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近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世界列强对中国进行争夺和瓜分,其中筑路权就是列强争夺的一项重要资源,今天铭苏先生给大家讲的是一条位于中国东北的铁路——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或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中东铁路于1897年开工,1903年开始运营,线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近代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俄国,另一个就是日本,这两个国家都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扩张计划,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日本的“大陆政策”。“黄俄罗斯计划”就是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俄罗斯。“大陆政策”就是征服朝鲜和中国,称霸亚洲甚至世界。

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领土垂涎已久,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后企图吞并辽东半岛,这正与俄国的图谋产生冲突,于是俄国联合德国和法国共同对日本提出照会。由于此时日本刚打完战争,实力还有限,迫于列强的压力将马上要吃进嘴里面的辽东半岛又吐了出来,但趁机向中国索要了3000万两白银的“分手费”。这真是没有天理了,《马关条约》赔你2.2亿两白银还嫌不够,又要3000万两,你以为中国的银子都是捡来的吗?然而,当时的中国已经虚弱不堪,面对列强的无理要求都无法拒绝。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而这时的俄国刚好看到中国没钱的尴尬,于是向中国提出可以贷款给你支付日本的赔款,但是我要提个条件,就是把中东铁路的筑路权给我。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俄国获得了使西比利亚铁路贯穿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7年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取得了修建从哈尔滨到旅顺大连支线铁路的权力。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俄国为什么一定要取得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呢?

原来俄国有着自己的图谋:一是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贯穿中国东北连接海参崴,这样比沿中俄边界修建铁路缩短1000公里的运输距离,从而节省运输时间,降低货物运输成本,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二是为了更便于将军事力量投放中国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三是为了便于在中国东北开发资源,然后将资源输送俄国境内。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当然,俄国在中国东北取得的独占优势引起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列强的不满,1902年英日签订对俄同盟条约,1903年日俄就中国东北和朝鲜利益分割问题进行谈判,未达成一致意见。1904年日本为了贯彻自己的“大陆政策”,将东北收入自己囊中,对俄国发动了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第一次改变了中东铁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使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口的支线转让给日本,由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管理和运营,并改称“南满铁路”。

1918年美、日等国开始干涉俄国远东地区。根据美国提议,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就俄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共管进行谈判,其后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俄国高尔察克政府加入协定。随着各国干涉俄国革命的失败,共管已失去意义,于是盟国铁路委员会将中东铁路的共管权移交中国,条件是中东铁路贸易对各国开放。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其后中东铁路进入中苏共管时期,张学良东北“易帜”以后,强行接管了中东铁路,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又在东北建立听令于日本的伪满洲国,形势的变化使对苏联不利,为了避免跟日本发生冲突和摩擦,苏联以低价将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所有权利)卖给了满洲国(日本)。

二战期间,中国的东北成为斯大林和美国战后事物安排的一部分,《雅尔塔协定》以践踏中国主权的方式将中国东北和中东铁路重新交给苏联,中国又成了大国交易的牺牲品。

1946年中国内战爆发,中东铁路遭到破坏,铁路运营陷入停顿。新中国建立后,中苏1950年签订新的同盟条约和中东铁路有关协定,由两国共管经营,并于1952年底前由苏联无偿交还中国。

为了一条有关中国命脉的铁路,各国争的不可开交

中东铁路的兴建是俄国为了在远东的侵略和扩张服务的,从1903年建成运营起就是列强一直争夺的对象。中东铁路存在的40多年间,中国虽为名义上的共管方,但是由于中国实力较弱,虽有收回中东铁路的心,却为能够实现,只能看着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和铁路的数度易手,中国却无能为力。所以,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