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韓信和項羽誰更歷害?

RZ232452543

我認為是項羽厲害。歷史上韓信被稱為兵仙,項羽被稱為戰神。



歷史上二人唯一的一次交鋒就是垓下之戰。但是在垓下之戰前,他們都和同一個人交手了,那就是章邯,我們下面以章邯作為對比。

章邯率領的20萬秦軍,在鉅鹿之時,可以說是裝備精良,而且連戰連勝,士氣高昂。此時項羽軍隊不過5萬,破釜沉舟,連戰三日打的章邯潰不成軍,無奈之下章邯投降項羽。

到了劉邦還定三秦之時,章邯為雍王,此時的章邯,因為投降項羽後,項羽坑殺20萬秦國降兵,導致了三秦之地的百姓怨恨章邯。所以章邯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說章邯在三秦之地人心不附。《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八月,使韓信襲擊雍王章邯,到第二年六月廢丘之戰,戰敗了章邯。

這一次以章邯作為對比,號稱兵仙的韓信和戰神項羽比起來,相差太多了,項羽對陣的章邯裝備精良,士卒勇猛,項羽迅速大敗章邯。而韓信對陣的章邯兵力極弱且人心不附,韓信卻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打敗章邯。



還有一個側面可以反應一下,劉邦彭城之戰後,韓信復收劉邦潰敗的兵馬。此時的劉邦兵力也和項羽相差無幾。而且此時項羽的大部分兵力都陷入了齊國作戰。如果韓信自自信有能力勝過項羽,那麼一定會親自帶兵攻打彭城,但是韓信自知不敵。採用了迂迴戰術。北擊燕、代,東定齊國。避免和項羽正面交鋒。

最後的交鋒

垓下之戰,韓信終於和項羽交鋒,這也是唯一一次戰神和兵仙的對決。此戰韓信率領30萬大軍,匯合劉邦20萬和彭越劉賈等人的兵力。合計60萬以上。

韓信以60萬以上的大軍,圍困項羽10萬人馬,初期大戰,《史記》記載;淮陰先合,不利,卻。韓信第一回合失敗,接著以兵力優勢開始圍困。項羽軍隊無法突圍,圍困到了十二月,項羽軍隊無法補給。此時可以想到項羽軍隊身著夏裝和身著冬裝的漢軍對戰。而且大多都吃不飽。最終項羽突圍。以28騎力戰漢軍5000人馬,分四隊三戰三勝。殺敵千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被殺。



綜上所述,韓信和項羽不在一個級別上,項羽指揮作戰能力遠高於韓信。如果韓信和項羽同等的裝備條件,韓信必敗無疑。不過話又說回來,兩人在政治上都算是小白級別的。


越關換視界

從軍事才能上看,這兩個人都很厲害!

從政治才能上來看,這哥倆都很水!

這裡單就軍事才能給他們做個橫向對比!

項羽和韓信都是歷史公認的兵勢大家,項羽是兵形勢,韓信是兵權謀。(其餘兩個是兵陰陽、兵技巧)

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簡單點說,就是快,猛。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六萬大軍擊潰王離二十萬大軍的長城軍團,靠的就是一股視死如歸的猛勁,秦軍猛,我比他們還猛,秦軍不怕死,我連鍋都砸了船都燒了,就怕不死。

彭城之戰,以三萬精兵突襲劉邦六十萬大軍,殺的片甲不留,靠的是快,奇,置之死地而後生,玩的就是你想不到,想到了也來不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普通的事情做到極致就變的不普通。

鴻溝之戰,項羽利用劉邦援軍未到,轉瞬即逝的機會,就地反撲,以疲憊之師殺的漢軍哭爹喊娘,靠的就是永不言敗的戰意,你狠,我比你還狠,蛇即使頭被砍下來,還是會跳起來咬你一口!

無論對手有多強,永遠要亮劍,因為我是項羽,我是西楚霸王!

而韓信,走上另外一個極端,兵權謀!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是為兵權謀!

攻打魏國,韓信正面假裝渡河,卻從上游以木桶木盆為工具,襲擊魏都安邑,一舉打敗魏王豹,平定了魏國!

