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宅在家拒绝社交是一种什么体验?

馨馨话语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其本身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而与人交往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领,这种状态下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社会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归根结底就是处理处理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间的关系。

天天宅在家,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想法,但是经历过这样生活的人会发现,现实情况并不是这么美好的,经历过这样一段生活之后,整个人的身体还有心理状态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让很多人对这样的生活状态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是外貌气质。因为长时间不出门,自己就会对自己的仪容要求降到最低,忽视对自己的审视和监督,对自己采取无限“宽容”的态度,比如,在家了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也可以不用换衣服不洗衣服,吃饭自然不会精心准备,每顿应付了事,更不要提进行运动等等。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胖和长痘,当你发现自己出现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从而更加讨厌出门见人,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个是心理状态的变化。一方面,长期拒绝与人社交,养成遇事习惯性逃避的习惯,无疑会造成社交技能的缺失,当突然面对交际对象的时候,产生格格不入的不适应感觉,长期下去就会害怕再次踏入社会,产生与社会脱节的恐惧感。另一方面,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观念发生变化,远离努力和奋斗,人生的各种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

总之,一个人长期处于自己刻意制造的远离社交的舒适区,起初一定是舒适的,但是后期对自己身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有机会就出去走走吧!


不雨

  人是群体性动物,没有社交活动,不能融入人群之中,很容易陷入无边的孤独之中,与此带来的种种心理不适有很多呢,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我有一个同事,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宅在家里。这一宅就是七八年,也不去找工作,或者父母帮着联系到一份工作,这个小伙子去上班没几天就不干了,说自己干不了,别人都不喜欢他,排斥他。再看这个小伙子的形像,他每天宅在家里,也不出去活动,就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些信息。时间长了,面黄肌瘦,整个人看起来绵软无力,说起话来无底气。同学夫妻俩看到儿子这般状态,既焦虑又无奈。我问这小伙子,你整天就这么宅在家里,你什么感觉?他说很无聊,可是我到外面又感觉自己不适应,怕和人接触,怕和人打交道,我有时宅在家里情绪也很低落。

  这个例子可能对于经常宅在家里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就是常说的社交恐惧症吧。

  例子二:说说我自己,我由于工作的原因,在家里网上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前我是公务员,后辞职)。尽管我每天在网络上处理大量的咨询工作,但是仍有脱离人群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偶尔伴有迷茫和心理不适。偶尔会特别怀念当初在单位上班时,大家每天正常上下班,在办公室里说说笑笑,下班后一起出去喝喝茶,吃吃饭,或者参与其他活动的日子。尽管我每天早晨和下班后会出去活动锻炼,也会和一些朋友通通电话,或偶尔见面聊聊,但是白天大量时间仍算是宅在家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越发不适应只网上工作,因此,下一步就要计划开办实体工作室,让自己不再宅在家里。

  我想,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说这种宅不是全职在家没有工作的宅,但仍然对心理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韩国成老师

老家人中常常说“越呆越懒,越不想出去干活”,通常都是指很多年轻人刚刚步入工作,因为找不到失去了找工作的动力,从而在家宅着,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基本是足不出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且很多一部分人会因为这样养成较长久的习惯。并且萌发出一些负面心理甚至是心理障碍:拒绝社交,拒绝外界接触!

这期间我基本不出去,因为很多同学都工作,总是在家玩游戏,看电视。期间家里来客人都不愿意接待,生怕别人问及自己的工作不好意思。拒绝家里的人出去玩的要求,甚至不想出去逛公园,整个人懒洋洋的,这种心理慢慢的占据我的主导。这一年中,我不光长胖了,脸上也没有了精神,身体上大不如前,最严重的是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拒绝社交,拒绝与陌生人的交流,甚至语言组织能力都大不如前。

所有我劝解当下有此类情况的人,一定不要停止你的一切事情,不要被惰性心理占据。好好的面对眼前的难题,努力让自己不停下来。不管失去哪一种,都是对你人生的一种损失。所有加油吧,不要让懒惰占据你的青春!


