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宜昌房價是漲是跌?你要的答案都在這裡!

2年前,流傳著這樣的標準:一座城市的房價能不能破萬,是衡量其能不能成為二線城市的重要標準之一。而現在,包括宜昌在內的不少三線城市,價格破萬已不是什麼稀奇事。

在宜昌,很多購房者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未來房價是漲是跌?該不該在現在的高點入手買房?

講真,中國的房價歷史堪稱一部大型玄幻劇,跌宕起伏變幻莫測,多少業內人士從業數十年都難以勘破其中規律。不過,對於宜昌房價,姐還是有一些看法和心得的,在此與大家分享。

01

想知道未來房價是降是漲,首先要弄清楚近兩年宜昌的房價為啥會漲。

前段時間,姐被一篇爆文刷屏,標題是《觸目驚心!炒房團是怎麼在短期內把三線城市房價炒高兩三倍的》,之所以聊到他,是因為很多朋友轉給姐,說文中的城市就是宜昌的翻版

人均收入3K;炒房前,房價6K-8K,炒房後,價格翻倍增長;炒房客一口氣買掉所有房源,導致全城一房難求;地鐵、學區、江景等概念深入人心。

由於該文的主題是炒房,因此很少有人會注意其中的一個細節:該城市區兩片舊城、周邊6個自然村徵遷,拆遷戶約1.5萬。而這段話,在姐看來才是最大的重點。

對於炒房團來說,房子價格炒起來之後,還得有人接盤啊,否則價格再高又有何用呢!文中城市滿地皆是拆遷戶,既有購買需求,又有購買能力。所以,不是炒房者抬高了房價,而是他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房價上漲空間,準時出手,大撈一筆。

反觀宜昌,又何嘗不是如此,有沒有炒房客組團來宜姐不知道,但棚改拆遷對房價的推動力卻是槓槓的。特別是去年,再次提出新三年棚改計劃,2018-2020年棚改5萬戶,貨幣化安置繼續實行。

啥叫貨幣化安置?簡單來說就是拆遷後直接給錢。拆二代們手握百萬鉅款,老房子被拆,不買新房你讓他們幹啥去?於是,大量“被製造的剛需”進入買方市場,房子賣得快了,開發商也不傻呀,趁著市場行情好,還不趕緊抓住時機漲漲漲。

除此之外,一二線限購,需求往三四線外溢;品牌開發商大量湧入,溢價明顯,也是推動宜昌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02

接下來再來討論未來房價是漲是跌。

首先看短線。棚改要持續到2020年,這2年內,房價下跌的概率幾乎為零。

棚改對房價的影響就不多說了。咱來看看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土拍的慘烈情況,地價兇猛攀漲,從4字頭到7字頭僅僅花了不到1年的時間。地王頻出,麵粉價格直逼麵包,開發商豈會自降身價,做賠本買賣?

再來看看品牌房企的擴張速度。最早進入宜昌的恆碧保,項目數量已爆表:恆大6個,碧桂園8個,保利4個(包括還未公開的保利山海大觀、保利羅蘭香谷),已出鏡的鴻坤、萬科、聯投、融創、領地、福星惠譽,躍躍欲試的綠地、招商、正榮、中梁,越來越多的全國房企盯上宜昌這塊寶地。

除了品牌房企,宜昌的本土國企也正在加速崛起。繼城投在江南開發智禧灣之後,房投也進入市場,欲在東站開發新盤房投雲著,城投、房投相繼入局,下一個,也許就是交投。相對而言,本地國企擁有更為豐厚的土地資源、更快捷的信息獲取渠道,他們的加入一定不會是盲目跟風,而是有自己的一番規劃。

所以,姐預測,2018-2020年,不僅是棚改的新3年,還將是大牌房企集中爆發的新3年。這3年,小開發商逐步絕跡,品牌項目大幅井噴,而這些新項目在品牌和品質的雙重溢價之下,價格註定不會太便宜。

03

再來看長線。

既然說,棚改貨幣化安置推高了宜昌房價,那麼,棚改結束後,被製造出來的剛需消失了,是否房價就會崩盤、跌回原位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為什麼出現棚改貨幣化安置?

此政策的出臺絕非偶然。回顧一下2017年,樓市去庫存運動蔓延到三四線城市。為什麼要去庫存?簡單來說就是,房子賣不動,開發商不買地,政府沒有財政收入,政府的債務也還不上。所以庫存就意味著債務惡化。

要去庫存,如果低價拋售的話,就會引發通縮螺旋,導致資產價格崩盤,所以降價是不可以的。但三四線城市產業支撐比較單薄,並沒有大量的人口流入,要去庫存,總得讓人來買房。

就在此時,棚改貨幣化安置誕生了,不僅來的及時,還一舉四得:樓市去庫存、拉動當地GDP、化解債務風險、推動民生工程。

所以,真正的邏輯是,樓市需要去庫存→棚改貨幣化安置來了→房子有人買了→價格上漲了。雖然棚改是房價的直接推手,卻不是真正的幕後主謀,棚改結束這件事本身,對於房價並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那麼,屆時房價究竟是漲是跌呢?分兩種情況:

去庫存逐漸完成,政府加強三線城市調控,房價迴歸理性,逐步下降

樓市仍有去庫存需求,新一輪刺激購房的政策再次上演,房價居高不下

目前看來,姐認為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

雖說近兩年宜昌的房子賣的飛快,但新建住房也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冒尖。前面也說過,未來3年品牌開發商會全面佔領市場。對於品牌房企來說,好不容易來了一個新的城市,摸透了一片新的市場,怎麼會輕易離開?

與本地小開發商不同,品牌房企的產品往往是規模化、多樣化的。你見過幾個品牌樓盤只建個1、2棟樓的,基本都是不建個10幾20棟不罷休,樓盤的體量決定了庫存的數量不會太少。這邊在賣,那邊在建,賣房的速度不一定能追上建房的速度。

所以,棚改結束,去庫存的需求未必就不存在了,房價繼續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第一種情況也很有可能出現。且不論庫存是否去化完成,如果市場過於火爆、房價上漲太猛,同樣會引起政府注意,成為重點調控對象。

以二線城市鄭州為例,限購前後恍若冰火兩重天,火爆的市場一夜之間被打入冷宮。以現在的情形來看,三線城市如果繼續如此“高調”,遲早會被限購限售的洪流席捲,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咱們宜昌同樣難以倖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