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帖應該怎麼讀?

讀帖應該怎麼讀?

要將古人法帖學到手,要靠臨摹,而比臨摹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讀帖。因為讀帖鍛鍊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於眼,記於心,方能臨時出於手,顯於紙。如果眼觀不準,心記不住,手是難以表現出來的。不少學書者的經驗證明:臨不好帖的主要癥結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讀帖,拿起帖即臨,有些人讀帖不認真,一看而過。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臨不好其形神。初學者對此應特別予以重視。

讀帖應該怎麼讀?

自然狀態下的應變手法或者說偶然痕跡,往往在一幅作品中是最為微妙和細節之處,而往往在這樣微妙之處使我們窺到了書寫者的書寫心境與靈機,精彩瞬間畢現。妙不可言。書之難得處往往在這無意之處的妙絕與真實。書法之所以能成為一種藝術,便是在這點畫即成之際。不僅賦予了能視的美感與力量,更多的是賦予了生命的神情與言語。而從這些賦有生命力的線條語言的細微處,往往是我們得以揣摩書寫者書寫狀態與心態的切入點。就是在這偶然的細微妙處成就了經典與生命力。

讀帖應該怎麼讀?

一豎一橫總有其升縮收之法,險絕之處,全賴依勢生形相化解。

讀帖應該怎麼讀?

因勢生形。離散流白之美,或虛空或無奈。

讀帖應該怎麼讀?

情字承上字末筆之勢,形放而散。而末筆餘勢,調控“與”字位置形態,緊靠軸線右端(別起他勢),與“風”內部呈遙遙參叉之狀以平“請”字。故字之險峻不賴上下左右間之顧盼相平,必失其美。

讀帖應該怎麼讀?

偶爾一放亦需賴筆勢字形,方不失瀟灑倜儻之姿。

讀帖應該怎麼讀?

法帖折皺之處所生之筆不可不查。右軍法書,流傳皆後世摹本,想必褶皺所使之筆亦多,臨摹時不可不明不可不辨。尤其摹本接筆搭筆之處,定需詳辯推敲。今人多不察摹跡之真偽一概取用,以為門徑。實則多謬,離古人真跡遠甚。

讀帖應該怎麼讀?

末筆勢如懸崖勒馬,得勢,失勢瞬間既現。收筆筆難可見一斑。

讀帖應該怎麼讀?

筆勢不同,微妙處畢現無疑。筆勢或從提按使腕出。此一疑也。

讀帖應該怎麼讀?

平整之中偶取斜實,實如菡萏伸腰般妙不可言!

讀帖應該怎麼讀?

之趣。使腕自由如此

讀帖應該怎麼讀?

直有力鼎千斤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