攻打趙國,幾萬雜兵對上趙王歇和陳餘的二十萬大軍,正面誘敵深入,以少於敵人數倍的兵力背水一戰,以少量奇兵偷襲趙軍後方,最終在井陘斬殺陳餘,活捉趙王歇,平定了北方!攻打燕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濰水一戰,以沙袋攔阻河水,待楚軍渡河放水,擊其半渡,斬殺項羽賬下第一猛將—龍且,徹底擊垮了項羽有生力量!

垓下一戰,天羅地網,十面埋伏,項羽縱有三頭六臂,也插翅難逃!

如果說項羽練的是降龍十八章,那麼韓信就是獨孤九劍,草木竹石皆可為劍,漸悟無劍勝有劍之道!

兩人雖說同處一個時代,又是不同 陣營,卻沒有機會公平交手。垓下一戰,韓信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項羽已經日暮西山,單就這一戰,不能說項羽用兵就不如韓信。

戰場上,兩人一時瑜亮,在權力鬥爭中,無疑是兩個白痴!

項羽放著送上門的劉邦不殺,還攆走了忠心耿耿的范增,最終功敗垂成,自刎烏江!

韓信手握重兵,三分天下,卻拒絕了蒯徹的建議,選擇忠於劉邦,最終在長樂宮慘死在女人手裡!

權力比血與火的殺場更加可怕!


日慕鄉關

首先,項羽和韓信都是秦末農民起義湧現出的英雄人物。

他們的共同之處是,都有英雄豪氣,都有萬夫不當之勇,都能帶兵打仗。

他們的不同之處是:項羽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文武雙全,有馭國之才,是王主之料,是帥才。而韓信,主要具備帶兵打仗的軍事才能,是將才。

韓信跟項羽在當時以及後來歷史上的地位不是一個檔次,不能相提並論。

特別是項羽,在正史,而且在民間都有很高的評價。

詩云:“秦末暴政壓迫重,屍橫遍野民流離。項羽揭竿率眾起,登高一呼萬人聚。力拔山兮氣蓋世,千斤巨鼎單手舉。獨闖敵營斬魁首,一人能將萬夫敵。摧枯拉朽奪城寨,秦朝土崩瓦解去。群雄擁推霸王立,一代英雄出項羽。劉邦慣使小人計,暗裡背信又棄義。名利誘得楚將離,張良韓信轉效力。楚王沽名而釣譽,錯失鴻門好時機。只因自負輕頑敵,縱使漢強楚弱虛。大好局面頓時失,待得醒來已晚矣。十里埋伏困垓下,四面楚歌聲聲悽。兵敗烏江人自刎,刎前慼慼別虞姬。壯志未酬身先去,常使後世嘆而惜。終為蓋世人中傑,堂堂正正英雄氣”。




誰憐一燈影

我認為韓信更厲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韓信是真正的兵家大師,項羽則是當時的無敵猛將!論單挑,一百個韓信也打不過項羽;論領兵作戰,一百個項羽也打不過韓信!

項羽個人武藝高強,兵法也是無師自通,算得上是一名天生的戰神!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鉅鹿之戰中,項羽九進九出秦軍陣中,斬殺百名秦軍,生擒主將王離,斬殺大將涉間;垓下突圍戰中,項羽單兵作戰,擊殺數百漢軍,其勇武霸氣威震天下!



項羽的軍事才能也高,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六萬楚軍擊潰二十萬秦軍;彭城之戰時,又以三萬騎兵擊潰劉邦諸侯聯軍五十六萬。項羽攻擊齊國,如同大人收拾小孩一樣!可以說,韓信不出世,則項羽很難被戰勝!


韓信的厲害不表現在個人武藝上,而是一整套練兵治兵方法,還有他神出鬼沒的計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一舉擊潰了三秦,章邯作為一代名將亦被韓信輕易擊敗,自殺身亡!背水一戰,徹底打敗了趙國;出奇兵攻略齊國,一戰而下;又水淹龍且,殲滅楚國八萬精兵!

