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听说长江流域发洪水,可为何很少听到黄河流域发洪水?

吕修东

近一万年以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主要江河的径流量是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的,尤其是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河流水文的变化最为明显。

近一万年以来,黄河部分支流的径流量大大减少了,有一些河流甚至干涸了,历史上的渭水、汾水、漳水径流量都很大,而如今有些河段已无航运之利。

(清代治理黄河的场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近一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的整体变化有关。

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我们现在是处于第四纪冰期的后期,相对于冰期来说,现在的气候是温暖的,但相对于温暖期来说,现在也并不是十分温暖的时期,而在近一万年以来的尺度上,气温在整体上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是近一万年以来,地球气候最温暖的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2℃,东南沿海地区可能要高2.5℃。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有温暖期,也有寒冷期,比如西周中后期就是一个寒冷期,而春秋至西汉末年则是一个温暖期,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平均气温只比现在要高1.5℃,隋唐北宋时期,也是一个温暖期,但是平均温度只比现在高1℃。

我们现在是处于明清小冰期的后期,比西汉、唐朝时期的温度要低,比历史上的寒冷期,温度要略高一些。

(东亚大陆地形图)

所以,在一万年的尺度上,我们现在是处于寒冷干燥期,我们都知道东亚大陆处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深入影响到西北内陆,这种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由于近一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越来越干燥,那么自然而然,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就越来越难以深入影响到西北内陆,这是我国黄河流域主要河流径流量越来越小的根本原因。

而近5000年以来,人类的活动则加剧了这一自然变化,人类需要开垦土地,发展农业,这样一来,就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破坏了,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大片的森林消失以后,地面变得更加干燥了,蒸发量变大了,地表径流也就减少了,为了灌溉农作物,人类又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水渠,直接从河流中取水,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地表径流的蒸发。

此外,黄河流域洪水变少的原因,还与近些年来,黄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整治有关,河堤的加固,水利设施对径流量的季节性调控,减少了雨季发生洪灾的概率。


腾飞说史

我想了二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让长江流域水位常年如秋冬,这是一个一取几得办法,利在千秋,可绝水患,从长江进入平原起造,上游不是有用不完的石头吗???釆取筏漂,陆运,为方便采石运输,两岸先各造一条简易铁路,边修边拉边加长,筏,轮船牵引,然后随铁路空车回去,双管齐下,把与面包车一样大的石头,大小不论,死劲往下运。沿江两岸,去各砌一条宽二十五米高三十米的大堤,把长江河床的泥沙再塞进去,随便清除了长江河床的千年淤积,想想看,一个呈金字塔状的堤,平面就宽二十五米,加上凿下去就地清淤填充的基础,就可以让长江水位下降至十至二十几米,沿堤,开设泄洪寒孔,支流孔,岸上洪水就不会成涝,弯道急的地段,尽量拉直。可以提高流速,也方便沿岸交通道路,因为水逢弯会慢,而且还是积淀泥沙台高河床导致水流放缓的罪魁祸首,一直筑到入海口。这样,就可以一岸堤做铁路,一岸堤做高速公路,有了方便的水与陆铁交通,往后,再把上游的石头运往沿线的各个支流毛细血管去把同样的堤筑起来。上游开釆石头空出来的平地,可以建城建房或做田土。中国公路,有几百万公里,铁路,也几十万公里,长江,才区区六千多公里,进入平原后,也才区区二三千左右,我们这是个什么时代?机械化时代,科学的时代,人力是古代的数十倍,物力也不低于那朝,造不出这样一个工程,怎么对碍起这个人力物力强大的时代与后世子孙,造这么二条可防可用的路堤,这个工程,可与大禹齐肩,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比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不知要牛逼多少倍!长江下游,鱼米之乡,比青藏疆,陕甘宁,养人,沿线几省,是中国的人口基地,人口,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中华民族耸立于世五千年来不倒不败的重要保证。

大工程,大基建,也许在古代称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亡国之兆,而我的分析却不是,大工程,可以令人树立增强个人对国家的意识,是凝聚民族豪情的工具,它让人人有工打,商家云集,人人有钱挣,人有活干了,就没时间瞎着磨,就不会产生一切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东西和情绪,正如发达国家一样,你把国家打理好了,你去看看发达国家,有几个像中国一样去疯狂移民的,那橡中国,从古至今,远赴欧美,近下南洋,一个个有本事的唾弃了生养之地,让中国成了一个专门为其它国家生产人才的机器工具,这有意思吗?年年抗洪,产生拒大的内耗,有意吗?没本事的,只能扯着爱祖国,为了子孙后代的虚伪大旗,本事稍大的,贪足捞够了闪人,也走,没本事的,撒谎依赖地过着,草草活完一生,成为一个暂住的过客就骗了过去,

千年后,当主河的功能减退,那时,后人只要再二岸任何一边再筑一堤或各筑一堤,事半功倍,就可以形成一河三江,继续维护长江流域安全的历史使命!

