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为何霍去病后世瞻仰较多而卫青默默无闻呢?

聊一点点历史

卫青,霍去病,这对舅舅外甥号称大汉帝国的双臂,是在反击匈奴中出现的两颗最耀眼的明星。

卫青七击匈奴,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两人都建立了不世功勋。那么为何霍去病后世瞻仰较多而卫青默默无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朝决策层对二人态度不一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很喜欢霍去病,从小就将他留在宫中亲自培养。据说,连霍去病这么“霸气上档次”的名字都是武帝给起的:一次,卫少儿带着儿子到宫中探望卫子夫,恰好汉武帝生病在床。卫少儿极是小心,但霍去病还是大哭起来。武帝昏昏沉沉之间听见婴儿哭声,惊出一身冷汗,顿觉身体轻松舒畅起来。武帝见是卫少儿,便赐她坐下,并伸手接过了孩子。说来也怪,这孩子到了武帝怀里,眉开眼笑,竟不哭了。武帝很是开心,便问孩子叫啥。卫少儿如实回答,说是私生子,还没取名。自小叛逆不拘一格的武帝越发喜爱,说我都病了几天了,这小家伙一哭居然惊出我一身冷汗,病好了,就给他取名“去病”好了。由于汉武帝的喜爱,不拘一格的的大力栽培,霍去病成长道路一帆风顺,经历也比较简单,而且少年富贵,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任由其亲自挑选出800名轻勇骑,随舅舅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到后来汉武帝由于不愿意看到卫家因卫青而坐大,尊霍抑卫的态度越发明显。霍去病越红,卫青就越落寞,应该说这首先是汉武帝故意造成的。

二、二人性格不同

作为一员大将,卫青亦果敢勇猛,但是作为人臣,活的却有点窝囊,背上了“世故圆滑”的评价。他不但从不对皇帝说不,对其他人亦很少说不,一生都平易随和,谨言慎行。从好的方面说是“谦虚,顾大局”,但从贬义的角度看,则极缺乏鲜明个性。

霍去病则比较单纯、率性、豪气冲云天,较少顾忌什么。卫青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打败敌人。霍去病打仗的优点是明显的,即从肉体上,人数上彻底的消灭敌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首次弃用卫青,单独派霍去病出陇西出击匈奴。这位少年天才绝对是气吞山河,令文人为之振奋的——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少年霍去病再次做出忍不住让人击节叫好的举动。由于地盘没了,匈奴浑邪王就向大汉投降了,投降就直接过来受降,或者派个使者去就完了呗。但霍去病不,他竟带着一支亲卫军就去了浑邪王的营地。浑邪王要投降,有部下却不干,结果发生混乱,浑邪王就有点摇摆不定了。好个霍去病,立马率自己的亲兵小分队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遂率众归汉。想想,持重的卫青是绝对做不出单骑去敌营受降的事儿。此时的霍去病刚满19岁。汉武帝非常兴奋,要为自己的外甥建造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连口拒绝,豪气冲天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流传至今的铿锵名言。卫青虽也从无败绩,却着实不好用气吞山河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所以说,后人对霍去病的仰慕和喜爱情结,不光是对其英勇战绩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是对他这种气吞山河般的尚武精神与大丈夫气概的向往。

三、舆论导向不同

汉武帝曾对霍去病说:“做一个将军应该学习古代兵法。”劝他学习孙子和吴起的用兵策略。霍去病却不以为然地说:“作战只在随时的谋略考虑,不应该受古代兵法的约束。”就是不学过去的兵法。用武侠的语言,霍去病用兵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故后世对其战法赞不绝口,却又无人能学得来。因为韩信用兵,还有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的说法。但霍去病用兵,虽每战必胜,但却难用言语描绘。只能说,霍去病真是天生的战神!随心所欲的霍去病终于成为璀璨的流星,英年早逝。世故圆滑,处处谨慎小心,会为别人着想的卫青虽得善终,却似乎活的很窝囊。

很多人都认为卫青七次出击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霍去病军功比卫青大的多,效率比卫青高的多,由于匈奴人数不多,有效的缩短了汉匈战争进程,其霍霍战功更为后人所怀念。甚至有人认为卫青勇不如李广,功不如霍去病,嘲笑卫青作战大量缴获匈奴畜群,物质,认为卫青战功不值一提,所以有的小说家写汉武出击匈奴只谈李广,霍去病,根本不谈卫青。


孔雀石55

因为二人的行动的方式不一样!