垓下之圍,韓信擺出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陣,把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生生逼死!可以說韓信從離開項羽就開始為擊敗項羽而努力,讓劉邦拖住項羽,他擊敗各路諸侯,然後合圍項羽,就是韓信下的一盤大棋!



大秦鐵鷹劍士

韓信和項羽誰更歷害,要看在哪方面比較了。論軍事才能,兩個人都厲害,但是韓信單挑項羽,韓信肯定不是項羽的對手。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後,還沒有和項羽正面交過手,直到“垓下之圍”,韓信和項羽才真正交上手了。

在“垓下之圍”之前劉邦一直和項羽在打,被劉邦牽制了,韓信避開了項羽的主力部隊。因為,項羽沒有把韓信作為對手,一心向殺劉邦。韓信攻擊的都是諸侯王和項羽手底下的將領,劉邦每次和項羽正面交鋒都是吃敗仗,如果韓信與項羽正面較量,韓信估計就沒有那麼神了。

做人方面

韓信勝過項羽這是肯定的。韓信在項羽手底下做國官,項羽的一言一行他了解的清清楚楚。所以,在被拜將之前與劉邦的對話就可以看出,韓信把項羽的性格摸透了。韓信做了官以後,回到家鄉感激幫助他的人,從這件事來看,韓信知道知恩圖報。項羽做了西楚霸王,分封只封自己的親信,然後就是殺義帝,不感恩就算了,結果叫人把義帝殺了。這是不仁不義,這種行為,讓其他諸侯國效仿他,所以,人品不行。

政治方面

可以說,兩人都沒有政治頭腦。項羽在鴻門宴本可以殺劉邦,結果不停勸阻把劉邦放了。韓信佔領齊國以後,謀士叫他造反他不反。等劉邦奪了他的兵權以後,沒有了權勢,他非要造反。在政治上,這兩人不是作死的節奏嗎?


孟子說史

眾所周知,韓信是兵權謀流派,項羽是兵形勢派,兵權謀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謀定而後動,屬孫武吳起一路。如攻趙背水之戰,大兵壓境威懾燕國不戰屈人之兵,利用酈食其為釣餌偷襲滅齊,和十面埋伏垓下之圍,都是謀定而動這一指導思想的反映,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


他一生的戰績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井陘之戰尤為經典,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濰水之戰以驕敵計大敗龍且,斬斷西楚臂膀,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的戰略。


垓下之戰,韓信指揮漢軍五路大軍,以近七十萬的兵力,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沿路遊擊追殺,終致霸王自刎烏江。

項羽是兵形勢流派,重視兩軍對陣時的攻擊,注重速度與力量,如雷如風,快速應變,屬尉僚子一路用兵方式。如破釜沉舟鉅鹿之戰,三萬人急行軍突襲幾十萬人的彭城之戰,都是至剛至猛快捷如風的案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項羽在劣勢下,注重臨時應變,經典之戰破釜沉舟大戰鉅鹿,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彭城之戰急行軍用3萬破劉邦聯軍40多萬。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滎陽,奪成皋等等,一生大戰數十次,除了最後一役全部獲勝。歷代都對他軍事才能高度肯定,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綜上所述,兩軍驟遇陣前對壘衝殺,韓信不是項羽對手,但謀定而後動,則項羽不是韓信對手。


南方鵬

項羽被韓信圍於垓下。被逼自刎而死,結果論過程論韓信勝。

如果能力論,不好說都是千古奇才!


衛仁閔

當然是項羽,項羽不但是聞名天下的千古猛將,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傑。韓信雖然用計打敗了項羽,但那只是瞄準了項羽的心理弱點,充其量他是一個軍師和心理諮詢師。雖然韓信也參加過許多戰役,但是和項羽比,那就不是一個檔次。

先說軍隊戰績,項羽破釜沉舟,鉅鹿之戰淹死三萬秦軍,導致守將章鄲棄城投降。之後火燒咸陽城,殺死子嬰,在函谷關前消滅秦軍主力,與劉邦對戰幾乎百戰百勝,尤其是在彭城勢如破竹,搞得劉邦妻離子散,逃之夭夭。就算最後的垓下戰役,也是一人獨戰五大猛將面不改色,韓信直呼:果然驍勇。