此上,是A计划,

下面,是B,为了降低巨大的投入,本人还有一想法可破长江水患,就是从长江岳阳处,开一条人工河,隔段隔段镶石头河床,尽量走直线到九江市,这样就可以解掉大武汉洪水之围,为了保持长江固有的水走位与一切运转正常,可以汛排早关,两头造一座可以机动升降的闸门桥,同样,在江苏高港处,开一条人工河向海安方向直杀大海,为什么会选此二处,因为水逢弯会慢,也是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的罪魁祸首,导致水速慢,长江就象根猪大肠,把这二捋直了,问题就不大了,汛前,二处闸门打开,提前放低长江总体水位等着,雨小,长江宽阔的江面就当个湖用,雨大,沿线之洪进入落差大的河道还来不及补满长江的警界水位就已经一泻千里,镶石头,是人造这么一条人工峡谷,可以防止泥沙淤积,可以造水动力刮走长江上千年的於积,让河床可以一年一点的整体下降,雨季结束后,关上,人工河可以做运河,可以灌溉,可以饮用,沿岸二面,可以公铁混搭,方便的水陆交通可以引人入住,入海口处,造机场,码头,方便的水陆空,可以生出一座如上海一样的新城,常年长江河床上的泥沙冲入大海,数年后又可以堆出一块新的陆地,真是一举多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何乐不为!

(此法黄河流域可用,而且效果更好)


顾往金涞

从历史上来看,黄河的水患远比长江严重,之所以很少听说,只不过是近几十年逐渐减少之故。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是上游,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到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是下游。大家所熟知的黄河泥沙几乎全部来自中游,因为黄河在中游经过陕北黄土高原,每年有十几亿吨泥沙,这导致河道淤塞,这就是水患的主要源头。

据统计,在1946年之前的2540年间,黄河决口1593次,大改道26次,每一次决口、改道的背后都是千百万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历朝历代都是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从清初到鸦片战争,决口361次,平均每半年决口一次。清末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开篇即讲述山东治理黄河水患的事情。

最近一次大决口是在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入侵郑州,蒋介石命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数百万河南人民受灾,当然也没能真正阻止日军。

不过70年代以来,由于水利设施的增多、沿岸经济活动发达,黄河水资源消耗的非常厉害,以致于黄河经常出现干涸、断流情况,这成了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芝麻通鉴

最近几年,黄河流域确实很少有发大水的记载,就是在夏季多雨期,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也是比较安生的。

不仅如此,黄河水不够用的问题倒是成为现在黄河的新问题。

黄河断流是黄河径流量减少的极端状况,断流现象最早开始于1972年,在之后的1972~1996年这25年间,就有19年出现黄河干流断流,平均每4年竟有3年出现断流。

不得不承认,这是黄河流域水文状况的一个新挑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自然方面的气候变化到社会层面的用水量增加,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为方面的因素。

得益于工程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区,如宁夏平原,山陕交界地区,均采用机械引黄灌溉的手段。黄河在春夏时段,正常情况下有桃汛和伏汛两个汛期,但是华北地区的春季正是干燥季节,农作物生长正需要灌溉,而夏季因为区域间降水不协调,或者因为季风推进异常,都会导致伏旱,同样需要引黄灌溉。

这是黄河径流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黄河下游虽然自晚清就呈悬河的状态,但是有系统完善的堤坝系统,再加上黄委会的高度重视,历年检修,自然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主要是万一出问题,就是黄河决口泛滥的大问题。)再加上小浪底水库的调节,黄河流域应对一般年份的洪峰没有问题。

有人会说,长江流域有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为什么还阻挡不住长江流域最近几年夏季屡遇涝警。

