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什么要设置刘姥姥这样一个人物?

水墨人间557

刘姥姥的存在,对于《红楼梦》整部小说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这么简单。当然,作为三次进荣国府的一个芥豆之微的村妇来说,每一次进贾府的使命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第一次,确实是因为家计艰难,到荣国府这样的豪门贵族来打个秋风,找点救济。也确实成功的得到了贾府的救济,帮助一家人度过了一次饥荒。第二次,其实刘姥姥已经是上门表示感谢的了,只是因为贾母一时兴起,便留下住了几天。于是刘姥姥得以感受到了豪门的奢侈生活,对于小说的写作来说,也起到了对比的作用。从刘姥姥一个村妇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了贾府这些贵族小姐少爷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没有写到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但是从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基本可以猜测出,第三次进贾府是在贾家被抄家之后,刘姥姥不但看望了被关押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等人,还想方设法救出了已经被卖的巧姐,对应了巧姐判词中“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的存在,除了对比和情节的贯穿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她对于宝玉和黛玉等这些贵族少爷小姐们的度化。在第二次进贾府时,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吃饭时喝醉了酒,于是刘姥姥晕晕乎乎撞进了宝玉住的怡红院。

原文: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紥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脏了床帐。”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

宝玉是何等的尊贵,平日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婆子们都不能进入他的房间的,所用的物件、吃喝的东西,都必须是袭人晴雯这样的年轻姑娘经手才行,房间陈设更是精致的如同小姐的闺房。而这次,刘姥姥竟然在他的床上打嗝放屁,还鼾声如雷的睡着了。弄的满屋子臭气熏天,急的袭人赶紧用百合香熏屋子。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说:“最好的修行就是眼看着你自己珍如生命的东西被糟蹋。” 作者安排刘姥姥醉酒后在宝玉的房间里一通糟蹋,对于宝玉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喝修行呢!

同样的,对于妙玉也是一样的。贾母带着大家去妙玉的栊翠庵喝茶,妙玉给贾母用了一个成窑小盖盅,贾母喝了一口,顺手就递给了刘姥姥。这只名贵的成窑茶杯,就是因为被刘姥姥用过了一次,妙玉就吩咐小尼姑扔掉。幸亏宝玉拦了下来,替刘姥姥讨要了去。妙玉是一个修行之人,可是她却连刘姥姥用过的一个杯子都放不下,又何谈修行呢!

刘姥姥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人物是一次洗礼,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行。想来曹雪芹定然是已经从中明白了人世修行的真谛,否则也不会写的这么入木三分。


云语红楼

红楼梦里,曹雪芹必须得设置一个刘姥姥,有了刘姥姥,有多个好处。


一.刘姥姥是贾府外面真实宏大世界中,一个底层社会的缩影,一个代表,她不富贵,但温暖知好歹,同时讲了社会发展中的天道循环。 第六回 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是她第一次出场。因为女儿家生计困难、她替女婿想出来的招:以前女婿狗儿家祖上做官时与王夫人家是连个宗的,是亲戚关系,女婿拉不下面子,刘姥姥就带着外孙板儿来求助了。 我这样子认为:刘姥姥情商蛮高的,家里有个刘姥姥,是福气。她一心想女儿女婿一家幸福,这一回里讲刘姥姥女婿狗儿家从当官,他父亲起跌落到社会的底层这么一条线,也暗示贾府结局也一样,日后也没落,子孙也一样要向人求助。天道循环而已。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受到了周瑞家的、王熙凤等人很周全的接待和帮助,周瑞家的以前受过狗儿家的恩,此次她投桃报李帮助刘姥姥顺利达成了目的,而此次王熙凤的怜老惜贫,给了一笔银子让刘姥姥大出意外,也为日后巧姐积了德,巧姐有了较其他人更好的归宿。因果报应而已!


