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經濟怎麼就成為了中部的經濟窪地了?

雲在晴天水在瓶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江西人,我想我是有一定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江西在全國的政區劃分當中,其實是屬於華東地區的,看身份證就知道了,開頭是360。


曾幾何時,出現各種環江西現象,比如環江西高校區,環江西高鐵網,環江西經濟帶……身為一個江西人,我實在有話要說,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江西為何成為經濟窪地,我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分為外因和內因。

外因:

第一,比較的對象過於強大。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窪地的形成,換句話就是說江西比周圍省份經濟落後,四周高中間低才叫窪地,江西的鄰居有湖南、廣東、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沿海地區優先發展,所謂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是這個道理,你一個內陸省份憑什麼和沿海地區相比呢?不要說江西,叫湖北湖南,叫四川河南來比經濟總量,你比得過人家廣東嗎?人均GDP你比得過福建浙江嗎?非也!!所以比較對象我們先排除廣東,福建,浙江,因為起點就不同,沒有比較的意義。


第二,天時的轉變。

這個原因很容易被人忽略,要結合世界發展的大局來理解,還記得嗎?新航路的開闢的意義和影響是什麼?打開地圖是否發現全球的許多大城市,包括相當比例的人口都是分佈在距離沿海線兩百公里內?在古代,農業才是治國之本,古代的造船業也不發達,經濟中心都是在內陸,古代江西相對於周邊地區可以說相當富庶,江西尤其是現在的鄱陽湖平原一帶,自古以來都是魚米之鄉,直到改革開放以前,我們都可以說江西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並不差,至少不比周邊兄弟省份差多少,誰還記得那個年代有多少周邊省份的人來江西那個!(這是陳述事實,並無它意)因此內陸省份或城市的衰落伴隨著世界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是或多或少的,這並不僅限於江西。

第三,錯失國家南北大動脈線路即清代的粵漢鐵路或者說現在的京廣高鐵。

我們都知道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的發展命運和交通是密切相聯繫的,古代南北大通道在哪裡?其實是貫穿江西境內的,大家可以去走一走現在位於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古代戰略要地——梅關古驛道,瞭解瞭解那段曾經的歷史,本來當局是決定讓這條南北大動脈如同千百年來一樣途經江西的,但是我們用“被搶走”這三個字來形容是絲毫不過分的。至於如何被搶走,三言兩語,不可陳述致盡,大家有興趣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這裡我也必須強調一點,這條極為重要的鐵路被搶走,也和當時江西的不積極有關係。

第四點,馬太效應和虹吸現象

這個道理也很容易理解,一旦一個地區,它的周圍地區更加強大了,那麼就會形成虹吸現象,吸的是人力人才資本,去看看江西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有多少就知道了,馬太效應就是窮愈窮富越富的道理,這裡不再一一具體分析了。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內因:

第一,江西的地理條件限制

打開江西全省的地形地貌圖,我們可以發現江西的地形特點有點像一個口袋,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只有北邊地勢較為平坦,這樣相對封閉的地形,使得江西在古代遠離了很多大的戰爭,在那個小農經濟時代可以說是世外桃源,但是在現代除了北部地區外,由於中部南部都是丘陵山區地帶,所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而要想富先修路,沒有發達的交通作為支撐,江西怎麼能富呢?在多年前甚至還出現了環江西高鐵圈。


第二,江西人的性格慣性。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江西古代的小農經濟發達,地形特點是個口袋形,環境可以造就人的性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江西人普遍不懶,讀書也比較厲害,在古代那個思想比較那個,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是許多傳統江西人的價值觀念,另外相對封閉的地形使得江西人缺乏與外界的交流,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反正種點地就不會餓死,這使得江西人比較保手,甚至迂府,缺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現代,體現為為人隨和,處世低調,做事也比較循規蹈矩,沒有創新精神,這在現代的那個社會是行不通的。

第三點,這個不好怎麼說,只提示一下,曹劌論戰當中的“其鄉人曰”後面幾句是什麼?

