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静王要娶宝钗,宝钗会同意吗?

润杨的红楼笔记

如果北静王要娶黛玉,黛玉也会同意的。没有一个女孩子不向往最好的生活,贾府众多丫环都想嫁给贾宝玉哪怕做妾也不惜明争暗斗。虽然贾宝玉为人和顺,然而贾家是贵族,贾宝玉是贵公子身份绝然有关。除了宝玉处抢尖不上的林小红青睐贾芸,贾府的丫头谁向穷的贾芸与小厮抛媚眼便说明问题。即使今天,多数女孩所向往的生活也是富,而不是贫。

而且贾宝玉穿戴北静王送的簑衣一回,贾宝玉走了,林黛玉自思与宝玉终有嫌疑。林黛玉为什么在此回怕嫌疑?她在思想上是有波动的,当北静王一再出现在她耳中,她也是有了好的,也是贾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人生有比较的。一个十多岁的少男少女思想不成熟,喜欢也是有浅层的见识在。即使结了婚,从有情到无情不是有。何况这种思想上的恋爱,是不确定,是可变的。当更好的出现,得垄望蜀,见异思迁的总结来自生活。

而宝钗更会同意嫁北静王。宝钗嫁宝玉,宝玉惦念林妹妹,觉得委屈。其实宝钗这种成熟稳重能干的人不适合贾宝玉,贾宝玉也不适合她。她应该有更强大的男人比她能干的人才匹配得上她。她的女人味才会在强势的人面前小鸟依人,温顺可爱。而北静王如果是这种人,宝钗会幸福。但宝钗即使同意嫁北静王,北静渔翁的打扮说明他也不是在官场上进取之人,也是一个求闲适人生之人,只是有王家身份。性情与贾宝玉差不多,他适合林黛玉,不适合薛宝钗。薛宝钗更适合她的是进取型的人,官场上或生意场拼出一番成就有进取型的人。二人才搭。


圃香

如果北静王爷求娶宝钗,当然宝钗是会同意的。

从宝钗的婚姻观来看,她是封建礼教培养出的标准的女孩子,坚决遵从父母之命,同时,她又是一个对家族负有使命的女孩。她要嫁入的人家,必然是对她整个的家族有极大帮助的人。


当时,她入宫待选也是为了光耀家族门楣、提升薛家的地位、维持薛家的影响力所做出的一种安排,未见得是她本人的意愿,或者说她本无所谓个人意愿,她父亲死去之后,她身上的的使命就是如此。这也是她识大体、顾大局的重要体现。还或者说她的冷美人称号,也是因为她的心早就死了,她的曰常种种积极的表现也不过就是,不得不做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罢了。她在蘅芜苑里房间的装饰是如此的简朴,也可能是她内心的写照,从个人意志而言,她已经彻底无欲无求了,她的生命,无非是按照既定的脚本,规规矩矩地,一出一出,演下去罢了。

金玉良缘之说逐渐广为传播,也是因为她待选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化为泡影,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与贾家的重要接班人贾宝玉结为连理,互相倚重而保持四大家族,特别是对薛家的官官相护的局面。


如果北静王爷忽然发现了宝钗的才学,要求娶宝钗,自然薛家也会将其作为超越宝玉的一个重要选择。那么,宝钗也会从整个家族利益考虑,来答应这门婚事的。

可是,事实却是,北静王爷是一个虽然居世俗高位却内心追求高雅明净、不同凡俗的人,他不喜欢宝钗这一款,书中有两处暗指,有可能北静王爷会向贾家提出求娶黛玉的。一是宝玉转赠王爷所赐念珠给林黛玉,还有一次宝玉穿着类似于渔翁的蓑衣得到黛玉夸赞之后,宝玉说是王爷给的,明儿也给她弄一套。虽然这两处都将北静王爷与黛玉牵在了一起,但是黛玉的态度是很坚决的,都是毫无余地地予以回绝。在林黛玉的心中只有一个宝玉,她是为宝玉而生的,她是为了报答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到凡间游历的。


可是宝钗,就无所谓一定要与谁结成连理,她心目当中,就是能够保全得了薛家的荣耀,能够让自己守寡的母亲和不成器的哥哥顺当而优渥地生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宝钗的命运也是很凄凉的。她的家庭决定了她没有自己的选择,她不能像林黛玉一样,真情率真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只能按照既定的路走下去,因此,才演出了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冰珊醉红楼

宝钗的理想是有一个权倾天下的丈夫,进宫的理想破灭后,就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希望他读书上进,走仕途这条路。宝玉不思进取,宝钗颇失望。

如果北静王娶宝钗,宝钗自然是乐意的。

北静王的个人条件和家世地位,比宝玉高出了几倍。符合宝钗的择偶标准。宝钗婚后就是北静王的妃子,可以戴凤冠霞帔。宝钗是不会拒绝的。

宝钗如果嫁给北静王,和元春嫁给皇上类似,会给薛家带来荣耀和利益。宝钗没有拒绝的理由。

黛玉不同,黛玉的眼里和心里只有一个宝玉,其余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入黛玉的法眼。如果北静王要娶黛玉,黛玉会毫不犹豫拒绝。

宝钗和黛玉不一样,宝钗有一个薛家要她担担子,她必须以薛家的利益为己任,她必须用自己的婚姻为薛家争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如果北静王求娶宝钗,她一定欣然接受。


润杨阆苑

黛玉和宝钗会不会同意,不是看北静王如何,而是看她们两个是怎样的人,怎样的心思。在书中很有多例子可以看出她们两个的心思和心性,我们就单看这几个,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原文是这样的:

这段是史湘云劝宝玉做些仕途学问,但宝玉自然是很讨厌这些经济仕途,所以没有给湘云好脸色。我们在看下面:

