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騰訊針對投資“差評”的聲明和馬化騰的回覆?

史國宏

這兩天我的朋友圈被聲討差評的自媒體刷屏了,羨慕的、嫉妒的、憤怒的、氣紅了眼的等等,有好多好多,但就是沒祝福的。很奇怪,這在其他公司融資後,總有一棒子人拍馬屁的情況不同。

文人相輕在哪朝哪代都是這個樣子,文仁一張嘴,既能空口吐蓮花,也能血口噴人。差評恰好在自媒體走下坡路,大家都過得不好的時候拿到了騰訊的投資,惹的文人們眼紅,口誅筆伐,再所難免。即使你屁股下屎擦乾淨,也能給你爆點黑料,更何況你還擦不乾淨。

騰訊在反思,差評也要反思。這一場看似不起眼的風波,可能就會葬送差評美好的前景,以後誰還敢投資一家沒有創新精神,靠洗稿活著的公司,除了轉型或者改頭換馬甲,就能自力更生好好盈利了。但問題是,一旦品牌美譽度下降,圈內名氣臭了,公關公司、廣告金主也不敢上門了呀。

差評這家公司挺惹人喜歡的,就是樹大招風,嘴角犀利罵過不少人,如今趁火打劫的,煽風點火的,有仇報仇的,有怨報怨的,一窩蜂上了。不過,這也能理解,出了混的始終是要還的。

也有可能經此一役,騰訊出臺了相關判斷洗稿的規則,淨化了媒體圈環境也說不定。總之差評洗稿是不好的,但也不至於一棒子打死,它帶給很多科技小白的科普知識,帶來了許多真相和笑料是應該被認可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是不扒你,是因為你還沒紅。差評,混了這麼多年網絡的老江湖,居然栽在了這上面,有點可惜。不過,我相信差評能挺過去的。加油。


張知悅

自媒體時代,媒體的價值被最大化的展示出來了,差評投資的事情出現了馬化騰的回覆或造成差評3000萬投資泡湯,甚至影響產品之後的投融資。在自媒體時代,人的影響力太大了。

而差評的朋友圈也在晚間就此時發表了評論,要談之外也頗為不忿。

我們先來看事件的原委。今天新聞爆出自媒體賬號差評獲得騰訊3000萬融資,然而此時輿論開始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差評曾有洗稿嫌疑,此前也有霍炬起訴差評,2016年,該案在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正式開庭,據悉這也是國內自媒體首個關於“高級抄襲”公開庭審的案子,但霍炬敗訴,但對於自媒體行業從業者來說,大家認為差評是被實錘洗稿的。



而這件事,對於差評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如果騰訊撤訴,那差評以後的融資會面臨巨大的問題,因為差評被最大投資機構騰訊蓋戳為“洗稿大王”。

你怎麼看差評這件事呢?一起評論聊啦


毛琳Michael

無論你是媒體或自媒體,是創業公司,還是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不抄襲,都是底線。



具體到此次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攜手雲啟資本、中寰資本3000萬投資自媒體“差評”引來的風波,我們需要等待騰訊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此前,已經有PingWest品玩等指控“差評”抄襲。我不清楚,騰訊有沒有支持抄襲者,甚至不把抄襲當回事;我也不知道,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決定投資“差評”或其他內容創作者之前,盡職調查項目中有沒有涉及到知識產權的事情。

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在當下的中國內容創作和內容創業生態,乃至整個互聯網和創業圈子,抄襲現象比比皆是。

有的人抄襲了,卻不以為意。有的人知道別人抄襲了,也不以為意。風氣使然。

也許有人會說,今天是大眾創作、萬眾創業的時代,有很多媒體或自媒體就得靠“洗稿”生存,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多一些寬容。

這讓我想起十多年的一樁公案。今天的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當時還是復旦大學一名博士研究生,指控汕頭大學長江新聞學院一位教授抄襲自己的論文。三天後,長江新聞學院這位教授辭職。

南方週末報道過這樣的細節:時任長江新聞學院院長陳婉瑩宣佈接受該教授辭呈之後,召集幾位研究生面談,出了一個題目。北方某名校剛公佈《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範條例》,規定四種抄襲將被開除學籍:平時論文中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的;畢業論文、設計中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30%的;將他人觀點構成自己學術作品全部、核心或主要觀點的;他人替自己撰寫論文和替他人撰寫論文的。陳婉瑩問學生們對這份條例的評價,學生們都認為很嚴格。陳婉瑩說:“你們都不及格。”當時在長江新聞學院任教的美國著名電視節目“60分鐘”前製片人Peter Herford則說了這樣一段話:“抄襲就像懷孕,只有懷孕或沒懷孕,沒有懷孕一點或者懷孕百分之幾。”