二.刘姥姥是外来的底层社会人员 贾府铺张奢靡到没落的亲历者。 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贾府,这次是外面另一个世界的底层百姓进入雕梁画栋、亭榭楼台、奇花异草……等等样样不缺的大观园,如此的奢靡,不是刘姥姥这把年纪怕是顶不住吧?!还不看的目瞪口呆!然而,住在里面的都是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丫鬟小姐奶奶夫人们围着宝玉老祖宗团团转,势利是必然的撇开不说,那些人吃喝玩乐的只要开心,我们看看原文中的一段话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那里够,不过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这只是一项吃蟹…… 曹雪芹就是借着刘姥姥的眼睛和嘴巴,揭示了贾府必然的的败落: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 刘姥姥辞别贾府回家前,巧姐生病了。这一节又为巧姐的未来伏笔。
欢迎指正和交流。谢谢。


甜酸苦辣吃穿用度


刘姥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通过刘姥姥的视觉,可以直观看到贾家的腐败和人性凉薄。

我们都知道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除了忍辱含垢,受尽嘲弄之外,其实刘姥姥从贾家收获是非常丰厚的。比方现银一百二十多两,贾母的媳妇,妙玉的成化茶盅,这些足够刘姥姥一家好心经营,生计不愁了。这期间刘姥姥展现的人生智慧,语言艺术都让人拍案惊觉,佩服人生的大智慧。除此之外,刘姥姥还有两点值得一说!


第一,刘姥姥和巧姐一起“留余庆”。

刘姥姥最为人称道的是她最后关头,义救巧姐儿的行为。巧姐儿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判词就是《留余庆》。而这个余庆虽然是母亲王熙凤给她留下的,但主体却是刘姥姥。巧姐儿由于年纪太小,出场极少,虽然八十回后一定有巧姐儿的出场,但前面所有与巧姐有关的描写,大多和刘姥姥有牵连。无论是起名字,和板儿争佛手。最后救她的也是刘姥姥一家。据考证,巧姐儿也可能嫁给了板儿。所以,《留余庆》是巧姐儿的判词,不如说是刘姥姥和巧姐儿共同的判词。


第二,出丑大观园,暴露了荣国府的矛盾。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行径是很难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嘲笑她是母蝗虫很贴切,连吃带拿的,本来也不值得赞赏。其实刘姥姥是可以表现的更好的。我们看第一次来,虽然言语举止粗鄙,却也算守礼。可在大观园,显然刘姥姥被凤姐儿设计了,出了很多丑。我们之前说过,刘姥姥出丑,王夫人是非常没脸的。原因就在于,刘姥姥是投奔王夫人而来。凤姐儿的行为很耐人寻味。讨好贾母,却伤了王夫人的面子,怎么都得不偿失。只能说凤姐儿有意为之。

王熙凤虽然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但她更是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在荣国府,她必须做到两面平衡,甚至要为自己和丈夫争取更多的利益。王夫人和王熙凤也并不是表面那么融洽。这从后边探春,李纨,薛宝钗管家也能看出来,完全是培养接班人的架势。这次刘姥姥来,不过是一次试探。当然,这不是刘姥姥所关心的,她能因此得到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已经远超预期了。

刘姥姥这个小人物,虽然行事多有不堪,打秋风行为也让曹雪芹不满,却依然闪现了无与伦比的人性光辉,被作者大书特书!也有非常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面相当出彩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的存在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是一条线索!

《红楼梦》是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小说,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如大观园的兴衰成败等等,而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同样也是见证大观园的一条线索,“一进大观园”见证大观园的富贵生活,“二进大观园”见证大观园的鼎盛富强,“三进大观园”见证大观园的衰败沦落!

第二,从普通人视角看待富贵人家的生活!

大观园展现出富贵人家的生活状态,极尽腐化,奢侈浪费太稀松平常,而在普通人眼里简直是接受不了,就一道茄子做法需要用掉几十只鸡,这样的浪费让刘姥姥想都不敢想,而她明白“富贵人家一只蚊子腿都比普通人的腰粗”,所以她去大观园“揩油”,虽然她的目的不太光明正大,但也是生活所逼,却也反应着普通人的普通心思,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她在大观园没有任何的贪心,她知道大观园拿她取乐,她全力的配合,给整个大观园带来最灿烂的笑声!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刘姥姥是《红楼梦》里面仅有的一丝善念!

前阵子刚看过电视剧《红楼梦》最后的结局,贾府没落之际,贾宝玉和王熙凤都下大狱,来探望的只有再普通不过的刘姥姥,为了报答凤姐当初救济之情,刘姥姥倾尽一切救出巧姐,这是《红楼梦》里面最感人的场面,原著表达也是这个结果!当初王熙凤在杀伐决断之际没有想过遭难的一天,当初王熙凤在随手帮助刘姥姥的那一刻也没想过日后图回报,但是刘姥姥一个普通人身上散发着光辉的品德,她就是《红楼梦》里面最大的善念!