第四點,個子小了點。

現在比什麼,大家似乎都只在於總量,江西雖然明代以前避開了許多大規模戰爭,但是在元末明初,由於湖北湖南四川一帶,因為元明戰爭人口損失殆盡,於是有了後來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導致江西人口的大規模遷移,另外朱元璋與陳友諒,太平天國運動等的主戰場都在江西一帶,這使得江西人口大規模減少,至今江西總人口只有4000多萬,所以比總量是不公平的,比人均GDP的話安徽與江西相差無幾,比人均年收入的話,江西甚至可以排到所有省份排名的前十名,所以從這些人均經濟數據來看,江西並不能說是真的中部的窪地。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江西總量經濟成為中部窪地的兩個大因,即內因和外因,八個小因,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補充其他原因!

如果你是江西人,希望我們都可以做到既不沉醉於過去,又不悲觀於未來,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讓我們對江西的未來充滿自信吧!!!

(注:本文被迫多次修改,迫於無奈,不方便表達的地方都是用諧音字或者用那個表示,讀者自己猜吧!)


自由小帆

你好!作為一個江西人,對這個問題雖然心明如鏡,但是心情有點沉重。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好呢!

一個省份的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和支持力度,自身地理區位優勢和交通配套條件,地方政府的發展定位、政策和行政管理能力,人才、勞動力和資源。

一一對應,你就會發現江西怎麼就成了中部的經濟窪地了。


通常,中部省份是指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西等六省。

一、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和支持力度我們不好評論也不用去比較。最明顯的就是當初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鐵繞道江西而行。不過現在建設贛江新區和振興蘇區發展也是說明國家沒有忘記江西。

二、江西的地理區位本身就是窪地,沒有優勢可言。對比湖南湖北周邊有長三角、珠三角、海峽經濟區大塊頭,無法自成一體。而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地理位置上近不近遠不遠,優勢也不如安徽,甚至還不如湖北和重慶。

三、江西在交通配套條件方面沒有優勢,甚至還相當滯後。高速公路、鐵路、高鐵、城際鐵路(地鐵)發展比其他中部省份晚,里程數也不如它們。
四、地方政府政策和行政管理能力方面不好評論也不能評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幾年我們的政府一直在理清發展思路和規劃制定方向,並努力在招商引資。

五、江西在人才培養、留住或吸收勞動力方面不如其他中部省份。江西知名高校少,沒有成功的人才創業和孵化基地和政策,培養和吸引不了外省人才,本省的人才和勞動力都留不住。這點尤其無法和湖北相比。

六、江西的資源優勢不明顯,特別是旅遊資源方面,儘管資源豐富,但宣傳不重視,不到位,無法和湖南湖北相比。而自然資源方面,顯然無法和山西相比。
七、江西自古是魚米之鄉,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江西人自給自足、小富即安、安於現狀不願背井離鄉的天性,普遍有小農意識,缺乏勇於拼搏、冒險的創業精神,也沒有精明的商業頭腦。歷史上就沒有“贛商”之說,大部分江西人迫於生活壓力外出打工,但是依然會選擇落葉歸根,把收入帶回老家。插句題外話,這也是為什麼江西比較落後,收入低,但是物價高的原因之一。


皇唐無文

曾經跟廣東上海站在同一線路的省份,如今卻被甩幾條街,說多了都是淚。

個人認為江西變成這種模樣除了跟流失到外的人口有關,還和高層的管理有關。

人口的流失

簡單來說下吧,2014年江西戶籍外出人口978.74萬比2000年增加了610.71萬人,戶籍外出人口遠年均增長速度遠大於常住人口增長速度。這是一個什麼概念?2014年江西總人口才4542萬。

而且江西的全省常住人口中,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354.76萬人,佔51.6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206.96萬人,佔48.38%,大約一半人口住在鄉村。

高層的管理以及政策

並不是我個人對他們有什麼意見,只是對於我是一個江西人而且家在農村10年之間都沒有任何變化來說,歸根結底是領導問題。當然現在的江西很多地方開始實行脫貧政策,但是並不是大部分地區。地方缺乏帶頭人,沒留住家中人口的離去。