最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給團隊、給同事解釋“規範引用”的:“你如果引用別人的內容,哪怕只是一句話,卻未註明來源,那就是抄襲!如果某個信息屬於非獨家,你用自己語言重新表述,可以不註明來源。但如果你直接引用別人表述,請註明來源。如果某個信息是別人的獨家,即使你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也請老老實實說明來源。”


老虎科技

近日,騰訊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引發軒然大波,消息顯示,24日馬化騰親自在朋友圈回應,表示這項投資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

騰訊誕生以來,在很多項目和產品的設計上都曾揹負過“抄襲”的罵名,這次選擇同樣有“抄襲”嫌疑的“差評”進行投資,不得不讓人質疑,騰訊在投資決策中,收益的導向已經高於樂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如果騰訊公開以投資的方式支持有同樣“抄襲”醜聞的媒體,對於騰訊的名聲是不利的。

騰訊到底作何選擇,還是拭目以待吧。


AI財經社

這裡討論的重點是作為投資公司,騰訊興趣內容基金到底有沒有做好盡職調查程序。

這實際上也反應國內投融資機構普遍的運營狀況。

我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朋友,目前在一家VC任投資經理。

時常來找我詢問對某些特定行業發展的看法以及一些還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的看法。

他的目的當然是希望能找到潛力股,能把錢投出去。(只有錢投出去了,他們才有獎金;投資退出並獲得回報,他們有更大的獎金)

我不能咬定說他詢問我意見算不算盡職調查的一部分工作;也不知道他問了我後,有沒有問其他人,尤其是更瞭解他們目標項目的人。

但從他問我的問題,我能感受他對行業一點都不熟悉,甚至不如一些剛畢業的學生。

可錢在他們手裡。

當然投資決策最後可能會有他們領導作出,但這種幾千萬的投融資決定,別說馬化騰,中國只要還有點名氣的投資機構,都到不了VP級別。

所以,問題就出來了,這種投資災難也就發生了!

“差評”只是其中一個典型。

簡單的說,中國在VC這條路上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更直接的是,中國有太多不懂行業、不懂投資的人手裡卻捧著別人的錢,在亂投!


科技向令說

  騰訊投資差評這個事情,要從兩個維度來看。

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投資機構,差評是一個優秀的投資對象。不過,騰訊投資差評,絕對不是一樁好生意。

  雖說騰訊投資差評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可價值觀的衝突,意味著騰訊投資差評是一個不穩妥的方案。對此,三表撰文指責騰訊的投資行為:

  “差評”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體,毫無原創力可言,是科技圈最勤勞的搬運工,長期蹲守知乎、微博、公眾號等各平臺,東扒西扒,改頭換面,甫以“廣點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長為粉絲眾多的大號。

  這是一個在騰訊判定“洗稿”無力,“廣點通”流量血汗工廠導入的背景下成長為“頭部自媒體”的最好範本。

  如無意外,騰訊投資差評這樁生意會黃。雖說馬化騰出面平息了風波,但騰訊的品牌形象,因為投資差評這一事情而受損。這一事件背後,折射出騰訊內部管理的問題。


賈敬華

再者,現在是“知識付費”時代,一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理應是受到知識產權法保護的。但是由於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所以導致洗稿的現象在媒體行業非常普遍。就連騰訊公關總監也稱洗稿的做法“在法理上行得通”。但即使如此,“不抄襲”一個媒體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遺憾的是,“差評”從一開始就沒有堅守媒體人的基本原則,“差評”以洗稿起家已經被很多媒體“實錘”。比如知名科技媒體“品玩”就層慘遭“差評”抄襲。儘管近一年來“差評”已很少洗稿,但這段“黑歷史”是怎麼也抹除不掉的。

因此“差評”的投資肯定將會給騰訊品牌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難怪馬化騰會親自了解情況,並且在朋友圈回覆稱“業務部門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儘管馬化騰沒有進一步的明確表示,但官方的回覆顯然是在和“差評”撇清關係,目前看來“差評”的這3000萬多半是黃了。


貓眼看數碼

我們不得不再次對騰訊投資差評的差評輿論做出的反應給與差評。

首先,作為公關部門的負責人,對外發聲應該是代表騰訊公司的,而不是所謂的創始人CEO,出現公關負責人與公司老闆嚴重不符的對外聲音,對騰訊的未來傷害很大。

這件事情將騰訊內部矛盾大白於天下,決策流程和人事關係複雜,以後其他公司與騰訊合作的時候難道都需要得到馬化騰出面應答才敢相信?很多人認為,外界被人傳言的騰訊內部本土派與投資派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逐漸大白於天下。我們還可以看到,上一次夢想,作為騰訊公關總監的張軍也沒有於馬化騰互動,而是與劉熾平溝通的火熱,至於馬化騰那個神奇的PS回應更是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才被張軍“闢謠”,飛機坐這麼久?

