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深圳,中国南方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市中心的福田区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普通。在这座“奇迹之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河南汉子张文杰也不例外,每天,他都要载着大包小件穿行在高楼大厦配送快递。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他曾经是个军人,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在一个叫青川县木鱼镇的重灾区呆了78天。就在今年5月12日——512地震十周年的前夕,他揣着一枚刻有“一生平安”的金镶玉挂坠儿,再次入川,去找一个叫做贾娟的“收货人”。

高翰 | 文

20写遗书

想说的话太多,可空白太小

张文杰是漯河人,2008年,他只有20岁。那年,他是济南军区猛虎师的一名战士。

5月12日的下午,训练结束准备去晚饭的张文杰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和100个战友火速整理行装集合。谁也没想到,紧急集合之后他们就被拉到了新郑机场。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到机场已经是晚上9点,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坐上飞机,螺旋桨启动时他们才被告知:就在下午2点28分,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他们,则要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的先遣兵到四川赈灾。

20岁的张文杰还没来记得及完全消化这些信息的时候,手里已经被塞了一支笔和一张表格。表格上要求填写所有家属姓名、地址以及联系方式。表格的最下面有一个格子,左边写着一行小字“留下你自己想说的话”。

但那个格子很小,只能写下一句话。张文杰这才回味过来,他和战友要去赈灾。赈灾,意味着“风萧萧兮易水寒”,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而手里的表格,就是遗书。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说不怕是假的。在此之前,这些20岁的小伙子从来没有过关于地震的预演,只有抗洪、救火的训练。

于是,在那个只能写下一句话的小纸片上,张文杰写下一句:爸妈对不起,没能好好孝顺你们。当时飞机上特别安静,能听到每个人写字的声音。

“我想哭,那时我只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子,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落泪,但我有很多话想说。”

回忆起10年前的写遗书的情景,这个30岁的糙汉子红了眼眶。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12号深夜,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张文杰所在的小分队被汽车带到了同样是重灾区的青川县木鱼镇。从双流机场到木鱼镇不到400公里,然而由于山体断裂塌方,道路破坏,很多路段汽车根本无法通过,只有徒步。

山上的石头被震碎了,只有外界稍微增加一点点压力,哪怕只是一声咳嗽,都能让石头“倏—倏—”地往下掉。但灾难不允许他们后退,到达木鱼镇已经是13日晚上。

等到了灾区,张文杰他们才发现衣服上面都是洞,腿上还挂着山里各种带刺的植物。

每天一袋方便面、半瓶矿泉水,

20来岁的小伙子们在高压下奋战了78天

也就是在这里,小伙子们才吃到第一顿饭。

每人一碗稀粥,碗里的米粒可以数得清,但就是这点米,是当地人一周的口粮。得知真相的战士们执意不吃,老乡们也很执拗。“如果我们不吃,他们就不带我们去重灾区”,张文杰说,“这是我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还有些老乡,刚刚从重灾区自救成功,他们围在一圈跪下来,反反复复地哭嚎着:“你们这些娃娃兵不能进去啊,进去就要死!”

那一刻,对于张文杰们来说,“军民鱼水情”不再是单纯的5个汉字。这里面的确包含着无以言表的民族精神。

“进去就要死”这话也不假,木鱼镇到处都是废墟,有一次,张文杰在废墟下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他刚把手伸进去,余震来了,承重梁随即倒了下来,砸在张文杰的胳膊上。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为了“多救一个是一个”,张文杰和他的战友,从13日晚上开始,一直奋战了78天,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

除了当天的一碗“清水粥”外,他们每天的供给不过一带方便面,半瓶矿泉水。山体轰塌给当地水源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那半瓶矿泉水就是命。战士们从来不舍得一口一口地喝,而是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瓶盖里,湿湿嘴唇。

战士们每天超负荷工作,出汗又多,饮水不足,很多人开始尿血。但心理上所受的冲击更加残酷。

许多被压在废墟里的灾民,最初用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时候还有生命体征,救出来之后大动脉有脉搏,身体也是热的,但最后仍然去世了。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虽然队医会不断给予战士们心理安慰,但他们大多会自责:如果抢救再快点,那个人可能就不会死了。

更严重的还有心理障碍。刚从四川撤离,看到肉就会回想起青川受伤群众血肉模糊的画面,不断犯恶心。身体非常疲惫的时候,会觉得所有建筑都在晃。

默默资助青川少女10年

父母曾想接她河南

灾民贾爷爷家是小分队的临时休整区。这里视野好,可以观察所有的地形,且方便疏散人群。累得实在受不了时,他们会在院落的空地上躺着睡一会。

贾爷爷家受灾很严重,房子在地震过后只剩下几根承重的木柱子。家里什么也没有,目力所及只有一口吊着的锅,地里的玉米和小麦扔进锅里煮熟就是一顿饭。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爷爷家还有棵果树,每每战士们在院子里休息,爷爷都会从树上摘一些水果,但战士们从来没有吃过一个,仍然坚持每天一顿的冷水泡方便面。

也就是在这个连“四壁”都不剩的家里,张文杰第一次见到11岁的贾娟。小女孩瑟缩在角落里,满脸是灰,穿着一件破了洞、也看不出颜色的裙子,眼神惶恐地看着周围来往的陌生人。

小姑娘的眼神让张文杰崩溃了,他和战友摸遍了全身掏出来105.5元,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物质可以给予安慰的话,他愿意拿出所有。

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日子很快过去,赈灾结束,部队要撤离了。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临走那天,张文杰单独约了贾娟的爸爸,他提出了自己要资助贾娟。最初,贾爸爸是拒绝的,但张文杰争取说:女孩子一定要读书,如果将来你们经济可以,通知我停止资助就行了。

张文杰的决定,获得了自己老爹的支持。他怕儿子做事没长性,每到月初就催张文杰给贾娟打钱。张文杰家男孩儿多,女孩稀罕,张老爹一度想把贾娟接到河南收养,让小女孩在河南上学、工作,但因条件不符合未能成行。

就这样,这一资助就是10年。

这10年里,张文杰经历了退伍、娶妻、生子,但对贾娟的资助从未中止,即便是在亲生儿子血管瘤住院,他辞职陪护经济窘迫的时候。他咬着牙白天照顾儿子,晚上去漯河人民路摆地摊卖眼镜卖衣服挣钱。

后来,张文杰南下深圳打工跑快递,公司给了要求,电话24小时不能关机,因为用户随时会打电话查件。生活艰辛如此,他仍然忘不了当年青川贾爷爷家里的小女孩。

抗震英雄当了快递小哥,最远的单子是连续十一年资助灾区小姑娘

而贾娟,已经不是10年前那个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女孩了。有了张文杰的资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且成为了医生。她告诉张文杰,说:“我想像你当时在四川一样,治病救人。”

这话让张文杰无比感动。

站在青川的高处回望县城,张文杰期待着下一个十年之约。

(图片来自网络)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