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镇名字的由来,孙桥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2-4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镇名字的由来,孙桥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在现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中南部,横沔港与新娘子港交界处,有一曾经非常繁华的小镇——孙小桥镇,又称桥头镇。地方不大,但来历很不简单。,至于现在的孙桥乡的前称——孙小桥乡、孙桥公社、孙桥镇镇的名称都是由此镇名而来的。,

孙小桥名字的来历,一说镇内有黄龙港、新娘子港贯穿东西,横沔港纵贯南北,其他小河浜星罗棋布,小镇上有孙氏建成三座石桥,其中一座跨黄龙港的桥叫孙小桥。另有一说,当时有3条蛟龙经常在桥头。当地的风水先生就大肆宣扬说,由孙氏建造的小桥处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人住在此地会长寿,又会发大财,读书人更易仕途飞黄腾达,于是人们开始在这里聚居,开设商铺也愈来愈多人丁也兴旺起来。

2-4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镇名字的由来,孙桥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清光绪二年(1876年),孙小桥由曹步诗、曹振帮等重修此桥建造风格别致,没有桥墩,也没有栏杆和台阶,只用两块约一丈长、一尺宽的石板搁在两头的民居弄堂内,成为“桥从屋中过,水在家中流”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因桥的两头搁在民居弄堂内,南北两侧桥头像廊桥一样,只不过头顶是和两边房屋共用的屋顶,所以南来北往的行人,就将孙小桥作为歇脚的地方,北桥头面西的横沔港有阶梯水桥,桥边石壁有栓船的环,水桥有一米多宽,可见当时水路运输的繁忙和商业的兴旺。桥北往东,东西有长约百米多的老街,两侧是毗邻的商铺和住户。笔者小时候常到此处玩耍,也是人员兴旺,繁华的。凡路经此处,总要驻足观赏一番。20世纪70年代末,此桥改成水泥桥面,旧迹尚存,但已失去当年的风韵。

2-4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镇名字的由来,孙桥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除孙小桥北侧外,还有一座横跨横沔港的环庆石桥,由当地绅士曹步思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劝捐重建。从此,孙小桥有了东镇和西镇之分。1942年,上海线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孙小桥强行修筑一条封锁线,并在镇上设稽问所,严密检查来往行人,稍有不慎,横遭杀身之祸;日本鬼子还把村民头颅挂在篱笆上,当地百姓受害无穷。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第五支队)六中队与之顽强斗争,于1944年拆除了这条封锁线。

2-4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镇名字的由来,孙桥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在清嘉靖十五年(1810年)前,孙小桥属南汇县。置川沙抚民厅后,镇域一部分为川沙,一部分为南汇县,成为两县公管之地。镇处水陆交通要道,民宅集中,客商逐渐云集,商业、手工业日益发展,小镇日遂热闹。清末民国初期,孙小桥开始兴盛。镇西(横沔港西浜)设有茶馆、饭庄、圆作坊、理发店、砖灰行、郑氏医室等;镇东设有制鞋作坊、药店、轧米厂、鱼行铁店、豆腐店和小杂摊等商家店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上海和丰纱厂设分厂在镇北,名为和新纱厂,后改为轧米厂棉花加工厂、毛巾厂和上服十七厂等。镇西原有猛将堂庙宇一座,曾为沔北小学所用(笔者就读于此)。解放后,当地乡政府设在小桥北一公里的乐安镇,桥头镇逐渐冷落,现已看不出曾经有过的辉煌。但是孙小桥镇的名字逐渐取代了乐安镇成了整个乡镇的总称,后演化为上海市孙小桥乡,孙桥乡,现在孙桥乡划归张江镇但老百姓依然沿用了孙桥镇称谓。上海市浦东新区住在孙桥镇和附近的你们知道这些故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