喜欢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也可以评论或者关注私聊我。我有陈词也有滥调,期待你的关注!

我有陈词也有滥调

当你长期宅在家,长期处于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害怕走出外面的生活。会日益颓废,无所事事没有目标,会导致自己和社会脱节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了,你在想走出家门将会是艰难的决定。


思维心理学

其实这已经算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了!我自己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每天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跟人交流,哪怕终于出门一趟,整个人都是低头走路,不看任何人,不敢跟人有眼神接触,人变得特别敏感!不爱说话,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开始有语言障碍,很多词句到嘴边却又说不上来!我曾经有过整整四年这样的情况,那真的是很糟糕的体验!连身边的好朋友你都会不想跟他们交流来往!不接电话,不回信息!有时连朋友上门来找都不愿开门给对方进!有时候连灯都不开!自己坐在房间里的某一个固定角落发呆放空!可以这样不吃不喝坐上一整夜!不过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已经好多了!也慢慢愿意跟外界接触,跟人交流,这种痛苦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到并且理解的!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真正的了解理解!希望这种折磨远离所有人!特别是在生活中不顺的朋友!加油!


YYFloveZZY

我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天天呆在家里面,有种快死掉的感觉。头不洗,脸不洗,就穿着睡衣,除了看手机,就是看手机,手机里的东西都快看遍了。要不就是一直一直看电影。等一回神,天黑了,又一天过去了,每天都是浪费时间的感觉。一睁眼看见的就是窗户和手机


简单的时光

之前听我的导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不能脱离社会去生活,单独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天天宅在家,拒绝社交是一种什么体验,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具体的感受。

1.人之初,都很懒。宅在家里,不与别人沟通,熟悉的环境里只有自己的存在,慢慢地就会变得很懒,首先是不想洗头发,然后不想去洗脸,觉得好累,反正也没有人看,我干嘛要洗的那么漂亮啊,一个人可以懒到什么程度,绝对不是你能想象到的,吃过饭之后不想刷碗,以后接着用,冰箱里有吃的,懒得打开冰箱门,之前看过一个笑话,把大象塞进冰箱分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步骤的,在家懒得吃饭才是真正的懒货,你可能不会相信我写的回答,但是只有独居过的人才会有这种体会,刚开始可能比较勤劳一些,越往后就越觉得难受了,不想动,人的天性都是懒的。

2.心里开始抵触与别人交往。一个人呆久了之后,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由于环境的限制,不想与别人沟通,自己一个人挺好的,久而久之就会与社会脱节,再次出门的时候认为所有人都是充满敌意的,想把自己保护起来,不想融进别人的圈子,也不想让别人融进自己的圈子。


电影读书君

那么天天宅家,拒绝社交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呢?首先真的感觉和社会脱节了,虽然手机上可以看看新闻,热点什么的,但是要和人聊起天,真的接不住别人的话头,因为知道的太少了,一下子感觉自己捉襟见肘。和人正常的交流接触都有些问题,找不到话题。

然后感觉什么人情世故完全不懂,遇到什么事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完成它。

而且整天在家,会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生活毫无意义。也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找不到生活的动力。

所以真的希望所有的死宅们都可以走出家门,去外面见见这个美丽的世界,都可以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生活。希望2018自己可以不那么宅,多出去感受感受这个社会^_^!


默默1109

早晨醒来,透过窗户瞥了一眼,看到太阳还没升太高。之后便迷迷糊糊的把右手伸出被窝,在脑袋右边来回摸了摸,抓到手机点开开关。屏幕中的光刺痛了干涩的双眼,赶紧看了下时间就放下了。快到8点了。

“老板,加油条里脊,不要辣椒”

“葱和香菜?”

“都放”

“豆浆要吗?”