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两人都在汉朝对抗匈奴入侵上做出卓越贡献,但是霍去病在现在的知名度比卫青高。


这主要是二人打仗方式不一样。

卫青将军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霍去病在战争中,不要敌人物资和缴获,重在杀伤敌人头目和有生力量。

因此,二人虽然都达到了战略目标,但是相对于能够大书的战功,霍去病就显得更多。

而卫青不是以歼灭为目的,所以自己伤亡很小,但杀敌也不是很多,可对匈奴整体国力的打击确是致命的,没有草场和牛羊,一个冬天就能饿死一大批匈奴人,自然没必要动用太多刀枪去杀敌了,而且抢来的牛羊还可以抵消自己的战争损失,所以他打仗看起来不如霍去病那样波澜壮阔,自然也没什么人大书特书了。



还有霍去病将军英年早逝,人们就更加缅怀这位少年英雄了!


掘史官

主要是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在人生最辉煌和最年轻时刻陨落,令后人惋惜并记住。而卫青正常老死,作为将军都有暮年的一天。



霍去病,一代战神,超强的军事天赋让他在跟着舅舅卫青出击匈奴战事上大放异彩,惯用闪电战的他带领军队突袭来的快去的也快,打的匈奴兵摸不着北。小小年纪就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从此勇冠三军,扬名天下。他的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是将这个少年的雄心壮志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攻打祁连山胭脂山等地的军事策略上,霍去病出色的表现让他在军中的威望和汉朝百姓心中英雄的形象更高大了。


相比卫青,对战匈奴七战七捷,战功赫赫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作为外戚,他的身后是太子与皇后的利益,因此。他为人谨慎,恭谨谦逊,从未有过错,虽为大司马大将军,娶得曾经的主人也是皇上的同胞姐——平阳公主,也丝毫没有体现出权利的势力。这也恰恰是他聪明的地方,才得已在武帝时期得以善终。作为将军,都有老去的时候,曾经的辉煌随着暮年也渐行渐远。正是他的默默无闻让人只看到他的谨慎。相比盛年暴毙的霍去病,前者自然更让人记住。




霍去病就像是为攻打匈奴而生,在匈奴席卷大汉朝的时候而来,在匈奴被赶至漠北之后而去,成就一代雄才大略汉武帝。也许天妒英才,让他的生命定格在23岁。


文以韵之

毫无疑问,卫青霍去病两者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但是两人的死后待遇却又有着巨大的不同,这是有原因的。

霍去病

我们先看看霍去病的简单情况。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与卫青的关系是什么呢?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墓南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经,通向墓顶。这说明霍去病死后,受到的待遇很高。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著名民族史专家陈梧桐曾经这样评价霍去病:“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卫青

那我们在看看卫青。卫青(?~公元前105年),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是汉武帝时有名的抗匈将领,有三子,武帝晚年太子涉嫌谋反时,被夺去封地,长子卫伉被杀,但留有两子,武帝没有赶尽杀绝,说明还念及卫青的功劳。

霍去病

但是无论如何说,卫青是被认为谋反而被夺去封地的,而霍去病是战死在沙场的,两人的死的结局不同,汉武帝自然会有不同的待遇给他们两个人。死后的待遇也就非常明显了。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 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谭论古今


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大汉宏图霸业,与霍去病、卫青两人常年驰骋疆场、开疆拓土、力挫匈奴是分不开的,两人同为大败匈奴建立了不世之功,乃汉武帝的左膀右臂。二人去世后,汉武帝将两人的墓地设在茂陵,以示尊宠。但后世多瞻仰霍去病,对卫青却是听闻者寡,何故?不禁有人要问,为什么霍去病和卫青的待遇如此天差地别?

就拿墓地来说,霍去病的墓恢弘气派,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墓后还有众多汉代白雕,采用圆雕、线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最为著名的当属"马踏匈奴",惟妙惟肖,白沙雕刻,最具代表性的白雕。而卫青墓冢,荒草丛生,也无碑亭修刻,甚是凄凉。



霍去病,西汉著名军事家,官至骠骑大将军,勇冠三军,汉武帝亲封"冠军侯",以闪电战和速战速决闻名于世,不拘古法,灵活多变,注重方略,擅长长途战,第一次率800骁骑深入匈奴敌境,杀得匈奴四处逃窜,大捷而归,封狼居胥,特别是他的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被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深得其名!


卫青,霍去病的舅舅,为人沉稳,用兵谨慎,卫青不仅会打仗,而且为人忠厚俠胆,千古无出其右,为人低调,隐忍,被李敢打伤了,卫青隐忍,而霍去病偏不,找个机会就把李敢的部下给收拾了。霍去病高调,像现在的当兵一样。其实,早在汉武帝初期,卫青的功劳相当大,纵观整个西汉历史,能与卫青相提并论之人,仅霍去病而已。


TrusmanLee

霍去病被谈论较多,我试着从以下几个原因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少年成名。霍去病十七岁便随舅舅卫青出击匈奴,率八百轻骑便大破匈奴,斩敌千人,经此一战,名声大振!