虽然有三峡大坝,但是长江流域的降水很丰富,长江径流量也是中国之冠。

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等数据

就算是再大的水库,也要考虑蓄水容量问题,在上中游大量来水的情况下,三峡大坝也需要放水减容,否则万一大坝出什么问题,可比一般的河流涨溢厉害的多。

其实长江流域的水涝问题自清代就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公众视野。因为长江流域地狭而民众,再加上民人围垦湖渚,长江中下游的槽蓄容量不断缩减,遇到夏季水涨,溢涝就不可避免。

其实近几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很多关于洪水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城市下水系统不畅而致的城市内涝,而非长江涨溢的问题,虽然都是涝,但这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还是要区别对待。

马上又是一个夏季,愿河清海晏,江河安然。


熊二History

新中国后,黄河洪水的消息少了。为什么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大气候,黄河流域近百年的降雨比以前少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径流处于一个长周期的持续偏枯时段的低谷阶段。没有雨水,当然就谈不上洪水。二是人类的活动。现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也很多,特别是开了很多黄灌区,黄河这条母亲河需要灌溉的土地从1950年的约1200万亩增至20世纪末的1.1亿亩,增长了9倍。抽水的这么多,黄河当然也洪不起来。


三,水利设施的作用,黄河上修的那些水利设施也不吃干饭的,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所以,黄河流域现在担心的倒不是洪水,而是担心没有水。曾经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断流现象。
再来看长江,长江的水患由来已久,几乎每隔几十年就来这么一场大的。而这些年更频繁了。98年大洪水,才过去不到二十年,今年又来了这么一场大的。
其原因跟黄河流域也相近,只是结果相反。
一也是气候,黄河流域是降水少了,而长江流域则是多了。而且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其实这跟人类的活动也有关系,全球变暖导致异常天气频发,全世界的洪水都在呈一个上升趋势。这是大方面的原因。有关长江,因为人类的活动,也使得洪水变得越来越狂暴。比如长江上游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抬高河床。长江中下流围湖造田,围湖搞开发。大自然的蓄水池被截断了,洪水无从发泄。而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流经的区域又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旦大洪水失去控制,后果就不堪想像。所以,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常常是牵动中国人的神经。而这些,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与大自然还是要达成一种和谐,有时候过多的摄取,未必是一件好事。


听雨江南19378113

要考虑人的活动范围。历史记录上只有黄灾没有江害,为啥?因为黄河两岸,很早就被改造成良田了,都有人定居,所以一有大水,就是黄灾。但长江中下游,长江两岸很多位置都是湖泊,沼泽,本就是蓄水的地貌,这些位置每年都会被水淹,根本就没有长住人口,例如云梦泽,各大湖(长江中下游的历史城市,基本都有高地,或者近两百年有过大型水利工程)每年都被淹,也就不是灾害了。

但现在,长江两岸那些蓄水地基本都住上人了,而且很多人,再不具备蓄水功能,所有的水都要进长江,所以长江水位一年比一年高。那些原来每年都被淹的蓄水地,再被淹,就成了水患。也就是最近长江水患增多的原因。

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历史上就是湿地,解放时还年年被水淹,但现在早就成了国家级开发区,再淹了,就是天大的新闻。

例如,去年长沙橘子洲被淹上了新闻,但武汉天兴洲,年年被淹,有上新闻吗?那本来就是要被淹的位置,如果水位低了,才会上新闻。

所以长江水患增加,不仅仅是天气的原因,人类占用了天然的蓄水地,减少了蓄水面积,才是主要原因。


楚阜衰彩鸟

实际上黄河曾是洪水泛滥的重灾区。

中国人都知道,我们自从有文明以来,我们的祖先的记忆总是伴随着滔天的洪水。为了对抗这些洪灾,甚至推动中原出现国家文明,以应对洪水泛滥!

然而最近些年中国的黄河洪涝为什么那么少了呢?

第一,冰河结束冻土消融。在八千年前地球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结束了,却在全世界的中纬度地区留下了厚厚的冻土层!在温度升高后,冻土层融化,给人们留下肥沃土地的同时,带来巨大洪涝灾害,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水域增加,这都是导致所有史前文明那么惧怕洪水的原因!

