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村民突然變老總?西安“1·22”新型詐騙虛開團伙案偵破始末

一群村民突然变老总?西安“1·22”新型诈骗虚开团伙案侦破始末

一群無固定職業的村民,突然間成了營業額驚人的企業老總。面對這巨大的“成就”,他們中不少人卻開始憂慮、懼怕起來,於是把向國稅局的舉報、求助當成了對自己的救贖機會……這背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內幕?

一群村民突然变老总?西安“1·22”新型诈骗虚开团伙案侦破始末

2016年8月1日以來,隨著全國各地辦稅實名制的推廣,犯罪分子利用虛假身份註冊空殼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違法案件受到有效遏制。然而進入2017年,一些犯罪分子誘騙自然人使用真實身份證註冊公司、進行實名認證的新型虛開行為開始出現,對稅收徵管秩序造成新的嚴重危害。

2018年初,西安市國稅、公安部門以涉案人員舉報為線索,稅警聯動,迅速偵破查處了“1·22”詐騙虛開團伙案,使這種新型詐騙及暴力虛開犯罪模式得以曝光於天下。

案發

群情鼎沸的舉報

2018年1月18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西安市國稅局稽查局舉報中心電話鈴響起,話筒裡傳來市局門衛值班室人員略顯急促的聲音:“大門口來了好幾個人,情緒激動,說要舉報稅收違法犯罪,你們趕緊派人來接待一下吧!”聽到消息,舉報中心主任師景方一邊向局領導彙報,一邊帶著中心兩名同事趕到了現場。

安撫好舉報人激動焦慮的情緒後,西安市國稅局稽查局安排專人對他們進行了登記和詢問。據舉報人任某、席某等人反映,前段時間,包括他們在內的47人的身份證先後被一名陝西蒲城籍男子屈某,以辦理30年無息銀行貸款的名義騙走,其後屈某又以銀行貸款需要審核銀行流水為名,要求這些舉報人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在屈某的誘導下,這些人都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去國稅局辦稅服務廳進行了實名認證,並且辦理了領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手續。經過這一系列操作,這些大部分來自鄉村、長期無業的人員都成了新成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或者辦稅人員(不少人還同時在幾個不同公司擔任不同職務)。

正當國稅部門緊張分析前一天舉報信息的時候,1月19日,又有44人前來西安市國稅局舉報,舉報內容與1月18日那批人如出一轍(此後另有一位王某通過網絡實名舉報被人騙用身份證成立公司虛開發票)。接到國稅稽查局通報後,在接待、詢問完幾名主要舉報人後,西安市公安局派駐西安市國稅局聯絡機制辦公室副主任陳述義感覺這可能是一起犯罪團伙騙取他人身份證件註冊公司、利用空殼公司進行虛開犯罪的重大案件。於是他向西安市公安局進行了緊急彙報。

跟進

不露聲色的調查

得到陳述義彙報的信息後,西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遆剛勝第一時間趕到了國稅局。此時,稅警雙方急切想了解的是“舉報中涉及的身份證是否真用來成立了公司?”“新成立公司是否領出了增值稅專用發票?”“領來的發票是否已被開出?”

圍繞上述三個關鍵問題,稅務方面利用徵管信息系統連夜抓取數據,重點篩選一人在多個公司擔任多項職務、一個電話重複登記、進銷項信息異常的企業,初步證實:犯罪嫌疑人已利用舉報人身份信息成立了54戶企業,其中27戶企業已申領了近2000份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些發票中的1400餘份已頂額開出,開出金額1.55億元、稅額上千萬元,且暴力虛開(無進項發票抵扣對外開票)特徵突出。

如果按照常規的流程,國稅部門通常會馬上入戶核查,“這種做法對正常經營的企業適用,但對於狡猾、專業的犯罪團伙則很可能打草驚蛇,留下一堆走逃企業。”西安市國稅局稽查局局長趙亞龍說。鑑於此,稅警雙方果斷啟動稅警聯絡機制,公安提前介入,在犯罪嫌疑人不知不覺中對其展開刑事偵查。

經過稅警雙方共同研究協商,決定雙方分工協作,進一步對犯罪團伙進行精確掃描、核心鎖定。經查證,舉報人到辦稅服務廳,配合犯罪嫌疑人進行了實名錄入,帶領或者在幕後指揮他們辦理此業務的是一批職業犯罪人員。經研判,該案呈現出“企業名稱生僻化、企業人員地域化、犯罪活動波次化、經營活動異常化和虛開犯罪產業化的突出特徵”,是一起利誘騙取他人身份證件,非法註冊公司,領用發票,對外暴力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團伙案件。公安稅務共同立案,成立專案組,確定案件名稱為“1·22”詐騙虛開團伙案。

隨後,稅警雙方立即對浮出水面的一批職業犯罪人員進行梳理“圈定”,不間斷地“鎖控”其團伙成員活動動態,精準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窩點及落腳點,抓取所涉公司的基礎資料及進、銷項電子數據,確定抓捕目標。

