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520剛過,臺灣民眾正檢驗蔡當局“執政”兩年來的成績之際,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3日發佈“2018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和地區中,世界競爭力排名位列17,比去年下降3名。這是臺灣競爭力近9年來最差的排名,而大陸更是在2007年、2009年後,第三度超越臺灣。

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臺灣世界競爭力排名之所以倒退,是因為其中較為重要的四大類指標全數下滑:“經濟表現”排名降至第14名;“政府效能”掉至12名;“基礎建設”跌至22名,“企業效能”滑落至20名。

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據臺媒報道,IMD評比主要訪問對象包括企業界經理人,蔡當局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其中包括修正“勞動基準法”,施行“一例一休”,由於修法過程未充分徵詢企業界意見,且缺乏彈性,引發外商大反彈,也影響外商來臺投資意願。

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其次,夏季高溫,臺灣缺水又缺電,對於企業投資是一大風險。蔡當局推動能源轉型,卻未做好應有的配套措施,引導民眾與企業提升用水用電的效率,例如臺灣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用電量均超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但水價、電價卻是嚴重偏低。在水電不足情況下,偏低的水電價格,導致民眾浪費,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臺灣世界競爭力排名下降,國民黨籍民代蔣萬安則認為,主要是在於國際貿易及國際投資的排名各退步9名和12名。

蔣萬安說,臺灣面臨最大困境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普遍低薪,第二是低薪造成的人才外流,第三則是境外的廠商和大企業不願來臺投資。過去外商願意來投資是因為臺灣有豐沛的人才,現在人才出走外商不來投資,臺灣也沒有競爭力,所以無法拉高薪資,這三個原因變成惡性循環。

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的確,在這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人才才是競爭力的首要因素。而此次臺灣競爭力跌至17位,而大陸競爭力上升至13位,其中兩岸最大分野就在於人力資源問題。

在人力資源的細目排行中,可以觀察發現,臺灣表現弱勢的是“人才外流”排名世界第51,“高技術人才引進”排名55,“對本地人才的吸引和維持”排名45,而“本地人才不具國際觀”則排第44,這4項排名不僅差且還在退步,簡單形容是“裡面人才流出去,外面人才進不來,留在裡面的又難成材”。

再看到近期大陸惠臺吸引人才政策、臺灣高中生赴大陸求學熱潮等一系列事件,蔡當局不僅沒有留住人才的任何對策,只會動用“綠色恐怖”關切給學生寫赴陸推薦信的高中校長,或者拿平均薪資6萬(新臺幣)、“亞洲幸福感第一”之類的謊言來糊弄臺灣青年。

臺灣世界競爭力亮紅燈 被大陸三度超越

再看大陸,近年來高鐵、機場、高速公路、智慧城市等快速發展,政府的政策決定後,從中央到地方全力貫徹,不僅經濟穩定成長,人均所得也快速成長,競爭力排名不斷向上提升,其實早在預料之中。而反觀臺灣這幾十年來,政黨勤於內鬥、政治凌駕經濟,許多結構性問題沉痾已久,如產業結構仍無法成功轉型,不僅產業出走,指標型的世界性品牌企業寥寥無幾,令人不勝唏噓。

可以說,大陸的世界競爭力不僅是在2018年超越了臺灣,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