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不是需要常聯繫,不聯繫就漸漸的沒了?

一帆風順244042601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馮鳳君:

感情的確是需要常聯繫的,不聯繫就會慢慢變淡,就會“漸漸的沒了”。

相處、有關聯,才能有感受、有感覺,才能產生感情。

感情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關係,不聯繫,音信皆無,何談感情? 如果感情深、感情好,你心裡的掛念會令你時常想起TA,想聯繫TA,如果不聯繫,一般是內心不想聯繫,有時候可能本人意識不到,甚至不承認不想,總有忙、累、不方便等各種理由。

實際上,在通信如此便捷的今天,一切不聯繫的理由都是藉口,強大的潛意識的力量促使你做出了不聯繫的決定。所以說不是不聯繫造成感情淡了,而是因為感情淡了才聯繫少了。

感情需要維護正如婚姻需要經營,世界上一切都在變,感情這種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更是時時在變。不聯繫、不表達,對方沒有感受、沒有體驗,怎能維持?天長日久自然會變淡變沒。

無論友情、親情和愛情,都需要常聯繫,常溝通,常交流,彼此才能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感受,才能在交往、互動、相依相伴中加深理解增進感情。

其實,不管何種感情,以何種形式存在,哪怕是親情,都有它的時效性,時而親密,時而疏遠,又親密,又會有疏遠。這和兩個人所處的環境、心境,都有很大的關係。

但不管怎樣,曾經息息相關心有靈犀的兩個人,一旦見面,還是很容易進入狀態,一見如故的,若能平常多多聯繫多多互動,自然親密感日久彌深,溫暖彼此。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說實在的,感情這東西,不聯繫絕逼是沒了。

說好聽點是感情,說難聽點就是利益牽扯下的產物。

你要是說一個人沒有另一個人不能活,這肯定是不可能的,誰沒了誰都能活的好好的。

在小漫客我看來,兩個人之所以還會有聯繫,那是因為對方在某一方面滿足了你的需求,當對方滿足不了你這種需求的時候,你看你還想不想聯繫她。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情侶分手的原因,無非就是對方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求,而你又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失去感到不習慣,然後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只好另找他人,從而兩個人分手。



說到友情,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身邊總是會有一群人,每天一起吃飯,一起上課甚至一起上廁所,但是當離開了學校,畢業之後,那些人之中還有幾個人會主動聯繫你,而到了最後有聯繫的那些人無非就是跟你同一個專業,或者同一個城市工作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將就,都在等著別人來聯繫自己,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你不去聯繫別人,別人又怎麼好經常聯繫你,久而久之,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淡了。


愛問小漫客

無論是什麼感情,夫妻,朋友,父子,母子,都要經常聯繫,不聯繫就漸漸地變淡了,或者雲淡風輕了,沒有了。


其次,朋友情。為朋友兩脅插刀,在今天已成為古董了。若一個朋友十年沒見面,彼此恐怕都會不知道說什麼了?再長久二十年沒聯繫,恐怕都會找不到了?更是陌生的如路人乙一樣了!無淪過去多麼相互友愛,十年,二十年,彼此身份再有巨大差距,更會有魯訊和閏土的陌生和唏噓不已吧!

再次,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情。許多被拐賣的孩子多年後,再回歸親生父母懷抱!豈只是一個陌生所描述的!都知道彼此血濃於水,可是呀,卻分明不知所措!愛在心裡□難開呀!

再也沒有那種親密無間的感覺了!親情也耍日久生情,日積月累!才會更加無話不談!所以,感情必須經常聯繫,問寒問暖!愛怕疏遠!感情,也怕中斷!


