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避諱方式留下千古笑談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 避諱,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謂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屬於當時的“國諱”或“公諱”。如在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詔門聯中不許有五福臨門四字,為的是避諱順治帝福臨之名。有時甚至還要避諱皇后之名,如呂后名雉,臣子們遇到雉要改稱野雞。“朱”姓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朱元璋的反應匪夷所思,奇葩事情發生了。

朱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避諱方式留下千古笑談

眾所周知,古代老百姓、官員、貴族等對皇帝名字都是需要有所避諱的。避諱制度起源於周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成熟於秦漢,秦漢以後,避諱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被寫進了國法中。其實,避諱的真實內涵要豐富的多,人物姓名的避諱,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皇帝的名字,全國的臣民都要避諱,這可以叫做“國諱”,也可以叫做“公諱”。另一種是,父母或先祖的名字,全家族後代的人都要避諱,也可以叫做“家諱”,或者叫“私諱”:還有一種是既非皇帝,又非宗親,而是周公、孔子一類聖人的名字, 也要避諱,叫做“聖諱”。在這三種姓名的避諱中,“國諱”是最為嚴重而又最為嚴格的一 種,是封建王朝統治下的臣民甚至皇帝本人也必須遵循的。

朱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避諱方式留下千古笑談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避諱是舉國臣名,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須遵從的,“避諱為中國特有之風俗,其俗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其歷史垂二千年。”避諱有時候也會遇到極其尷尬的事情,比如遇到皇帝姓氏跟老百姓日常食物同音。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國位列第13位,主要分佈在江、浙、皖地區,約佔了全國人口的1.2%,總人口約有1500餘萬。 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個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後梁。

“朱”姓是明朝的國姓,可這個姓氏與“豬”同音,怎麼辦?禁止老百姓吃豬肉?顯然不可能。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赤貧,對底層老百姓報以深深同情,老百姓吃豬肉沒有任何問題。

可避諱還是需要的,於是朱元璋改字“豕”。朱元璋不在意老百姓吃豬肉,並不是後人臆想的,而是有根據的。朱元璋稱帝后,要求南京城老百姓除夕貼對聯,大年初一朱元璋在南京城微服私訪時,發現一戶人家沒有貼對聯。

朱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避諱方式留下千古笑談

朱元璋走進這戶人家詢問原因,得知屋主人是一個靠著殺豬和劁豬為生的人,不貼對聯是因為沒錢。朱元璋的同情心爆發了,命人拿來紙筆,當即揮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可見朱元璋對避諱沒有過多要求,可到了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卻禁止民間養豬,“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與武宗同時的一人名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一書中,記其家藏有一件通報裡有正德14年12月19日辰時牌面 。節錄了一段禁豬令的原文:“養豕之家,易賣宰殺,固系尋常,但當爵本命,既而又姓,雖然字異,實乃音同。 況兼食之隨生瘡疾。宜當禁革。如若故違,本犯並連當房家小發遣極邊衛,永遠充軍。 ”

原來,正德皇帝朱厚照出生的那年是辛亥年,因而他的生肖屬“豬”。二十七歲生日這天,看到酒席桌上的豬肉時,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生肖,不覺大吃一驚:這吃豬肉不就是吃他麼!而且馬上又想到了大明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朱”與“豬”同音,殺豬吃肉不就是吃掉朱家天下麼?這還了得!所以當即就陰了臉,馬上令楊廷和寫了《禁豬令》,留下了千古笑談。

朱是明朝國姓,與“豬”同音,殺豬吃豬肉,避諱方式留下千古笑談

不過豬當時屬於常見的一種肉類,上到皇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以豬肉為食,養豬也是百姓的一種經濟來源。而且古代需要祭祀,常用的祭品就是豬、牛、羊缺一個都不行,那現在不準殺豬了,哪來的祭品?所以沒有過多久,朱厚照就廢除了《禁豬令》,下令把豬稱為彘或者豚。

這可以看出,封建帝王的權力有多大,老百姓只能屈服。皇帝一句話,不敢不從。避諱也一直流傳到今天,雖然現在不是封建社會,但是有些事情和人也要避諱,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為了避明朝皇帝的朱姓,明朝人只能管“豬”叫這個其實,明朝把豬還叫豬,並沒有把它改叫佩奇。所以說,無論古今,與人相處要想的全面一點,處處尊重他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朱姓歷代名人653名,佔總名人數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1.9%,排在第十二位;朱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2.57%,排在第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