收網

疾風驟雨的抓捕

1月29日,農曆臘月十三,時值歲末年關,正是企業賬務結算的高峰期,也是虛開犯罪團伙拓展“業務”的繁忙期,經過前期縝密調查,西安市稅警雙方決定在當天“收網”。

當天,稅警雙方抽調100餘名精幹力量,組建抓捕搜查組、固定證據組、數據清分組、後勤保障組和機動應急組等偵破團隊,根據犯罪嫌疑人行動軌跡直奔西安、渭南等地同步同時抓捕收網。當天打掉犯罪窩點4個,控制嫌疑人29名,查獲印章236枚、身份證137張、營業執照146個、手機54部,現金20餘萬元。

據趙亞龍回憶,當天落網的犯罪團伙骨幹成員不少人有過電信和金融詐騙經歷,心理素質過人,反偵查能力極強,面對強有力證據,多名犯罪嫌疑人仍負隅頑抗,拒不交代犯罪事實。為此,稅警雙方迅速轉換策略,增加稅警聯合訊問組,對所有嫌疑人實施單獨訊問逐個擊破。經過晝夜連續攻堅,稅警雙方又鎖定一幕後主要犯罪嫌疑人落腳點,專案組即刻出擊,當場抓獲正在轉移電腦主機的該團伙主要成員莊某,從而徹底攻破了犯罪團伙心理防線。

通過稅警案情研判會,專案組確定,該案中犯罪團伙已形成了以外省籍宗族勢力為核心,由省外、境外控制,分工嚴密、全產業鏈、波次化作案的新型詐騙暴力虛開犯罪模式。其中,低層級違法犯罪人員負責誘騙、收購大量身份證,並不斷通過利誘或欺騙涉案自然人進行實名認證獲取領票資格;較高層級違法犯罪人員對掌控企業在不超3個月的“存活期”內一次性領取50份十萬元版發票,波次性進行暴力虛開犯罪,或直接向另案團伙售賣包括營業證照、身份證、稅控盤的整套空殼企業資料。

據統計,截至發稿時,陝西省稅警雙方已查實“1·22”案件中犯罪團伙非法收集身份證737張,註冊公司916戶,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31780份,已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8214份,價稅合計15億元。經對犯罪嫌疑人審查甄別,公安部門已刑事拘留2人,網上追逃4人,取保候審8人,經西安市檢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嫌疑人11人。

整治

標本兼治的追究

近期與張某有類似心境的恐怕還有陝西省內1209家“1·22”案件受票企業的負責人。今年2月28日,陝西省國稅局緊急部署,決定以處理“1·22”專案涉案企業為契機,全省聯動,統一組織協調打虛打騙工作。除繼續深挖、追查虛開犯罪團伙外,該局將整治和打擊重拳對準了發票“買方”市場。

一群村民突然变老总?西安“1·22”新型诈骗虚开团伙案侦破始末

要案點評

以集成聯動強化震懾 以查管互動標本兼治

陝西省國稅局稽查局局長 王青山

本案是一起以宗族勢力為核心、境內外勾結、組織分工嚴密、全產業鏈犯罪的新型暴力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例。涉案團伙反偵察意識極強,通過明確分工和設法誘騙,夥同“黑中介”,“飼養”大量空殼公司,或以不超過3個月的“存活期”進行波次化暴力虛開犯罪,或直接售賣包括身份證、營業執照、稅控盤在內的整套空殼公司資料供下游虛開。其違法性質惡劣,嚴重擾亂了良好有序的營商環境。對於該類案件,一旦發現,必須要迅速行動深挖上下游,跨區域聯動清查,堅決予以打擊。

該案最終成功破獲,併成為可供借鑑的典型案件,得益於集成發揮了“四個更加註重”的綜合效應。一是更加註重數據拓展。集成利用電子底賬系統、金稅三期系統和數據分析監控平臺,全面分析涉稅信息,深挖關聯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等鏈條信息,找出隱藏企業和關鍵嫌疑人,精確梳理出犯罪網絡和虛開犯罪新特點,製作出雲譜圖指明瞭查辦方向。二是更加註重跨區域聯動。省局稽查局切實發揮全省系統管理中心、案件指揮中心、快速反應中心作用,依據此案模式製作出打擊暴力虛開案件查辦指引下發各市,細化項目制管理,集中優勢資源展開摸排清查,確保快速準確開展聯動,形成全省一盤棋工作格局。三是更加註重稅警協作。稽查部門初核其涉嫌重大虛開犯罪行為後,迅速啟動稅警聯絡機制成立聯合專案組,強化了組織保障。偵辦中稅警雙方充分發揮協作優勢,甄別嫌疑人,共同抓捕鎖定大量證據,協商制定訊問模板逐個擊破,展現了稅警合作在打虛打騙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更加註重以查促管。通過創新稅收風險發佈會、風險案例模板等形式向全省發出徵管預警和建議,對構成犯罪標準的及時移送公安,逐戶、逐票對下游受票企業開具虛開證明單,最大限度為國家挽回稅款損失。同時,對涉案企業和人員強力實施聯合懲戒,集成提升了稅務部門的“放管服”水平。

現階段虛開案件呈現高發態勢,稽查部門要查好一件典型案件,必須更加註重集成互動和跨區域聯動,必須始終保持發現案源的敏銳性,強化數據分析做於細,緊盯犯罪風向敏於行,通過嚴厲打擊形成稽查震懾,有效淨化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