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苹果的能力,如果政策原因,富士康不给他代工,他能不能扶持起另一个“富士康”?

心死六七年55130

你好,我是亚麻数码,这个问题就由我来回答吧,可以做出下一个“富士康”!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企业,企业中的大佬中的存在,其产品都是交给其他代工,而其核心技术才是苹果的重中之重,苹果在中国代工厂富士康就是负责组装苹果手机的,员工众多,作为中国最大的OEM公司是否可以和苹果谈条件,让成本上涨,这样员工的福利也也就好了,企业的收入也就提高了,如果由于政策的原因苹果是否会抛弃富士康?另起炉灶?


首先,富士康根本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苹果的产业链产生的利润是富士康的主要的利润来源,富士康不会这样而放弃为苹果代工而产生的巨大利润!


让一万步说话,如果富士康真的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而最后放弃了为苹果公司组装手机,就会有更多的公司会帮苹果公司组装手机,例如绿点,钱大,可胜,和琐,日腾等,这些公司会抢着做,iPhone在2006上半年年的销售量在850万台,收益100亿的美金,而起代工厂商也就只是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看起来是拿了一点点利润,可是销售额大起来还是可管得多。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廉价的劳动力已经不存在,已经没有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那时的“打工潮”热度,廉价的劳动力,廉价地租已经在慢慢的减少,著名的耐克运动鞋也逐渐将代工的场地逐渐转向经济落后的东南亚和印度,东南亚小霸王越南也在进行经济转型,这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个扶持另一个富士康的选择。



这就是一个产业链的规则所在。(如有不妥多多见谅,笔者分析能来有限)


亚麻数码

答案很明显:不可能。

美国自奥巴马时代就要求美国企业回归本土,重振美国制造业。特朗普更是如此,不断地给美国高科技企业喊话和施压,但成效甚微,原因在于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环境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制造业大国,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的两部巨型发动机,国内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投入职场,中国拥有全世界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

东南亚国家也想开展制造业,但客观条件跟中国差距很远,实际上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早已意识到完全依赖中国本土生产的危险性,这些年一直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建厂和生产分流,例如和硕、纬创、伟创力等等,但都不成功。事实证明,中国大陆本土外的密集性高科技制造业都不堪重任。

富士康在大陆有员工几十万,已经建好了复杂严密的生产线、精密磨具和整套的测试系统,及其熟练掌握这些高端制造设备的员工,要重建这些,没有三五年根本不成。

即使乐观估计,三五年后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之外建立了与现在富士康同等能力的苹果生产线。而根据现在手机一年换一代的速度苹果已经会落后华为3到5代,甭说在此期间股票大减,市值崩塌,即使美国政府力保它不死,停顿三五年后其全球领先地位一定会丧失。

美国商务部16日“封杀”中兴3天后,美国福布斯网站刊登了全球技术咨询与调查公司阿瑟顿研究(Athert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让·巴普蒂斯特·苏的文章,标题是:“研究:如果中国封杀苹果报复美国制裁中兴、华为,结果会怎样?大规模裁员、股市崩盘”。

巴普蒂斯特·苏说,出现这种局面,苹果将失去19%的收益,也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而这个市场将是未来强大的增长引擎。不仅如此,市值蒸发将迫使总部位于库比提诺的苹果公司裁员10%到20%,最多会达27000人。

他设想的还只是“禁止苹果产品在中国销售”,还没提禁止苹果产品在中国生产呢,禁止生产是釜底抽薪,苹果失去的就不仅仅是19%的收益了,而是会立即破产。

但中国政府绝不会轻易停止苹果生产线的,苹果虽然是一家美国公司,但由于在大陆设厂组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家中国公司。苹果代工厂给国家交纳了大量税金,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同时苹果还采购了大陆最多的器件,对中国经济做出了贡献。如果贸然停掉生产线把苹果搞死,中国也会蒙受不小的损失。

