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生態農莊要轉賣,資本下鄉做農業,為什麼很多無疾而終呢?

最近,筆者的一位老領導,又跑來跟筆者訴苦。幾年前,這位老領導慧眼識珠。意思到農業項目是未來的投資風口。正逢國家產業改革,收緊了對於高能耗、高汙染行業的管控力度。

我這位老領導賴以發家致富的印刷廠,也是愈發艱難。

所以萌生了入行農業的想法,老領導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極富魄力,說幹就幹。

老領導在物色上了華中地區某塊地,開設了一個面積龐大的蔬菜基地,同時搭配著生態農莊開發,主打產品是富硒蔬菜種植及相關產業延伸。

得知老領導進軍農業,筆者自然多加關注。時常聯繫中,老領導也是對自己的農業項目頗具信心。大有揮舞鐵鍬,紮根農村的意願。言談之中亦是多有農村閒適之情,惹的筆者也好生羨慕。

又一個生態農莊要轉賣,資本下鄉做農業,為什麼很多無疾而終呢?

談及農業項目本身發展現狀,我的老領導卻多在一筆帶過,只是簡單的講經營得不錯,年年都有進步。甚至提及自己去得不多,都是由職業經理人在管理,他們很負責,自己也挺放心。

說到此處,各位讀者不免心存疑慮了,筆者當時自然蒙上一層陰影。好言相勸再三,亦無效果之後。筆者也不在多言。

果不其然,最近電話聊天,老領導竟然說做農業還是太難,心有餘而力不足,讓筆者留意留意,看有沒有朋友願意接手,他可以低價轉賣,退出農業了。

一直以來都雄心勃勃,突然之間卻要退出江湖,這位老領導實在讓筆者感到詫異,細聊之下,才明白箇中緣由,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起啊!

又一個生態農莊要轉賣,資本下鄉做農業,為什麼很多無疾而終呢?

現在又有農業項目要轉讓,唉,大老闆做農業,為什麼總是無疾而終呢?

筆者從與老領導的聊天中,得到了一些啟示,歸納為以下5點,供大家分享。

(1)對農業行業認識不足,判斷錯誤。

這幾乎是很多失敗農業項目的通病,很多的投資商下鄉做農業。確實存在頭腦一熱,以及抱著僥倖投機心理。總覺得,招兩個技術員過來,就能種好地。殊不知,農業是個極為廣泛及有深度的命題,很多的科學數據,不見得比一個資深老農的一個成熟經驗來的豐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盲目的入手,只會讓自己血本無歸。

又一個生態農莊要轉賣,資本下鄉做農業,為什麼很多無疾而終呢?

(2)用公司化管理農場,水土不服。

這一點,幾乎也是很多老闆的通病,總覺得自己在原有行業做的成功的管理經驗,就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殊不知,你在鄉下投資農業項目,跟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當地農民。農民理論上屬於你的員工,你用公司考勤、KPI那一套來管管試試?你今天可以因為某個人出勤不到位扣他20塊錢,明天可能就會發現你價值十幾萬的大棚上多了幾個洞。再來個村霸,你拿你的老闆霸氣,牛一個試試...

當然,這一點,可能是有點極端化,但是現實的一點,跟農民打交道,你確實需要一點手腕和頭腦。有句話可以取其意味,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不遜,遠則怨...

各種的尺度把握,是門藝術...

(3)資金預算過於天真。

很多人,覺得農業項目,不就是租個地,然後搗鼓點人員,就可以開工了,非也...

農業項目,幾乎是所有投資類型裡,投資週期最長,風險性極高的一種投資類型。

以筆者的老領導為例,初始計劃投資500萬,來進行生態農莊的投資。結果兩年時間,連續追加了三次投資。投資總額已經過2000萬,還沒見砸出多大的浪花來...

(4)農產品銷售太過被動,基本上是聽天由命。

這也是極多農業項目存在的通病,不能掌握穩定銷售渠道,自然自己的脖子都被別人卡在手裡。

(5)還有很多看不見的隱形成本。

此項,太過敏感。筆者就不多談,清楚其中門道的,自然明白...

回想這兩三年,確實有不少新進農業的大老闆退出農業的,大的有恆大集團投資數百億進軍農業,3年不到,前年鉅虧100多億低價賤賣;記得早前筆者的一個朋友劉哥,在四川也是搞生態農莊,碰見村皮帝霸、最後搞到要轉讓的消息,還與大家共同探討過。

那農業項目到底是不是投資的方向?那自然是,有具體怎麼能夠做好農業項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