它都很难。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小燕子啊,每年一到春天,它们就准时飞回老家。冬去春来,谁也记不清它们究竟已经飞过几度春秋,说不定它们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呢。徽州啊,对婺源来说已渐行渐远了。



题主问当年为何把徽州婺源划到江西了,我也时常思索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什么?古徽州一府六县一千多年,创造了多少辉煌和传奇?光是一个“徽学”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解放前,婺源第一次被国民政府划到江西后,婺源人,甚至是整个徽州人都是强烈反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回皖运动”。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可就是因为解放婺源的和解放江西其它地方的都是解放军“二野”,仅仅是为了军事上的便于管理,就把徽州婺源划到江西了。从此,婺源就像一个游子离开了徽州。我们无力去评判历史,只是觉得婺源离开了徽州就好像一下子没有了自己的根,同时对江西又缺少认同感,我想这或许就是文化的断层吧!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有意思,时过境迁近百年还讨论“兄弟分家”的事。

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认真看过江西省地图?认真看,江西省全图恰似一个女人的侧脸轮廓。而婺源的地理位置,又恰处于女人的发髻。据闻当年民国时期总统蒋先生恰是发现于此。故此也。――传闻,亦当闲谈。

然,行政区域的划分,焉是我等讨论便可定夺之事?若可,北上广深等大伽周围的一些他省之域岂不可争份夺额地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婺源,原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挤在全是徽派的丛林绝对是永无出头之日。然在江西,则绝对是唯一。于是乎各种恩赐盆倾婺源……于是,婺源发展了……于是,婺源人开始不淡定了……于是,头条开始了多轮争论了……


幽窗野竹

我觉得没问题,婺源划给江西发展的很好,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其他在安徽的五县现在默默无闻,就像江西的九江银行能开到合肥市中心去,而安庆银行连听都没听过,所以婺源现在挺好的,不劳其它兄弟担心。


火锅底料辣辣

我是徽州人,婺源是如何分割出去的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我站在一个徽州人的角度,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虽然跑题了,但是反映了一部分民声吧。从徽州人的感情来说真的希望婺源能早日回来,婺源回归可以保证徽文化的完整性!更能保证徽文化的传承。这是感情问题,徽州人特有的这种感情也许外人不理解吧!但是从婺源自身经济角度考虑,婺源就是江西的宝,一个小小的婺源能让江西宣传的那么好,旅游业做那么强,在安徽能不能做到,大家看看现在徽州就知道了,虽然做的不错,但是无法跟婺源比,一个婺源盖过了整个徽州。婺源的发展可以说是徽文化的大幸,就让婺源留在江西吧,只是希望那里的徽文化能好好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一个徽州人或者徽州后人希望看到的。


我心依旧45814602

看过相关资料,国民政府以剿匪戡乱为目的,划分了相关战区,当时就引起了徽州府相关人士的不满。抗战胜利前后,当地乡贤多次发起回归运动,可惜解放战争席卷天下,相关地区解放前后时期不同,阴差阳错之下,婺源一直留在了江西至今。加之徽州现在也非正式的行政区划,回归安徽看来是不可能之诉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