根源:教育問題

對於從小在農村接受教育的人來說,只能生活在封閉式的教育與玩泥土的日子。就好比江西某些高等生的見識都無法與在北上廣上中學的人比。

你能想象到了高中有些老師還是用一口流利的家鄉話來教學嗎?以至於在咱們省從小的家庭與老師的教育就是“不讀書,怎麼在北上廣紮根”。很少有老師或者家鄉會跟孩子說“多讀書,以後在家好好發展”。


我並不怎麼相信所謂什麼地理歷史原因,每個位置其實都有他的獨特之道,只是還沒探索出來而已,這種探索不僅需要地方領導的支持與行動,還需要江西老表的行動。願江西能


【趣談小生 討論你我的生活 喜歡請關注】


趣談小生

簡單總結三點:

第一,地形地貌有劣勢:

江西山川眾多,在中國路網交通建設最為迅猛的這些年裡,沒能形成發達省份那樣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與江西相反的是河南,十幾年的時間就形成了華中地區最為發達的公路和軌道交通體系,地位一躍成為中部六省第一大經濟體。

第二,缺少副中心城市:

南昌在中部六省省會當中的實力排位只和墊底的太原市相當,龍頭作用非常有限,都說中西部省會是一城獨大,但是其他省份至少在GDO百強當中不止一個城市入圍,河南入圍8個,湖南入圍6個,湖北入圍3個,安徽入圍2個,只有經濟中部墊底的山西和江西一樣,都只有省會一個城市入圍。這樣只靠一個點來輻射周邊,拉動能力十分有限,發展自然也會受限。

第三,缺乏強鄰:

江西雖然和浙江廣東接壤,但所鄰廣東的部分卻是廣東最窮的地區,不比江西強到哪去,相鄰浙江的也僅僅是一少部分,也是浙江經濟實力較弱的區域,東部和福建山脈相鄰,可以說是沾不到任何鄰居的光,只靠能自己,加之起點低,起步晚,的確很難形成強勁的動力,所以在中部發展最快的這幾年,江西的經濟被其他幾個省份拉開了距離。


子夜的風

今天的江西成為了經濟窪地。周邊的粵、閩、浙、鄂、湘、皖等省經濟總量都比江西大。有人調侃“環江西經濟帶”已經形成。

看看下年的華東六省一市經濟地圖就知道江西的經濟地位多尷尬。

江西省人均GDP最高的新餘、南昌放在蘇南能排在倒入第一。2017年全國人均GDP59660元,在江西的11地級市中,有8個低於全國水平,最低的贛州,不許全國人均水平一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西的經濟窪地不是今日才形成的。


早在1978年,江西和周邊省份相比,GDP只好於地處對臺一線的福建。“環江西經濟帶”那個時候就有了雛形。

今天江西經濟地位如此,根源在於清末的粵漢鐵路的修建。

鐵路是現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在傳統經濟社會主要依靠水路和陸路。清末之前,贛江是溝通中原和嶺南的黃金水道。粵漢鐵路一修,贛江的交通作用消失了,緊接著江西的交通、經濟地位一落千丈,取而代之的湖南和湖北。


紅谷新視界

江西很長一段時間屬於人文薈萃之地,明清出了很多人才,嚴嵩等就是江西的吧,以前的兩江也是含江西的,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方。目前單拿同樣欠發展的安徽省與江西比,安徽在高鐵規劃,科教人文上還是很有優勢,特別是現在的創新發展,有了中科大及一系列科研平臺的支撐,安徽大有可為。以後隨著周邊安徽,湖北的進一步崛起,江西的進一步邊緣化會越來越嚴重。


產學研搬磚工

江西自己定位有問題,導致沒有中心城市,現在搞昌九,奔上海去,隔著安徽江蘇,沒吸引力,贛州吉安的就自己奔廣東,上饒奔浙江,撫州奔福建。其實,江西應該就朝福建,兩省通力打通武夷山,這才是正道。


Ztopkuang

中部六省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那是因為江西各市發展的比較均衡,不像周邊其他的向個省,湖北全省的資源建設武漢,湖南全省資源建設長沙。其他的三個中部省份河南、安徽、山西也沒看到比江西好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