贸易战就是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轻易不能扩大事态,双方都难以承受。但如果冲突上升到国运之争,那恐怕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现在事态远没有发展到这一步,让我们静观其变。


奥卡姆剃刀

富士康恐怕比大家想象的更为强大。正巧上周世界智能大会,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做了演讲,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几个观点,就知道富士康现在的能力了。


首先,郭台铭认为他现在做的是工业互联网公司。这个价值是消费互联网的100倍。郭台铭的观点依据是麦特卡夫定律。根据梅卡夫定律,互联网价值和终端结点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工业领域,有大量的物联网终端,这个数量远远大于PC或者手机,所以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平台,甚至是富可敌国。


其次,郭台铭认为,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工业互联网将形成爆发式的增长,迎来了特别好的机遇。富士康会把自身的工业技术对中小企业赋能,实现“实体经济+互联网”。


从经济的视角,富士康认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创造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是全球经济总量的1/2。



自动化工厂

郭台铭首先强调富士康已经不是一个代工工厂,而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公司。富士康每天遍布于全世界的几百万台机器都是由物联网连接控制,每天产生几百个TB的数据,经过富士康自己做的硬件,做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意查看任何工厂。


AI+制造

富士康现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于物流、检测和设备技术诊断等。同时,富士康有自己的云,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云平台赋能

郭台铭说,2017年5月9号,总理参观富士康黑灯工厂(即不需要人,只需要机器人的制造工厂),富士康特地开了一盏小灯。总理说“富士康不能把技术留在公司内部,要替广大中小企业服务”。郭台铭当时承诺,富士康上市后必须为全国几百万家、几千万家小企业提供我们的赋能服务。


看了这些,大家还会简单的认为富士康是一个随随便便可以取代的代工工厂么?


科技行者

因为先发优势和卡位原理,除非富士康自己倒掉,否则在富士康存在的情况下,苹果没法在两三年里从头扶持起一个同等规模的代工企业。

为什么?因为富士康的品控更好,产能更高。新的代工厂即使有苹果的巨额订单,在短期(两三年)的生产效率还是低于富士康的,这就削弱了苹果的竞争优势。

但是富士康不再给苹果代工只能导致双输的结局。苹果的巨额订单如果给了别家,那么富士康将在两三年以后面对一个强大的竞争者。


任易

我做IT行业30年,做的就是最苦逼的半导体行业,鸿海在1995年代左右是我司下游厂商,也就是我司卖半导体产品给鸿海,对鸿海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可能中国大陆民众对鸿海的了解是鸿海代工苹果开始,早在苹果之前,鸿海就是世界最大的pc,nb,代工厂,鸿海代工的产品种类很多,只要有利润的他都做,而且鸿海这么多年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是他的良率高,价格低,苹果之所以选择鸿海做代工也是基于这原因,如果说苹果要弃鸿海另选代工厂也不是不能做到,只是代价太高,在消费型电子产品瞬息万变的时代下,苹果在建立鸿海以外代工厂的时间里,可能对手就找鸿海代工,瞬间把市场拿下,所以苹果另建生产体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蓝莓液

难,非常难!

其实他们彼此都不能失去彼此。

苹果的最优选择就是富士康,无可否认,但是对于富士康来说,失去苹果这个最大的订单,恐怕也是灭顶之灾。

富士康是苹果的最优代工厂,苹果现在十分依赖富士康。

目前富士康承担了苹果公司70%左右的手机组装份额,其实苹果多年来也在一直致力于不断削弱富士康的影响力与权力。比如明年苹果将会重新分配iPhone的订单比例,甚至选择将一部分代工任务交给了和硕,但是即便如此,富士康依旧是最优选择。

原因就是苹果没有自己的工厂,几乎只是提供技术,但富士康拥有超过100万劳工与成千上万的熟练技工,苹果如果失去富士康,转而选择其他代工厂,将极大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进度和品控质量,甚至iPhone的创新与技术更新进度等等都会被耽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富士康目前具备常年累计的生产能力和经验,这