袭人说了,宝钗之前也劝过宝玉做些经济仕途的学问,宝玉自然很生气。这里说明宝钗是看中经济仕途的。袭人又说如果换做是林黛玉,一定要哭闹起来,宝玉说黛玉从来就没说过这些经济仕途的话,否则早就和她生分了。在宝玉的眼里黛玉也是不喜欢经济仕途的,那么黛玉真的是不喜欢经济仕途吗?我们在看他们说这些的话的时候,正好黛玉在外面听到了,原文:

黛玉听到后心里想宝玉果然是我的知己,什么知己?都不喜欢纠缠于经济仕途中,也就是不在乎声名利禄权势,黛玉一直关心的是和宝玉的感情。

所以黛玉根本看不到北静王的权利和财富,权利和财富在她眼里都是虚无的。所以黛玉不可能会同意,除非其他威胁原因。我们再看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原文:

黛玉这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心性,不可能同意嫁北静王。

在看薛宝钗,她劝宝玉要做经济仕途的学问,和黛玉不同的是黛玉是出世的心,宝钗是入世的心,所以黛玉不看中的功名利禄,宝钗看中。而且原来宝钗来也是为了选才人的,为了什么,她背负的是薛家家族的重整旗鼓的担子,如果才人入选,她可能不会同意嫁北静王,但没有入选,她可能会嫁北静王。不是宝钗世俗,而是她更多的是为了薛家。


怪谭先生

我个人觉得薛宝钗会同意这门亲事。原本宝钗就是抱着选秀的目的才来到贾府,只不过后来没有成功,落选之后才又钟意于贾宝玉。北静王虽说不是皇帝,但能嫁入皇家也是了不得的事,再说北静王爷人也不错,宝钗没理由拒绝。



拒绝连载

宝钗会同意。作为待选秀女,她本身对她的婚姻没有选择权,更不会不顾三从四德而自作主张的伸张自己的感情向往。没有父亲,她的哥哥给她了一个男人的大概概念,宝玉、薛蟠、薛蝌、柳湘连等不同的男人让她对男人的认知及其的少。元春号称贤德妃,由此可见薛史王贾对女子培养方向,便以贤德著称。在婚姻方面,她没有概念,看着老一辈人这么过来,她想她也应该这么过来吧……

宝钗本就是皇家的待选,她的目光也自然在皇室身上,此种情况,北静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选!


馥郁花香之莹

给出两个观点鲜明的结论:北静王要娶宝钗,肯定非常愿意;要娶黛玉,绝无可能!

宝钗和黛玉虽然生活在同一时空里,却肩负着不同的人生使命。

黛玉跟宝玉是前世的仙缘,她的此生是还泪来的,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泪尽而亡。别的东西她都不要。所以当宝玉将北静王送他的东西给黛玉时,黛玉是断然拒绝的:什么臭 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根本不留任何余地。

可是宝钗不一样,宝钗的肩上肩负着薛家兴旺的使命。她未必就喜欢宝玉,她催着宝玉上进,宝玉也不理她,还不给她好脸。可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她还得跟宝玉不断地拉接近。

如果将宝玉换成北静王呢?北静王的身份比宝玉高出了许多。贾家的世袭是贾赦袭的,已经是恩侯了,再往下袭应该是给贾琏,也就不知道袭个什么爵了。至于宝玉,他不求取功名,也许啥都不是。所以贾政见了他就要呵斥他去读书,宝钗见了他也催着他学习。把个宝玉弄得烦得要命。如果是北静王,年轻轻的早就是王了,不用宝钗再去操心功名的事,这不正是宝钗想要的吗?

所以说,宝钗嫁给宝玉,还是有点迫不得已的,如果她真有机会嫁给北静王,那真是求之不得了。

而且,以宝钗的上进和学识,会成为北静王的好帮手。这才是绝妙的一对。可是,作者就想写一出悲剧,所以这样的结局也不可能出现。虽然非常登对。


苏小妮

先不谈他们两个之间有没有感情或者是否有这方面的意思。从宝钗这个人的性格来讲,是会同意的。而且是不得不同意。


宝钗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从小就有很好的教养,也知道体贴人。这种比贾宝玉还好的婚事,薛姨妈是一定会同意的。

而这个时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一向是温柔,心细,端庄知礼数,所以薛宝钗是会答应的这门婚事的。

2.家里一向都是薛宝钗帮着薛姨妈打理家务,知道疼母亲,有这样一个好婚事,嫁过去不仅自己好过,也会让薛府一家都沾光,虽然落选失败,但这应该也算是退而求其次吧,何乐而不为。

3.北静王地位高,权利大,而且是青年才俊,无疑是宝钗落选后的最好选择。


文哑眼瞎心亡

宝钗一定会同意。

首先,她和宝玉没有真情,她没有真正喜欢过宝玉。她更喜欢追求功名的男人,根本瞧不上宝玉这种不上进的人。

其次,她一直想进宫做秀女,希望借助外力自己能一飞冲天(见其柳絮词),不能进宫,退而求其次,能成为王妃是她巴不得的。

第三,她的家族已经衰落,只有一个哥哥还不成器,家族只有通过她才能振兴,而嫁给北静王是一条非常好的振兴之路。

综上所述,宝钗一定会嫁,还会很高兴的嫁过去。


上言若水

以宝钗的性格我想一定会同意,原因一:北静王地位尊贵,从门当户对方面来讲宝钗当属上嫁;原因二:北静王人品稳重,是一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又和宝玉交好,对女子应比较怜惜,一般女子都会喜欢;原因三:王爷相貌堂堂风流倜傥,确是不可多得的佳婿人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