金色陽光溫暖

之前有看到過劉震雲的一本書叫做,書裡面的有句話似乎是這麼說的:

人活一輩子,不圖啥,就為個說得著的人。有的人從前說不著,過些年卻說得著了;有的人從前說得著,說著說著卻忽然說不著了。什麼愛啊,親情友情啊,也就是看說不說得著,真難過。



如書中所言茫茫人海,我們無非都是在尋找可以說得上話的人,我們與人說話的多與少構成了關係的親疏遠近。

我們渴望親情,友情,愛情,而這些感情除去親情之外無一不是靠我們通過親密頻繁的聯繫來維繫。而反觀我們的生活與我們交往密切的無非都是聯繫頻繁的人。當然,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我們不常聯繫卻能隨時保持如初關係的朋友,但是我們無法肯定的是,這樣的關係它到底能否走遠。

為什麼要常聯繫呢,哲學觀點說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我們每個人也是,我們接受著日新月異的信息和變化,我們在彼此互不相同的環境中工作成長,若是加以時間的阻隔,只會讓互相之前越發不能參與對方的生活,那麼連理解和共情都無法做到我們又從何來談我們的友情與愛情。

借用古詩"漸行漸遠漸無書"來說,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相隔愈遠,也就愈來愈沒了音訊,最後淪為陌路人。相反的,我們聯繫稀疏,也會讓我們越行越遠。

所以說,好的感情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心思去維繫。


拾月與光

這個要看什麼類別的感情。

如果是友情的話,就算是一年兩年或者很久之後都沒有聯繫,但一見面還是會有默契在的。這樣的感情就算不聯繫也會很長久。

張愛玲有一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覺得對於互相懂得的人來說,不管多久都沒有聯繫,那份感情都不會消失。

可是如果是戀情的話。

因為戀人首先是要互相陪伴,一起去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如果不聯繫,就失去了陪伴的意義。

但這也並不表示感情一定會消失,也許大家只會越來越疏離。

我比較欣賞的態度是,在感情的初期,多一些聯絡與交流,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等感情基礎穩固了,如果是友情的話,偶爾聯繫一下,彼此分享一些生活狀態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是戀人的話,感情穩固了,就要給彼此多一些自由。

不要太過糾纏,因為不管是什麼感情還是以雙方都舒服為前提。


尚書公子


用戶282128500


見過大草原的人

在友情方面,我是覺得不是的。

我現在在自己本省上大學,很多朋友都去了省外。哪怕不是同省不同校,我們的聯繫也少之又少。我又是屬於那種不太會主動的人。

但是從上大學到現在,每年暑假寒假,我們都回來後,都有見面,每次見面都是當初的感覺,講著彼此在上學期間發生過的點點滴滴。一眨眼也有好些年了。

感情是靠聯繫維持,這句話是不錯。但聊的來終究是聊的來,有緣的終究就是有緣。

親情方面,我也是覺得不會。

血脈相連,不管你走到哪,終究會有個家在等著你,鐵打不動。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非常無私的。

雖然親情不會因為沒聯繫而沒了,但它是最值得我們去維繫的。

有空的時候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吧,抽空回個家,起碼讓他們知道你一切安好。

最後是愛情方面,我覺得是會沒了的。

愛情是需要用陪伴來維持的。

不聯繫了,那還談什麼愛情。


情感吧啦

感情是需要常聯繫的,不然會慢慢的變淡,但並不代表就沒了,很多人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甚至是研究生,真正的好朋友往往是在初中高中那些同學,雖然平常不怎麼聯繫,但是一有事情就會馬上出來幫你。


現在的社會工作繁重,思想壓力大,和一些老朋友,往往不能及時的聯繫,甚至最後斷了聯繫,但是我們也應該多做一些,有利於增進感情的事情,比如沒事的時候出來聚聚餐,唱唱歌,一塊去郊遊,一塊去爬山,一塊做運動,這些都是增進感情的很好的方式。

因此我們應該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等待。


海之藍深

感情是需要經常聯繫的,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亦或是親情, 如果不聯繫的話,就會漸漸的沒了。

因為人與人之間是需要溝通交流的,如果不聯繫的話,也就沒有了交流。慢慢的,感情也就會變淡了。

當感情變淡的時候,沒有及時去維護的話,之後也就會像煙花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啦!也有例外!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感情,就算永遠不聯繫,也不會沒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