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控股年度虧損擴大2500倍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三盛控股年度虧損擴大2500倍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根據香港上市條例監管要求,借殼後兩年內不得注入大股東項目。作為三盛集團旗下的地產上市平臺,三盛控股(02183.HK)2017年借殼利福地產。如今,在兩年解禁期即將到來之際,安信證券近期在報告中提示,三盛地產資產注入時間表慢於預期、公司淨槓桿比率較高,具有一定投資風險。

作為三盛集團旗下重要的地產板塊,三盛控股為何被頻繁的發出盈利警告?

三盛控股的前身是香港地產大亨劉鑾雄所掌控的利福地產。2017年4月,三盛地產大股東林榮濱通過直接控股公司“Mega Regal”以每股5.18港元向市場全面收購,最終獲得74%的持股。

在更名為“三盛控股”以後,公司就以全資附屬福州上盛與福州三盛投資有限公司訂立合營協議,分別按55%及45%的比重成立合營公司。

為了避開港交所在2015年出臺的限制“借殼”上市的規定,三盛集團只能通過控股合資公司形式進入市場,而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資產和業務規模畢竟有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三盛控股合共有14個開發中及持作未來開發的物業發展項目。其中,只有位於濟南章丘西區和北區的物業2018年於年內實現交付。其他的項目,包括濟南章丘南區、江蘇如東、福州平潭、福建霞浦和浙江平陽的住宅項目都僅僅只是開始預售。

年度虧損擴大2500倍

今年3月20日,三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佈2018年度業績公告。據公告披露,三盛控股2018年虧損1.86億元,同比2017年7.3萬元虧損擴大2500倍。

針對如此大幅增長的虧損,三盛在年報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由於集團融資規模增大導致的總利息成本增加。

三盛控股年度虧損擴大2500倍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三盛控股2018年綜合損益情況(來源:三盛控股年報)

而據三盛控股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三盛的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和應付債券加起來的借款總額為33.97億元,同比2017年度的借款總額翻了一倍有餘。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利福地產更名為三盛控股之後,就馬不停蹄地進行了兩次資產注入,還於2017年11月成功發行1.35億美元公司債券。

而這一年期的1.35億美元公司債券,在2018年到期後未能償還。為此,三盛不得不再發行1.35億美元的新債券交換該未償還舊債,發行期延長為3年,利率從每年4.3%升為8.59 %,漲了近一倍。

這筆新美元債券導致匯兌虧損及融資成本增加,加上三盛控股持有的金融資產市值下降,也進一步加劇了三盛2018年的虧損。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據三盛控股年報顯示,在虧損增加的同時,三盛控股的銷售也不盡如人意。

2018年度已訂約但未確認銷售的金額約為11.42億元,投資物業租金收入為0.1億元。總收入為9.34億元,其中物業銷售收入為9.24億元,佔到總銷售額的98.9%。投資物業租金收入為0.1億元,主要來自來自哈爾濱及青島商業投資物業。其中,其銷售成本為8.79億,毛利只有0.55億元,毛利率為5.9%。

三盛控股年度虧損擴大2500倍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三盛控股2018年度收入情況(來源:三盛控股年報)

由此可見,三盛控股2018年度的借款總額是總收入的3.6倍。毛利也僅有0.55億元。

此外,據三盛控股年報顯示,三盛2018年度的融資成本也從2017年的7.2%增長到11.6%,上升了61%。

而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170家上市房企的加權平均毛利率為30.7%,三盛控股的毛利率遠遠低於平均數。

同時,根據三盛控股財報顯示,三盛權益股東應占虧損1.66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虧損0.3972元人民幣,不派息。

總體來看,三盛控股2018年度存在收入少,負債多,融資成本大幅上升的財務現狀。對於如何解決如此財務現狀,界面樓市曾致電三盛控股,截至發稿,未得到具體答覆。

六個項目撐起2018

業內有言:對於房企,沒有土儲就沒有未來。同理,對於房企,沒有項目就沒有收入。和所有的房企一樣,三盛集團也毫不掩飾對土儲的需求。

據三盛集團官網介紹,三盛地產在紐約、香港、北京、上海、福州、濟南、青島、成都、廈門、瀋陽、哈爾濱等20多個城市打造60餘座項目,開發總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1000多萬方,貨值近2000億元。

2018年初,林榮濱曾對外表示,三盛集團的地產業務2018年銷售目標是350億元,2020年要達到700億元的規模。

而作為三盛集團地產板塊的上市平臺,三盛控股大部分新拓展的土地發展項目,仍處於建設及預售階段,未達至確認收入的條件。

2018年佔據三盛控股全年營收高達98.9%的物業銷售收入,僅來自6個項目:山東濟南章丘的璞悅灣、福建平潭的三盛國際海岸(一期)、福建霞浦的濱江國際、江蘇南通如東的璞悅府、浙江溫州平陽的悅府園、浙江溫州平陽的江城裡。

也就是說:三盛控股僅靠六個項目撐起了整個2018。

那麼問題來了,三盛集團好不容易借殼上市,三盛控股作為上市融資平臺,本應會源源不斷地注入優良資產。但事實卻是,對比三盛集團的地產板塊,三盛控股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項目數量都很低。

對此,界面樓市致電三盛控股,但截止發稿,未得到具體答覆。

其實,在房企紛紛謀求轉型的期間,多條腿走路的三盛也許早有準備。

在三盛的地產業務登錄港交所之前,三盛教育就於2011年1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和一直髮布盈利警告的三盛控股不同,三盛教育2018年淨利潤大增406.19%至1.13億元人民幣。營業總收入7.9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1.28億元人民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億元人民幣,也同比增長406.19%。

而作為同樣上市的三盛控股,三盛暫時能出手的項目少之又少,以至部分年內經營成本,未有對應的收入配對。

事實也證明,多元化發展確實好過於孤注一擲。

至少,在三盛集團的四大業務板塊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406.19%的三盛教育也確實要好過於靠六個地產項目撐起整個2018的三盛控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