2、 战功卓著。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便大获全胜,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此后接连出征,全无败绩,出击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大战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直接将匈奴打的抱头鼠窜,远遁而去,保障了汉朝的边境安全。

3、 个人魅力。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喝茶看书聊电影


1.霍去病流量大。卫青、霍去病是西汉齐名的两大名将。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论战功都是威名赫赫。但霍去病流量大,主要是因为死得太早,死得莫名其妙。这就成了新闻热点,引来多少叹惜和粉丝的眼泪。


2.卫青太低调。卫青虽然功劳很大,姐姐还是皇后,但从不居功,从不结党,有事也不爱张扬。因为讨伐匈奴,李广迷路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迁怒刺杀卫青,卫青都没声张。反倒是霍去病年轻气盛,豪气冲天,为卫青报仇射死了李敢。霍去病活跃的性格,留下了很多诸如:北斗不倒转誓不撤兵、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等豪言壮语。这正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缅怀的素材。


3.主流舆论支持。第一,卫青后来因血缘关系,卷进了巫盅之案被灭族,自然不好宣传。第二,霍去病一手提携的弟弟霍光后来当政,自然会加大霍去病的宣传力度。第三,写史记的司马迁,其女婚叫杨敞,曾在霍光将府内担任司马,深受霍光赏识。而霍去病后期曾经与卫青争权。如此一来,司马迁史记的写法,明显有抑卫扬霍的现象,后世多有指摘。

综上所述,卫青不如霍去病有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无限轮回

如果按现在来说,霍去病有主角光环,虽然卫青也很厉害,他可能只是绿叶来映衬霍去病。

卫青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1、汉武帝好武,而霍去病个人形象与其非常相像,骁勇善战(800骑深入敌境),深的汉武帝喜爱,连死后也要霍去病守护其身旁,卫青与其相比之就比较稳重老练低调。

2、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外甥年级轻轻功劳就可以与舅舅比肩,世人多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后必定是大汉栋梁。

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其英年早逝,也让世人对其敬佩惋惜。


追忆历史以史为诫

可能是因为霍去病死的早😂,开个玩笑。

霍去病相比卫青来说,更具有传奇性,拿现在来说是顶配高富帅,妈妈和姨妈都是超级大美女,姨夫是汉武帝,20岁的帝国最高统帅。十八岁便出征匈奴,八百骑一战成就冠军侯之名,之后更是百战百胜,横绝大漠。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随便一个拿出来就足够称做名将了。

特别是封狼居胥,在文人墨客的渲染下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的一个最高追求与价值实现。

而且又因为英年早逝(还是有点关系的),又满足了文人墨客那一种“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悲剧英雄式美感,所以传的更厉害了。

除了前面说的封狼居胥,古诗词中的骠骑将军都是代指霍去病。

相反卫青卫大将军就没有自带这么多光环、绯闻花边了。在大部分人眼里卫青更趋近于一个持诚稳重的形象,他的绝世名将之路是在无数战场上一步一步累计的;而霍去病则是横空出世便展绝代风华的名将,虽然有时候没有他舅舅那么算无遗策,但天才总是让人更宠爱。


八音财子

如果非要分析霍去病的名声为何比卫青大的话,就只能从性格方便分析一下(其实我并不觉得霍去病后世瞻仰较多,而卫青默默无闻)

童年的悲惨经历,可能让卫青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也铸就了他有一颗宽善的心。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李敢为李广报仇(其实根本没卫青什么事,李敢自己转不过弯)刺杀卫青,虽未成功,可也有伤到卫青,不过卫青很理解李敢的心情,就将此事压了下来。可哪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后就传到了霍去病耳朵里,他怎会忍耐,直接趁着打猎射杀了李敢!武帝虽未追究,可也足以证明霍去病的性格更张扬,而卫青更低调!



不得不承认霍去病非常会打仗,而且打的非常好,有勇有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成就也许会让我们意想不到,确是难得的将才!

而对于卫青的定义,我更倾向于称他为帅才,帅而不是将!就像封神榜里,主角更多的是哪吒和二郎神吧,姜子牙虽然厉害,可喜欢哪吒他们的更多啊!这是性格的原因,人们往往喜欢性格鲜明的人物,可真相比起来,卫青还是强过霍去病!(仅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