再說個人戰力,那更不用說了,10個韓信不夠項羽劈的,樊膾、季布、周勃、灌嬰五個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樊膾還斷了手臂。韓信連夏侯嬰都打不過,三國的第一猛將呂布也就只能戰三英,而三英中的劉備還是個半吊子,張飛只是樊膾的水平,所以項羽可以和站國的殺神白起相提並論。


波波微盟

韓信是將帥,項羽是一國之霸主,二者若比較誰更厲害,應該從各個方面去分析去看待。

項羽做為秦末的英雄,他出身名門,有著高貴的血統,他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起兵之時手下有人支持,而且他有萬夫不當之勇,一時天下豪傑無人能比,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他還是輸給了劉邦,最後兵敗亥下。

而韓信是一位帥才,他先投靠項羽不得重用又投靠劉邦,而劉邦說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充分說明了韓信的軍事謀略。

但是我認為,這二人在厲害,還都讓劉邦收拾掉了,一個西楚霸王,一個齊王,兩人都成為了劉邦的刀下之鬼。


風流倜儻張四少

誰厲害?看比拼什麼?如果單挑,韓信根本不是個,項羽一個擺拳就能把韓信幹趴下,輪不到打第二個回合。我這麼說是有依據的,【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項羽是歷史上最強武將,古人稱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我們來看看韓信,受辱於胯下,乞食於漂母,少年窮困潦倒靠要飯苟活於世,善於使用奇謀巧計。蕭何說他:“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並沒有提到韓信武功如何,以此看來,如若單挑韓信必敗,想想項羽的暴脾氣,必然是把韓信烹了。



提到領兵打仗,別說一個項羽,就是十個項羽也奈何不了韓信,韓信太厲害,號稱“兵仙”,“戰神”。有一次劉邦和韓信開玩笑,劉邦問韓信憑本事,他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劉邦不服問韓信可以帶多少兵?韓信答多多益善。



大家不要以為韓信是在吹牛B,我相信韓信說的是實話。當有人問起劉邦成功的秘訣時,劉邦感慨道:“連百萬軍隊,攻必取,戰必勝,我不如韓信啊!”




可見,項羽和韓信一文一武各有千秋,難分伯仲。如果說到為人處世,二人都是人生的失敗者,都不得善終!怎講?一個自刎於烏江,身體被漢軍四分五裂,何其慘烈;一個被婆娘斬殺於長樂宮鍾室,而且是以謀反的罪名,竟然誅滅三族,豈不更慘。

從司馬遷對二人的評價來說:項羽無疑得到了司馬遷的青睞,司馬遷作的是【項羽本紀】而韓信曾被封為齊王,寫的卻是【淮陰侯列傳】。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即重瞳子。羽豈其苒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候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齊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言。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大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二人綜合較量發生在公元前202的垓下,劉邦、韓信彭越等以四十萬漢軍,將項羽十萬楚軍重重包圍於垓下。雙方經過殊死較量,經歷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用“智”,“仁”打敗了作戰勇敢無敵的項羽。

經典回顧:一、鉅鹿之戰。項羽鉅鹿之戰以四萬起義新軍,通過破釜沉舟,以必死的決心,以一當十的勇猛頑強消滅了由章邯和王離率領的三十萬秦軍主力,為秦的滅亡敲響了喪鐘。此時,韓信就在項羽隊伍裡當一名郎中,負責扛著項羽的兵器——戟。

二、井陘之戰。在井陘韓信假裝背水一戰,實際是布疑兵設巧計,先以背水一戰的姿態,吸引二十萬趙軍主力傾巢出動,暗中卻派兩千漢軍等待時機,突襲趙軍營寨,將兩千面漢軍紅旗代替趙軍旗幟插滿趙營。當疲憊不堪的趙軍回營休息時,看到營盤插遍漢旗,誤以為趙王歇已死,頓時大亂,韓信帶領三萬老弱病殘的漢軍,一擁而上,輕而易舉的就消滅了二十萬的趙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