第二,地区环境变化。中原地区几次兴盛繁荣,也多次战火连天,然而每次国家兴盛都大动土木修建工程,国家交战又导致火烧燎原遍地狼烟。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让黄河流域植被大大减少、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这同样导致一个后果,没有植被锁住水源,黄河流域的水直接流入大海,空气干燥了,雨量减少了,自然洪涝变少。

第三,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就是极端天气!导致全球降雨量极度不均匀,北旱南涝。

第四,政府职能发挥作用。这点必须夸一下我们伟大的政府,你其他东西骂他我不好跟你辩论,但是在防洪治涝、南水北调、防沙林等等国家工程民生工程上,我们的人民政府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正是政府的工作,让北方减少了洪涝灾害。




爱吃大白馒头

虽然黄河流域在古代经常经常发洪水,但是,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虽然这两种气候区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半年,但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年降水量以及河流的径流量并非特别大。所以个人认为,黄河在以前之所以经常发洪水,除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和季风性气候的不稳定性之外,还与河道被泥沙淤积,泄洪排洪能力大打折扣是密不可分的

​建国之后,国家在治理黄河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立治黄委员会等,特别是黄河的梯级开发,上游建立刘家峡,青龙峡等水利工程兼顾发电,灌溉,等功效。中游,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河水中夹杂大量的泥沙,所以整个黄河治理的关键地区就是中游,而应对河水泥沙含量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最后就是在从洛阳旧孟津到黄河出海口平原广布、人口密集的黄河下游,最有效的治理工程便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汇处,是黄河上离出海口最近的一个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从小浪底出来上连霍高速,向东走不远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小浪底水库的南岸是秦岭的韶山、邙山,北边是中条山、太行山、王屋山。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调控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通过合理的领流量,保持下游河道的泥沙顺利排向大海,同时冲刷下游河道,增强下游河道的排洪泄洪能力。


​​同时黄河下游是华北平原,全国比较大的人口稠密区,灌溉农业区,工业区。工农业耗水量极其庞大,近些年有些城市水量不足还要靠南水北调的水资源,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黄河流域的洪灾近些年鲜有发生!


季末80405301

上篇:长江流域发洪水的原因:一 我国原本就存在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南多北少的现象,长江流域地处南方,相对黄河流域降水来得早,去得晚;二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有众多支流汇入干流,出名的如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而这些一级支流又有许多二级支流三级支流,众多河水汇入长江干流;三 长江流域经常受灾的地方在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而湖北有汉江、湖南游湘江、江西有赣江,三条支流如果同时进入汛期,长江干流流量就大,而洞庭湖、鄱阳湖两个湖泊蓄水量也增加,长江上最大的大坝---三峡库区也因为上游流量增大,需要向下游分洪;下篇 黄河流域洪水少的原因:一 我国降水量存在南多北少,降水集中在夏季的现象,黄河流域的降水更是集中在七下八上(公历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短短二十天内,降水量想对长江流域的四五个月显得非常有限;二 黄河流域干流比较少,陕西境内多一些,除了渭河,别的还都名不见经传,知名度小,山西境内主要是汾河,河南境内黄河南岸的落后和黄河北岸的沁河,这几天算是比较出名的,然而四条一级支流河水长度小、流量小、二级支流又少;三 黄河流域洪灾主要在下游,因为上游水少,中游穿过山川,而下游是地上河,历史上的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口就都发生在下游鲁豫两省。黄河流域的洪灾天灾人祸都有,战乱时候更是有人决堤放水以水代兵;最近一次决堤就是发生在一九三八年的花园口决堤,属于国民政府制造的人祸;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黄河上中游修建几座水电站有效控制干流流量,上游工农业取水也是支撑河边几座城市发展,但是造成黄河断流的现象出现,至今就很少听说黄河流域发洪水了;


伊洛河边看春秋

我是山东的,对于地理我不太了解,但是以我的所见,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吧,在下游,黄河的河床高度已经很高了,临近没有喝酒会汇进去的,反倒临近的县市都会在黄河床打井取水。我老家是聊城阳谷县,和黄河贴着流过的徒骇河并没有汇入黄河,而是向东入海。下游实在很少河流汇入。第二,在下游很多地方,黄河是有两道堤的,我们这的第二道黄河大堤在临县河南濮阳台前县,以前如果黄河发大水,冲垮第一道大堤,只会把台前县淹了,然后第二道堤以外的县市能保住,我在东营的时候也看到类似的双堤。再者,黄河水感觉越来越少,在济南过浮桥的时候,河水已经很少了,在东营的时候,反倒觉得水更少了,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下游没河流汇入,还有就是临近城市用水太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