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2018年5月7日上午8点半,在朝阳区王四营乡道口村的柏阳景园A区群众活动广场,举办了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是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起,连续举办十一届,旨在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健康服务,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与中医药服务获得感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而今年推出的团队行主题活动以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依托,以中医药惠及民生为主导,以健康生活服务为核心,以健康北京人为服务对象和目标,旨在推广全民健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践行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推进健康北京、健康中国建设。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北京中医健康社区宣传车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三项工程——惠及百姓民生

2015年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程

2016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

2017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北京中医治未病促进工程

五大特色——服务模式转变

从“难”到“易”

社区、乡村的百姓通过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程、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北京中医治未病促进工程正在经历、见证中医药服务从“我要看病”、“看病难”到“送医上门”、“小病不出村”的转变。

从“治”到“防”

通过北京中医治未病促进工程,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体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性,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逐步深入人心,老百姓体会到了中医“治未病”和“以人为本”理念带来的健康受益。

从“多”到“少”

中医药服务下乡村、下社区以来,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和整体观,通过特色适宜技术的推广,通过非药物疗法,通过健康文化的普及、生活方式干预,使得药物种类变少了、经济负担减少了。

从“医”到“养”

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将百姓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健康需求逐步分解,通过专家下基层、下社区,家庭保健员培训,对口支援帮扶带教,创新了中医药养老服务模式。

从“苦”到“乐”

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10项适宜技术尖兵人才团队所提供的针刺、艾灸、火罐、推拿、导引、外治等特色技法,让老百姓从忍受服药痛苦,变为享受中医药服务。

十个覆盖——提升中医药获得感

区县村镇全覆盖——16区县重点村镇中医药驻村驻社区健康服务全覆盖

专科病种全覆盖——专家团队内、外、妇、儿、骨伤、肛肠、针灸、推拿、五官、急症、传染病专科专病全覆盖

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全覆盖——医疗服务、科学技术、继续教育、文化普及四下乡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医针药技全覆盖——中医、中药、针灸、传统特色技术整合下乡村、下基层

生命周期全覆盖——针对生命准备期、保护期、质量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养老职能兼顾

人才梯队全覆盖——首都国医名师、院长、科主任、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北京125人才、双百工程、高层次人才全体下基层、下社区

政策制度机制全覆盖——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倾斜、制度保障,形成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第十一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启动

百队千人——保障基层卫生工作

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团队行主题活动共涉及236支健康团队,2490余名中医药专家,预期惠及百姓10万余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