“不要。”

买了早餐,回到了房子,反手锁住了门。百看不厌的电脑桌面,有序的展示着几个爱不释手的游戏。电水壶里面还有半壶凉白开,烧开了再喝吧!打开开关,一屁股坐在电脑前,就像粘在了粘鼠板上一样。左手拿着煎饼,机械的嚼着,右手摆弄着鼠标,重复着运行游戏的动作。“啪啪啪啪”,时不时停下来弄一下包煎饼的塑料袋,然后继续啪啪啪的点击鼠标。吃完了随手往垃圾桶一丢,拎起烧开水的水壶往透明玻璃杯里面倒水。吃完后我又开始了我的游戏之旅。刚才吃饭腾不出手操作,只能看看新闻,吃好饭关上网页,在几个游戏间犹豫了下,最后点开了其中一个:绝地求生大逃杀!戴上耳机,双眼也渐渐恢复了精神,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刚降落就被淘汰了,心里会愤怒不已;如果淘汰了好几个,即便没吃鸡还是会乐呵呵傻笑,激动的时候还会自言自语“厉害了,老铁~!”最后一字还傻乎乎的拉了个长音,仿佛有人喜欢自己这么说话一样。进入新的一局前的空档,仍不忘刷新头条,进入后便恢复了心态,时而皱眉时而开怀好不快活!不知不觉中午到了,拿起手机,点开美团:黄焖鸡小份微辣!确认下单后又回到了刚才的状态。

“咚咚咚”


爱唠叨的菜农

宅是种生活状态,有人像猫一样油腻,有人像狗那种不疯不成。只要合你的性格就没问题。

可整天或者整年把宅在家里,变成个整天睁着一双惶恐不安的眼睛,像乌龟那样缩到壳子里就是问题了。

我特佩服那种宅在家里闭关修炼的人,可以不认识邻居,可以不出去工作,可以不去公共场合,甚至不外出用餐,老天!感谢有了那么多宅男宅女的捧场,快递小哥们都乐掂了。他们把吃的放在门口怱怱奔向下一家,门囗还有一摞摞沾着油渍的餐盒堆的像珠穆朗马峰。



我不是说这种人不好,相反,他们大多是良善之辈,多愁善感,有同情心,喜欢内省,兴许还具有才华和能力,他们只是选择了一种让自己能抚慰自己的方式,这个也是需要勇气的。

当社会把人逼得像条不流窜就找不到归宿的狗,那种惶恐,紧张,期望和心灵无处安放的状态简直是悲摧至极!一一好吧,我需要疗伤,需要以宅的名义把自己关进一个我最信任的安全屋。不知谁说过,也可能是我吧"人最终需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别人永远做不到",而且安全屋是有期限的,沉沉地睡过一夜之后,明天还得继续赶路。

何况人是群居动物,离开太久会丧失一部分能力,总不能身体越缺钙就越让钙质流失净尽吧?

换句话说人前行的动力就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这句话貌似心灵鸡汤,但它的确不是。融入人群就是让封闭的心灵阔大起来,让自我获得的安全感更加充足。

当一个人选择在这个难堪的状态中生活下去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跟上这个那么多人曾经诅咒,吐槽甚至可以鄙视的时代的。



宅在家里的时候,看一看夜晚的星光,因为从古至今它好像从没变过,古人今人都要面对生活的困境;找一两门喜欢的课程,可以为自己积攒点实用的东西,我还要每天保证看一部电影,不论是风花雪月还是暴力血腥,因为这就是现实的投射,告诉我生活永远不是我们理想中的那样,不变的却是生活本身。

悲观点儿说,人的生命只是在记忆当中得以存在的,而人与人的交流才能形成记忆,掠过天空的鹰存在吗?恰好它被我们看见了才体现了它的存在。而树上的毛虫的生命存在吗?因它恰恰不被我们所见到,只是自生自灭。别人爱也好,骂也罢,这却真实地证明了你的存在,这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们很难选择自己的命运,却不能放弃挑战自我的勇气,

很牛逼的说,人的价值就是在挑战自我当中实现的。自己做顿饭是挑战,找个人聊聊天是挑战,冲对面的女孩微笑一下是挑战,和老板谈加薪是挑战,向路霸竖一下中指是挑战,在地下通道里以嘶哑的嗓子学阿杜也是一种挑战。

因为我们还有活着的勇气,不管宅与不宅算得了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