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是两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场面宏大,结构严谨,上至朝堂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把一个康雍盛世的画面徐徐的展现在人民的眼前,而且这两部小说都改编成了电视剧,赢得了人民的口碑,收视率也是很高。

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改编的电视剧中,康熙和雍正身边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不公开的露面,但都为康熙和雍正在皇帝的宝座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辞官不做,远在他乡,堪称幕后的高人。那么这两个人的谁呢?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康熙身边的这个人就是伍次友,江南落第的才子,因机缘巧合结识了康熙,当上了康熙的民间老师,教康熙学习儒家文化,帝王之学,他们之后亦师亦友,给康熙青年时代的皇帝生涯带来了很大的启迪。

雍正身边的人是邬思道,腿有残疾,也是个落第秀才,还因文字狱进过监狱。但身怀帝王之学,王霸之道,在小说和影视剧中,雍正正是在邬思道的鼓励下、策划下成功登顶,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之后又能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于人间,不可不说邬思道这个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两个人,伍次友和邬思道都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看他们的姓氏就知道,二月河在写小说的时候,故意把他们的姓氏都写成“伍”“邬”,意思就是“无”,就是要表明这两个人都是虚构的,是为了给小说增加可读性,才加入了这两个人物。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其实这也是写历史小说的一个套路,就好像金庸写韦小宝和康熙交朋友一样,康熙时期的大事在历史上都存在,但可以用一个虚构的人物在驾驭这个事件,这就是穿越小说架构历史小说的套路。伍次友和邬思道其实他们都是康熙和雍正的另外一个身份的原型。康熙继位之后的大事,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出注意拿决定的都是康熙本人,下面的大臣主要还是执行的角色,根本不会有一个幕后的高人在指点康熙。但这样的话,小说就不精彩了,只能写他的心理活动,而没有通过一个第三者的人物来和康熙对话表现的有张有弛。

二月河经典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为什么存在虚构人物?

雍正能当上皇帝,还是靠他自己,邬思道的存在,其实就是雍正的另一面,这样小说读起来,更加的神秘和精彩。其中小说中伍次友和苏麻喇姑、邬思道和年秋月的感情是存在的,但最后也都没有结为正果。这也就是在历史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历来很神秘,最后苏麻喇姑当了尼姑,是因为当时满汉不通婚,和伍次友分开,其实也就是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的一种延续。邬思道喜欢年秋月,但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娶了他妹妹年秋月。这也表明历史上的雍正和年妃的结合不是单纯的政治联姻,他们之间存在着感情,只不过通过邬思道这个人来表现出来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