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未解外患重重,特斯拉的未来会怎样?

花一艳

最近一段时间,产能压力、财务危机、高管离职、事故频发……特斯拉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其实,“身经百战”的特斯拉并不是第一次遭遇窘境,2008年也曾深陷融资难的困局濒临破产。如今,即便特斯拉深陷泥潭,但是特斯拉还存在着极大的翻身的可能。

国外分析师认为,如果特斯拉的首款量产车Model 3能解决产能瓶颈问题,顺利实现毛利率目标,则其股价有望涨至500美元。 特斯拉最关键的问题并非利润率,市场在这方面的担心过头了。

从产能瓶颈到质量问题,特斯拉宣称的Model 3毛利率能达到25%的说法遭到了普遍质疑。然而,Model 3利润率并不能直接地用Model S/X来推算。对于Model 3来说,在产品周期内,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资本和材料使用效率提升,这都使得特斯拉很可能实现25%及以上的毛利率。由于使用了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动发动机,且取消了空气悬挂、铝合金车身等配置,Model 3的原材料成本比其前一代车型Model S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方面,每一辆Model 3只有1000美元,远低于Model S的4000美元,主要是因为最新车型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内包成本降低。

本月初,马斯克称年底前Model 3毛利率会在20%上下,而且公司对明年达到25%也有信心,这是一个“绝对可以期待”的数字。

尽管第一季度净亏损7.8亿美元,尽管4月Model 3的2270辆,但特斯拉依然乐观地预计周产能将达到5000辆,“我们将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实现正向净收入(不包括非现金股票补偿),并且下半年将实现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盈利。”

在马斯克看来,产能问题的解决是扭转特斯拉颓势的关键所在。按照马斯克的构想,特斯拉的Model 3车型产量将大幅增长,亲民的定价也将令其成为畅销款,与此同时成本保持稳定,那么特斯拉就将看到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蹭蹭地上涨,从而一甩阴霾,走出泥潭。


全天候科技

特斯拉最好的结局是被苹果收购。

特斯拉现在风口但是没有基础,没有资金。苹果现金储备巨大,供应链掌控能力和研发能力超群,但是目前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双方比较互补。

马斯克靠着所谓的第一性原理勇敢的踏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波表现确实耀眼,但是卖的是外表和技术概念,缺乏最基础的汽车装配制造能力,一个主力车型竟迟迟不能量产,真是天大的笑话。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特斯拉的套路跟苹果很像,设计理念超前,性能配置报表,对竞争对手实施降维打击。但是苹果有整个产业链支持,背后站着富士康等超级供应商,帮他解决自己搞不了的事。特斯拉什么都要自己一手包办,快把自己拖死了。并且苹果有靠操作系统打造的市场壁垒,特斯拉还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所以我觉得他按目前这样的方式发展前途昏暗。

如果特斯拉被苹果收购,苹果再收购或拉拢一家传统汽车厂家做富士康的角色,那前景就不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