曹雪芹用不多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具有很深意义的人物,刘姥姥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缺点,但更多的是普通人身上那些传统美德值得称赞传颂!





忠肝义胆岳老三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生动的重要人物,本人也一直想好好的分析一下这个人物,以及探讨作者安排这样一个“介豆之微”人物的深意。今简答此问,算是为刘姥姥作传时的提纲吧。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每一次时间上和时机上安排都是大关节。

一进荣国府,作者安排这个村野老妪起着介绍荣府纲领的引子作用,刘姥姥碾转见到管家主子二奶奶,拿到王熙凤施舍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后,一家得以度过难熬的冬天,应该也可能一并解决了春播的种子之类,王熙凤这次居高临下发出的善心她不会想到将来是为她的女儿巧姐也种下了得以逃离火坑的种子。

次年入秋,刘姥姥二进贾府,这次,是他来报恩的,将家里收成的菜、瓜的尖儿(最好的)送来为报贾府相助之恩,这一趟投了贾母的缘,不但贾母留她住了几天,哄的贾府上下女眷主子们高兴,王夫人还送她一百两银子做营生的本钱,衣物果品等装了一车,这个经济的底子也是数年之后刘姥姥可以有能力将巧姐搭救出来的重要因素,刘姥姥这次的贾府之行收获很大,但作者从刘姥姥视角着大量笔墨写了宴游大观园,我们印象深刻的比如潇湘馆的丝绸讲座、秋爽斋的名画名窑及摆设布局、衡芜宛的简朴单调、怡红院的富丽堂皇甚至还睡倒在了宝玉的床上,再有栊翠庵品茗,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子妙玉吩咐扔出去,这些具体的描写均有作者之深意,基本都是在为贾府败落后作强力的对比和人物人格的比照映射,在此不述。


刘姥姥每次进贾府,作者都为她安排了重要的使命。包括安排她见什么人,到哪些场所,说的那些话,每一次都有特别的结果,也是作者为后续留下的线索。

刘姥姥人物安排有着作者特别想要彰显的讽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贾雨村,同是受惠于贾府,一个雪中送炭,一个却落井下石。

刘姥姥这个人物除了这些白描之外,更有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矛盾的思考,读到这一层,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理解一点点作者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了。


屏山语红楼

刘姥姥的人设的意义:

一、她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1——5回按旧小说结构来看,只是序幕,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才属故事开端。作者也是这样写的,第六回,作者云,荣府人多、事多,“并无头序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个头序。”

说她贯穿始终,因为小说不但于她开端,还通过刘姥姥的双眼,在39——41回展现了贵族的鼎盛奢华。姥姥自己说:“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見过的,都经验了。”她見了:四楞(恐为“棱”)象牙镶金的筷子、探春屋子里的花梨(今日名贵红木)大理石大案及拔步床(一张拔步床相当于今日一辆中档宝马),等等等等,食用之物、满目美景更不胜枚举。.

这盛世繁华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危机需要刘姥姥这样的“穷人”与荣府贵族们比较——贫富不均己经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府,贵族公子、小姐、太太奶奶或饮酒、或作诗、或赏花、或吃蟹,刘姥姥给他们算了一笔帐,蟹多少钱,加之酒等,“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潇湘馆里,贾母因窗纱而畅谈美学,又引起姥姥感慨不已:“我们想他(糊窗的纱)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贵族们却奢侈无度、暴殄天物,这也是封建社会必然衰败的标志之一。

最后一次荣府之行,已是“大厦将倾”——元妃已死、抄家削职、贾母驾鹤西去、赦珍戍边远行,“管家婆”凤姐儿也沉疴病榻,真真物是人非,昨日繁华烟消火灭。

刘姥姥是封建贵族乃至封建社会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見证人。

二、贾家衰败之后,刘姥姥知恩图报,竭尽资财,救巧姐于水火,与势利冷漠的官场、追名逐利并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之流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刘姥姥这个人物非常重要,她是《红楼梦》里刻画得极为成功的低层人物形象。