已经成为它与苹果议价的资本

富士康失去苹果,打击也是巨大的。

如果撕掉苹果代工厂的标签,富士康的危机与短板将会全方位放大,现在富士康并非苹果的唯一代工厂,目前和硕逐步壮大,而纬创也成为iPhone的第三家代工厂,苹果削权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希望对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富士康的依赖程度能逐渐下降。

所以他们都非常依赖对方,万一很突然地被强制因素导致失去另一方,就很难找到替代者了。


欧界传媒

凭苹果的能力,如果政策原因,富士康不给他代工,他能不能扶持起另一个“富士康”?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分析上苹果的实力,在今年4月23日,苹果的股价在三个交易时段中共计下跌了7.1%,这让它的市值蒸发了639亿美元。这条消息一出很多人开始质疑苹果的能力。但是目前苹果市值:8330.51亿。

所以,苹果拥有实力惊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市值,更是由于它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供货需求。在全球,在截至2017年12月30日的第一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200.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8.91亿美元增长12%;每股摊薄收益3.69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6美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苹果的业绩决定他的需求。也说明它实力惊人。

第二:富士康如果没有了苹果会怎么样?曾经有媒体报道: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为该公司带来逾50%收入。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富士康在目前虽然主要业务是代工,但是它不局限于为苹果代工。戴尔,惠普等等大厂商,也是它的客户。同时,它同时拥有自己的品牌,诸如主板,显卡之类,台湾人知道的富可视(电视)。因此,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司,不能因为给苹果代工而觉得他要依靠苹果。


第三:苹果能创造另外一个富士康吗?诸如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中国很多,当然世界上这样的厂商也不少,例如华硕,新加坡的伟创力等等。所以,苹果有实力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富士康,只要它需要。


LeoGo科技

苹果不会轻易成功,富士康同样如此。世界上手机代工厂很多,大多数在中国,如果富士康因为政策不给苹果生产,其他代工厂估计也够呛。而且代工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做的,富士康也有很多专利的,而且富士康的定位,是帮助苹果设计生产苹果手机。就算苹果摆脱了富士康,在印度或者东南亚建立了一个代工厂,我相信也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内,苹果会因为品控和供应,造成营收利润大幅缩水。而且市场一旦失去,再获得将变得很难,而且现在不是几年前手机大爆发的年代,可以说一旦卷入政治斗争,不死也得脱层皮。


梦幻65577923

自然是不能!一旦封杀苹果很可能苹果也得遭遇跟中兴一样的惨败,甚至比中兴更惨!当然,他的这种惨不是芯片的问题,而是科技在市场上的时间落差问题!在苹果重新扶持起另外一家代工厂之前,这时间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科技产品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苹果公司在刚出现以前确实是比其他公司好太多,刷新了智能机的里程碑。但是在这数年的发展当中,这种科技代差不断被缩小。甚至到了最近几年,苹果的科技革新也到了瓶颈,除了换外观换大小之外,也没有创造性突破。这就给了其他同类产品崛起追近的机会。据市场反应,苹果新一代产品的发布会已经没有了之前排队购买的盛景,甚至经销商得下调发行价来促销。

一旦苹果遭到封杀,在断层的数年之间,苹果的市场份额将由其他公司产品取代,到时客户养成消费习惯,想要重新夺回,以苹果现在的科技能力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美国并没有全面禁华的主因!这仗打下来两败俱伤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我们会重一点!


优己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虽然说苹果巨大的需求量帮助了富士康,然而富士康的成功早在苹果出现之前,富士康的代工能力是非常厉害的,作为最大的代工厂,苹果若是选择其他的代工厂那苹果想维持这么高的利润恐怕很难!

另外一点富士康若失去苹果订单会怎么样,那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富士康通过产业升级可以弥补苹果订单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国内手机厂商正在崛起,能国内手机厂商的合作可以激发富士康的产能,还有就是富士康近些年也在向不同方面的产业合作,不只是手机而已!这一点我觉得不需要替富士康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