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人回國飈英語罵女生未讓座遭圍罵這件事,你怎麼看?

小也mikeyo

看見這個視頻的時候說真的我很氣,網上清一色的指責老大爺完全不知道是事情真相。後續報道人家當事人都出面說話了,老大爺是想給當事人讓座被婉拒了,然後大爺就讓小姑娘讓座,人家小姑娘也讓了,大爺就說一句,結果小夥子就不依不饒。傳開就變成大爺為老不尊了,合適嗎?老大爺也開始也不是先說英語的好嗎,是年輕人先秀的英語,那怪別人咯?

很多人沒有看到前因的完整視頻就怒懟老大爺(小夥子先說英語,老頭才開始用英語的,帶FXXK肯定是不對的,但遇上一裝逼年輕人用英語說話,所以老大爺才會說出這裡是北京的話!因此老頭氣憤中在口語捎一下F可以理解吧?就像理解大家留言懟老大爺時內心肯定也是這樣)你們的內心深處得是多麼脆弱!你的上級(領導或老闆)拿著茶或咖啡安排工作時,你們的內心是不是如留言一般憤怒?我倒是覺得這老大爺很可愛,不冷漠,有公德心和正義感(他先讓座的行為與網上頻見的正能量中國好人無異,只是這個年紀的老頭易怒是生理現象,你懂的),至少比裝睡玩手機不讓座強、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強、比內心冷漠強。當事幾方的初心都是好的,溝通方法上有點兒小衝突罷了,我只知道一點:悲哀莫過於心死!誅心為上!

大家真誤會那老人家講英語的部份了,是年輕人爭吵中先習慣性地講了兩句英文,老人家才表達的意思是:“你從哪裡來? 這兒是北京跟我講英文?” 當然長者是街頭英語,年青人是留學生說得較標準口音,有關的四個人出發點都沒錯,是說話方式錯了,後來年青人與長者先後表達“從美國來”,這更大大刺激了國內網民反美不得力,轉而反移民反華僑的奇葩心態,僑胞們與國內人溝通要注意這點。


加拿大家園


美國老人回國飈英語罵女生未讓座遭圍罵這件事,你怎麼看?謝謝問答。

從事後文章中詳細介紹的情況看,那姑娘沒做錯什麼。錄音不太清楚,也足以聽見內容了。可惜我不在現場,如果我在現場,非得替那姑娘出口惡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本人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在美利堅客居過,但番鬼佬罵人的話倒是張口就來。(好萊塢的功勞),我非得用孔明罵王朗的精神氣,罵得他七竅生煙。

什麼玩意兒!這把年紀,還有這能耐,用英語罵人算是與時俱進?還沒學會哪,就想在公共場合顯擺這個?真丟人啊!


手機用戶崔永方

這本是一個烏龍套烏龍的事件,大家澄清就好了。而且參與方的內心出發點都還不錯,所以事件本身就沒必要過多去評判了。

但對於我來講,最感興趣的是雙方都飈英語對罵這件事。這種心理的深扒恐怕對我們崛起中的這個時代來講還是值得探討一二的。

在國內,年輕人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從小受好萊塢電影以及歐美文化的影響,特別是美國文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這個各國文化被美式文化語言入侵的現象是一個全球化的事情這得益於美國曾經在政治,軍事強大下的生活方式輸入。

日本,韓國,德國因有美國駐軍這般如此。法國是由美軍解放的,那個美軍士兵與巴黎街頭女郎的深情一吻甚至成了經典。所以,雖然二戰後幾十年來,法國人一直在抵抗英語及英式文化的入侵,比如國內流傳的法國人有多恨英語,你跟法國人說英語人裝不懂不理這種故事應該曾經流傳挺廣的。但根據筆者曾在法國的幾年觀察下來,老一代人,也不盡是法國人,很多歐洲人普通老百姓確實英文也都不太靈光。但普遍年青一代在面對外國人時都願意主動嘗試用英文去做接觸交流。這是一個全球化下,美國政治經濟實力下的一個軟實力的體現,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實。

回到剛剛我們說的用英文對飈對罵這件事,在咱們國內因為教育體制以及曾有的單位職稱評級和留學必須英文考試問題,導致了社會上有了一個觀念,會英文就代表人素質高。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搞笑的英文對罵場景吧。

但畢竟時代不同了,小年輕的隨口英文也許只是一個流行文化小習慣。但到老大爺那裡可能成了一個素質高低象徵的工具。兩人思維的錯位鬧出了這麼一出笑話。

時代在進步,中國在進步。你看美國金融大王羅傑斯的兩個小女兒那一口央視播音腔,21世紀的未來在中國,其實已經得到了全球精英的一致認同。只是有的敢於勇敢的站出來承認這個即將到來的結局,有的還只是想像鴕鳥一樣把自己埋到沙粒裡自己視而不見。

按現在外國人學中文這個熱潮,相信有一天我們能聽到在紐約有兩老外在地鐵用中文吵架的新聞。


窈窕拂曉話城南

罵了活該,還嫌罵得不夠狠呢!讓座是自我的決定,又不是明文規定(優先座例外),要讓自己祉,隨便指一個人叫人祉?你那位啊?我好好的人走來惹我,肯定跟你幹上了!管你是什麼人、說什麼語言,難道我就要就範嗎?


Randy223384364

斷章取義編造假消息,故意製造一個熱點,然後引起公眾關注。我們看到一個消息,一定要儘量瞭解它的前因後果,否則自己會被誤導。反轉消息多,消息發佈者,或者斷章取義,或者掐頭去尾,或者編造事實。假作真時真亦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