玄真子桑

刘姥姥的主要用处,就是探秘,尤其是在大观园里,她很好的完成了曹公交代的任务。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对创造出来的大观园很是得意,不惜笔墨,让每一处都有新感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先后找了好几个向导。第一个就是贾政及宝玉。当园子完工后,他迫不及待的赶贾政去游园,贾老爷不负众望,这也感叹那也感叹,宝玉适时的表现了一下才华,更是给大观园润色不少。这还没让曹公满足,第二个又粉墨登场了,趁贾元春回来探亲的机会,更是把大观园布置得金碧辉煌,连见过皇家气象的贾妃都觉得有点过了。最后一次全景展示的任务,曹公交给刘姥姥了。但这次,和前面两个向导有点不同。曹公想借刘姥姥的眼睛,来窥视女孩子们的闺房,了解一下她们究竟在做什么。刘姥姥进了黛玉的房间后夸赞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是个上等的书房”。这一句说出口,我们马上就清晰地认识到女孩们原来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的人,女孩们的内涵喷涌而出。后来,贾母在元宵节听到了一个女先儿说《凤求鸾》的故事后,马上澄清,说书上说得不对,哪有女娃娃说犯花痴就犯花痴,于家于国都不顾了。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贡献,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得到了印证。说到底,曹公是想借刘姥姥狠狠地夸赞一下这些水做的女孩子们。



青草无为

写书千条线,需要一根针,如书中所说,千头万绪的,不知先说那个,恰好来了刘姥姥这根飞针,走线吧。

刘姥姥可以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去体验,贾府的奢靡,二次比一次递进,而且看到了贾府的衰败,诠释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曹雪芹也没有更先进的思想挽救贾府,刘姥姥算是他对这个社会的某些幻想吧,包括醉金刚倪二。

刘姥姥还起到了一层意思,封建社会,四梁八柱是贾史王薛,下级奴才仆人构成了这个建筑的砖瓦,刘姥姥等是这个建筑的外装修,遮羞布,封建社会在中国长期存在,刘姥姥这样的连接方式必不可少,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因为刘姥姥的存在,更多的人会把自己的处境归结为命不好,祖上没积德等,从而使社会达到一定的平衡。

对刘姥姥,书中人物,各自的态度应该也体现了,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政治态度,凤姐在了解情况后,不仅热情接待,更在确定了刘姥姥不会捣蛋的情况下,适时把她推荐给史太君,表明凤姐这个阶层是有维护统治的方法的;史太君更是以很高兴,很尽兴表达了对刘姥姥的接纳,表明这个阶层是会主动要求维护统治地位的;宝玉缠着问故事,黛玉以携蝗大嚼图嘲笑之,表明这个阶层是没有政治远见的,所以说红楼写了封建社会的丧钟,是接班人虽不满现状,但又没有更好的改良方法,甚至还不如上几代。

刘姥姥的家境也说明了,当时平民阶层,尽管苦,但还远没达到食不裹腹的地步,经过各种钻营,还有可能过得小康些。

曹雪芹的红楼梦,无法真正指出一条解放农民的路,刘姥姥的境遇也许是羁绊之一。

谢谢阅读


葡萄架下3

由于曹家被抄家,曹雪芹很小的时候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心酸,他在红楼梦这本书里不只是安排了一个刘姥姥这样的小人物,靠在贾府打秋风维持生活,还安排了被舅舅看不上的贾芸。

贾芸在他舅舅那里讨借银子,这样的事应该也曾发生在曹雪芹的身上,所以曹雪芹写的很真实,而刘姥姥到贾府的认亲,更是贫穷人家的无奈。曹雪芹正是借刘姥姥这个小人物,表达了他对现实残酷的无奈。


红学爱好者萧梦

有演戏的,就必须有看戏的,刘姥姥作为一个局外人,是为了和四大家族做一个强烈的对比,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三次正好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一次出现在第六回,在第五回极大的高潮之后忽然又写这位芥豆之微的刘姥姥,情节有起伏,而且为在王熙凤这位贾家的大总管和施威者做引子,第二次出现在三十九回,这是一次盛大的游园会,也是贾家人向这位农村老太婆显摆,没有这次游园会,怎么会有那精美的十二首菊花诗,怎会有千古讽螃蟹的绝唱,第三次就是在贾家败落以后救巧姐,周济贾家败落王孙(此处依照探佚说来,并非程高本),也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好事,有好报的轮回道理,还有一种说法是曹雪芹在没饭吃的时候曾经得到过老婆婆的帮助,他非常感激这位老人,于是让她千古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