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機場未來如何規劃的?

蒙奇D澳

合肥新橋機場現在只屬於華東區域機場,甚至有很多外地人壓根就沒有聽過這個機場。與之前的駱崗機場相比,現在的新橋機場離市區更加遠,開車來去就七十公里,又沒有地鐵和城際鐵路,這對於新橋機場發展是不小的瓶頸。



今年新橋機場預計客流量是突破千萬人次,這個數據在高手雲集的長三角排不上號,就算拿到中部幾個省會當中也算是中下游。畢竟現在中部地區以鄭州新鄭機場一騎絕塵領先長沙黃花、武漢天河機場,值得一提的是三者機場客流量目前均已經突破兩千萬,並保持客流量較高增長的速度。

合肥新橋機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距離市區太遠,市民不方便坐飛機寧願在南站坐高鐵,我覺得這應該是限制機場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不過現在合肥新橋機場也已規劃地鐵與高鐵,雖然等投入使用起碼還需要三年之久。



最快的應該就是合六高鐵,這條高鐵全長百餘公里,採用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線路標準,總投資預計兩百億。目前該條高鐵線路已經全面開工,預計要到“2022”年前後才能運營。另外就是地鐵八號線可能連接新橋機場,不過我覺得通地鐵還比較遙遠,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

總而言之既然有規劃就證明發展潛力,特別是高鐵的加入更是讓新橋機場如虎添翼。只不過新橋機場起步較晚,與其它綜合性樞紐機場相比還略有不足。正是這樣新橋機場更應該厚積薄發、爭當黑馬,就如合肥在經濟與城市建設取得成就一樣。任重道遠。


武漢斑馬繪

合肥機場,即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看看未來如何規劃呢?“十二五”期間,合肥新橋機場實現“一夜轉場、一次成功”,與原駱崗機場相比,跑道由3000米增加至3400米,航站樓面積由1.46萬平方米增加至10.85萬平方米,廊橋由5個增加至19個。


如今,合肥新橋機場輻射力大幅提升,在全省16個市和部分縣(市、區)建立了32座異地城市航站樓。此外,國際航線開發成效顯著,先後開通了直達5個國家(地區)的15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未來五年,合肥新橋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地位明顯增強,開通航線100條以上,基本實現與國內適航省會城市全部通航,擴大國內航線覆蓋區域。據瞭解,合肥機場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基地航空公司合作,比如開展與東方航空公司的深度合作,支持東航安徽分公司增加在合肥的運力投放。同時,對新入駐的基地航空公司在辦公、生活設施及環境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並加快培育本土基地航空公司,補齊我省基地航空短板。

爭到2021年,全省基本形成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為中心、其他支線機場為節點、通用機場為補充,覆蓋全省、輻射周邊、通達全國及部分國家的民用航空網絡。
年800萬旅客吞吐量是合肥機場實現“兩步走,衝千萬”目標的重要節點和動力,一步一個臺階,一年一次飛躍,新橋機場對今年衝刺千萬級機場信心滿滿。另據《安徽省民航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1年)》,新橋機場二期將於2021年開工建設,2025年竣工投入使用。安徽市場對國際航線需求旺盛,新橋機場晉升千萬級後,將乘勢而上,繼續織密航班、航線網絡,在現有的國內航線為主國際為輔的基礎上進行航線優化,適當增加國際航線密度和佔比,爭取擴大到10%左右,將逐步向歐美等洲際航線擴展延伸。


土土街

合肥機場2018年即將突破1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將從省會幹線機場邁入國內大型機場行列。由此機場定位也發生重大變化,按照民航局十三五規劃提出將成為國內區域性樞紐機場。

同時2018年新橋機場有望提前2年完成一期航站樓設計的1100萬人次目標,二期主體擴建工作也將迅速啟動,按照平安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綠色機場概念展開規劃設計,必將成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臺!


雲走天邊

從我們中國的版圖來看,合肥屬於中國的中心地,將是支線民航客機的客流交匯和中轉最理想之地!所以合肥機場的建設首先要有先前意識,要考慮未來,給未來的發展預留有空間;(2)機場更加智能化;(3)周邊輔助設施、交通、配套服務更加人性和便捷化;(4)要設置地下排水、管線人和相關設備可以進出添加新線路或維護等;(5)地下應設置求援、救急專用通道!(6)整體規劃必須符合天、地、人三者合一式的生態園林式機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