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二来子是赵县贾店村人,生活在民国初年。那时候,北京到西安有一条古驿道,从贾店村的村旁穿过,沿途所经过的城镇不管属于那个省份,都少不了他家的铺号。他究竟趁多少钱谁也说不清。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二来子讲排场,但凡出门儿,必乘四匹骡子驾辕拉套的细车,毛色讲究清一色,不带杂毛。高大的牲口脖子上挂双铃、饰红缨,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山响。

一天,二来子头戴呢子礼帽,身穿蓝色细布长衫,脚蹬“二道眉”布鞋,一派阔人打扮,进城逛大街。车把式“趴趴”打了个鞭花,四匹骡子一弓腰就稳稳地上了路。走到城外西关,迎面慢腾腾地走过来一辆老牛破车。一老汉赶着车,车上坐着一个俊俏的女子。车把式对二来子说:“东家,破车上的小媳妇模样不赖,可惜看不见她那三寸金莲。”说完长长叹了一口气。二来子说:“那咱就想办法看看,有一对三寸金莲,方可称上美人。”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车把式说:“算了算了,咱有嘛法看人家的小脚?”二来子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如此这般,嘱咐车把式几句。

车把式跳下车截住老汉说:“老伯,俺们东家正需要一辆破牛车,四处买不上。俺看你这辆正合适,你要是看得上俺们东家这辆细车,咱就换一换,各不找钱两便宜。”

老汉是那女子的父亲,他今天是进城去接闺女,刚刚出城门,就碰上换车这等好事,哪有不愿意的。半信半疑地问道:

“真的要换?”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那还有假,俺们东家说一句算一句,从来不骗人。”那老汉忙不迭把赶车棍子交了过去,接过了红缨长鞭。再说车上那女子,大概是坐车坐麻了腿,慢慢腾腾地伸出一双脚,从牛车上挪下了,扭扭哒哒迈了几步,上了细车,一上一下,让他二人看了个够——那双金莲不大不小,刚好三寸。二来子换了辆老牛破车,那还有心思逛街,吱扭咣当地回了家。您说这不叫烧包叫什么?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这一年四月二十八,赵县城里过火神火龙庙会,唱了两台大戏。南边火神庙上唱昆曲,北面火龙庙上唱乱弹。乱弹戏最拿人,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围得是风雨不透,有的挤掉了帽子,有的挤丢了鞋,还有扭了腰的折了腿的。

二来子听说了庙会上的事,很不服气。次日一早,二来子让车把式套上大车,装满银两。他另乘坐一辆细车,带着佣人们进了城。来到庙会,他让拉银子的大车停在离火龙庙不远的水塘边上,等到戏台上乱弹戏演到戏瓜子时,突然命人:“往水塘里扔银子!”佣人们一齐动手,一边扔一边喊:“快来水坑里捞银子吧,谁捞着了是谁的……”

那些看乱弹戏的人们,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溅起了水花,谁肯不捞?霎时间,你争我抢,就连戏台上的戏子们也都脱了戏装跑过来捞银子。二来子不光赢了乱弹戏,还把庙会上那些唱大鼓书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耍杂技玩马术的、打把势卖艺的等玩意儿全都给赢了。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二来子与各地富商多有交往,他曾到一山西富商家走动。山西富商自持富甲一方,为炫富,午宴摆的是流水席,只有食客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这些飘着各种香味的美味佳肴,无一例外盛装在精致的金银玉翠餐具中,客人只要动一箸即行撤换,午宴一直吃到黄昏。二来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回来不久就下了贴子,回请山西富商,那富商来到贾店村后,抬头看二来子家的房舍,并不高大,但占了半个村子。

银锭打水漂银票做薪烧,民国初年河北石家庄赵县地界出了个糟茬儿

二来子把客人迎进客厅。对仆人说:“家中美食尽无,一封挂面、两个鸡子可也!”又嘱仆人摆小火炉于堂前,取过银票做薪,烧起水来。那银票烧了一把又一把,等锅里水咕嘟咕嘟烧开了,便打了荷包蛋、下了挂面。山西富商看得是心惊肉跳,冷汗直冒。

糟了这么几年,二来子坐吃山空,以至于落得贫无居所,饥无所食,冻饿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