此外,只有幾千萬這樣數量的投資,顯然馬化騰是不會參與的,也不應該參與,一家市值5000億美元的公司老闆,應該是有夢想的,應該是看到遠方的,而不是忙於處理公司爛攤子。

大公司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更不應因為輿論罵戰而將幾千萬的投資事項說反悔就反悔,這是商業,不是過家家。雖然因為騰訊在行業的地位,即便差評拿不到錢也不敢作聲,甚至還會很配合的對外宣佈,但這已經大大傷害了騰訊的商業信譽,也讓以後的與騰訊的合作事項蒙上陰影?

是不是以後與騰訊合作,都需要一個公示期,然後看輿論反應等馬化騰發言,才能確定?

不管怎麼說,騰訊投資差評這個事情已經重新把騰訊抄襲的傷疤揭開了,從前幾天的騰訊沒有夢想,到現在的騰訊沒有價值觀,這分明就是騰訊發展到頂的標誌。一家沒有夢想沒有價值觀沒有信仰的只想著賺錢的公司,如何能不沒落?


馬繼華

不知道這個馬化騰的截屏是不是本人。

但是,能有這種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畢竟,騰訊曾經最大的負面形象就是因為“抄襲”或“模仿”,而損害了其他創業者的合法權益。

只是,按照目前一些平臺的抄襲識別機器機制,按照“洗稿”的方式形成的文章,機器基本無法判別出來是否抄襲。

因為目前很多機器抄襲判斷的規則,主要是同一段落、相同的字數,一旦在其中加入了其他干擾字數,系統就會判別不出來,但是,如果讓人工來看,還是能比對出是屬於抄襲或引用比重過高。

事實上,對於機器識別來看,“洗稿”的行為也是一種“作弊”行為。

簡單說,不論是從著作權保護的角度來看,還是抄襲判斷機制來看,“洗稿”的惡意還是比較嚴重的。


李俊慧

投資是要講邏輯的!能夠看到很遠的人,畢竟是少數人。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是“烏合之眾”!

在我看來,騰訊投資“差評”並不是“差評”。

大家(主要是自媒體人群,特別是被差評洗過稿的人)對“差評”不尊重知識產權的憤怒,而不是騰訊投資的問題。

要不要尊重知識產權?顯然是要尊重的。“差評”在早期的時候,確實存在“洗稿”問題。可是這跟騰訊現在投資有什麼關係?!

打個比方,一個10歲的兒童有數次偷盜行為,但考上了大學,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去找工作,通過了面試,有人突然說他小時候有偷盜行為,這家公司就不能錄用他嗎?這家公司需要去調查他偷盜的行為嗎?

顯然,這是很滑稽的事情!

事實上,在自媒體圈,至少在科技自媒體圈,比“差評”無底線的人,不在少數!

我在一些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謂的科技自媒體大V的憤憤不平,表現出來的是嫉妒:我比“差評”做得好,騰訊居然不投資我,騰訊那幫人真SB!

對於這樣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人、我只能“呵呵噠”。

騰訊投資“差評”僅僅是因為“差評”的內容嗎?顯然不是!大家根本就沒看懂“差評”的矩陣和商業模式!

投資的邏輯是什麼?騰訊為什麼要投資“差評”?騰訊真的就如大家所言的“不如狗”嗎?

投資的邏輯是基於底層業務的長遠利益考慮。

試問有多少科技自媒體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騰訊不投這些人分原因。

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來看,騰訊投資“差評”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也很重要,不是你我之人,一時半會兒能捋清楚的。騰訊又不是主管部門,只是一家企業。大眾這樣去對“差評”和騰訊進行求全責備,還是有點過分!

再說,所有的新鮮事物的出現,都可能是醜小鴨,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但不能說小時候醜,長大後就難看啊!這是情理!

就如同小孩會偷盜一樣,長大後就可能不會有偷盜行為了!我們不能以他小時候偷盜行為去評判他的現在和未來!

事實上,經過這一波輿論的洗刷之後,“差評”的影響力不僅沒有跌落,反而上升。至少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差評”,其粉絲可能蹭蹭向上漲!

“差評”經過這一事件後,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受用戶和資本青睞。大家等著瞧吧!

所以,我個人認為,騰訊毋需對“差評”一事進行置評,投資有投資的邏輯,大眾是看不到的。

最後溫馨提醒:如果騰訊真的撤股的話,絕對是騰訊的損失,其他資本方儘快搶奪這一香餑餑吧!我拿生命保證,“差評”未來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