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可能會有很多人好奇,這部拍攝於1982年的電影裡怎麼會出現星戰前傳裡的阿納金.天行者的形象,答案是這是用現代的電腦技術重新合成修復過的影像。

星戰正傳三部曲裡最後這一部顯然是在技術上最好的一部,星戰系列從1977年開始,每出一部就伴隨著技術革新,尤達在前傳2、3裡面是電腦CG製作的,在其它幾部裡是木偶。而禮儀機器人3-P-O全部都是由真人演出的。反抗軍太空站用了繪畫布景和模型,這個很容易。但叢林追逐戲怎麼拍的呢?用軌道攝像機拍一段高速的林間畫面,再把騎飛車的人填進畫面嗎?當年可還沒發明綠幕吧?我想這個場景也是用了很多繪畫和高速攝像技巧的。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星戰前傳三部都是在靈醒出生之前的年代拍攝的,那個時代在中國同樣有一部幻想題材作品《西遊記》誕生,(雖然不是科幻,是魔幻,中國知道現在都沒有真正的科幻作品)。

西遊記拍攝從1982年到1987年,2000年又出了續集。同樣是有眾多粉絲,影響幾代人的影視。所不同的是中國當年的技術比好萊塢差了至少30年,之所以能拍成一部幾代人喜歡的經典,是因為不怕高壓管制,努力完成夢想的決心和認真追求卓越的態度,大家感興趣可以搜索一下86版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當年那些劇組人員就是在經費急缺,食不果腹的情況下拍攝西遊記。一臺攝像機,6年時間走遍中國,常常會有掉入懸崖的危險。不懂吊威亞專門去香港學,威亞繩磨到極細還在用,每次吊完威亞沒有摔傷都要慶幸。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現在中國鮮有這樣認真的影視人了。在記得外國影視人的同時,請記住楊潔導演和她的攝影師丈夫。他們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時間管,而他們這個團隊的作品讓中國幾代孩子有了共同的童年記憶。

對比同時代中國的電視劇《西遊記》,大家就能發現星戰系列的跨時代意義,可以說它開啟了太空幻想的先河,後來所有的科幻片裡只要出現太空飛船都會參考星戰的工業化設計感。

星戰系列到目前為止,戰爭只是背景,並沒有具體描述大規模的各個星球戰場的戰況。科幻才是星戰系列的核心,這個科幻的核心又建立在人性上,因為人性亙古不變,所以就算真到了成立銀河聯盟的時代,專制獨裁和民主自由的鬥爭也依然會是人類要面臨的問題,所以這樣的故事永遠有探討價值。同樣情感也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星戰系列也包含了這樣的元素,阿納金正是在兒子愛的感召下,不再臣服於黑暗的力量,勇敢的和獨裁者鬥爭。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星戰會受到歡迎了。

反觀《西遊記》講述師徒幾人西天取經的冒險故事,如果不能從科幻或者人文角度重新進行深度解讀,那麼也頂多是一個獻身於文教事業的和尚,為傳播佛教的所做的事情,宗教故事很難讓沒有相同文化氛圍的人們理解。舊的普世價值(儒道佛)被推翻了,新的(民主法制)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自由、平等、民主、博愛,西方的影視作品宣傳這些,我們也覺得這是好的普適價值觀,這就是他們的影視能傳播給我們,而我們卻走不出去的原因。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作為80後,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眾多外星人形象,很容易就想起西遊記的妖魔鬼怪。

萌萌的毛茸茸外星生物把3-P-O當作神仙下凡,中國的上古神話沒準也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山海經》中的眾多形象很可能就是外星生物和人造機器,不管是西遊記還是上古神話完全可以從科幻角度重新解讀,實際上已經有很多這類解讀出現了,很期待能夠影視化。

我們的影視總的往後看,跳不出固定思維的框架,不是拍玄幻就是拍歷史,再不然就翻拍。而美國是在展望未來,拍了正傳,拍前傳,馬上又要上後轉三部曲,就是不翻拍。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情節基本就是師傅不斷被抓,悟空不斷想法營救的過程。很多臺詞幾乎是重複和套路化的,而且在資金緊缺的年代,有很多演員是一人分飾多角的,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特別是我們有無可替代的美猴王六小齡童,他的猴戲是好萊塢用特效做不出的。

美國電影慣用的用場景切換來推進情節。大段的臺詞對白都很少,少量精煉的臺詞信息量卻很大,非常考驗編劇的功力,所以好萊塢都是一個劇本有一套編劇組。

星戰系列在敘事方法上雖然也很少利用倒敘插敘的方式,但頻繁使用不同場景的切換,達到提高整體節奏的緊張度的效果。雖然是出於情節緊張度的考慮,但做的太過了,個人感覺過於零碎。似乎不這麼快速切換場景,就不能表達這些事情是在同一時間發生的一樣,畢竟觀眾並不是圖像處理器。

中國人講故事,是一段故事說完說另一段,一條線起碼講個大部分,再切換講另一條線同時發生了什麼,雖然也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顯得拖沓冗長。如果中美在故事敘述的技巧上綜合一下就好了。

因為在美國是先拍攝發行三部正傳,所以在時間上,如果像美國觀眾一樣先看到正傳,會有更多的懸念。比如故意營造的曖昧三角戀(盧克、萊雅、漢),盧克和萊雅的關係,他們的身世、親生父母是誰,這些都是觀眾想知道的。而我們中國觀眾在那個時代不太容易看到外國大片,很多人是先看的前傳,再來看正傳。加上正傳確實年代久遠,看過太多大片,再來看正傳,難免會覺得太過低幼。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值得欣慰的是現在西遊仍然是經久不衰的題材,比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從情感和哲學角度重新闡釋西遊記,將原著中妖魔時期的悟字輩三師徒真實描述還原到大熒幕上,賦予了不同於86版少兒西遊影視作品的新生命。

當然也不能妄自菲薄,明代的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高度概括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形態,特權佔有全部資源(各路神佛),各種裙帶關係(菩薩的坐騎下凡鬧事都能保命),樹立規範和體系,在體系之外的反叛者(孫悟空等人)都會被限制行動自由,接受洗腦,最終成為體系的一部分,否則就被打壓或消滅。

而星戰系列也有其思想性,那就是專制獨裁和民主自由的鬥爭,愛能喚醒人性。戰爭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因為人類有野心和貪慾,但人類最高的利益是繁榮發展,公平正義自由才是這種最高利益的保障,短期的互相傾軋,資源爭奪,等級建立都是發展的過程,但不應是文明的最高形態。

文化要自由,才能百花齊放,影視人要有夢想有堅持才能出經典。

星戰和西遊記——中國科幻何時起航?

期待中國能早日出現自己的科幻作品,據說科幻系列電影《三體》已經在籌備了,如果成功,也許能成為中國第一部科幻系列電影。

望中國電影人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出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