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方面,如何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私募機構?


我覺得大致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管理人的基本信息

(1)投資機構發行私募基金,前提條件是必須通過私募管理人備案登記,這個可以通過基金業協會的網站查詢得知。

(2)此外,按照協會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加入基金業協會,成為協會會員

(3)在私募管理人公示信息裡,如果實繳資本低於25%,會有風險提示,同樣如果未能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也可能會被警示。

(4)在查詢其名下發行的產品時,需要區分其產品的真實性,有備案的基金產品不代表就一定有實際的基金業務,說不定只是一個保殼的基金而已。同樣,還有就是已備案的基金產品是否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如果有清算的基金,也可以對照下該基金的成立時間和清算時間之間的間隔,確認其是否是正常的清算。

除了通過基金業協會的公示信息外,也看結合工商信息、法院信息等,查詢核對該公司的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人員是否有異常信息。

2、管理人的核心團隊

(1)投研團隊

對於一傢俬募基金管理人來說,投研能力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沒有專門的投研團隊,投研團隊的架構、投研團隊的人數,投研團隊的核心人物(核心人員的行業經驗至為重要)、投研團隊的穩定性(穩定性越高即說明團隊間的磨合程度越高)

(2)基金經理

私募證券類基金的對基金經理的能力比較倚重,尤其是對於量化策略私募產品來說,基金的經理更是起到關鍵作用。同樣,在股票策略、宏觀策略中,基金經理的積累也非常重要。

對於私募股權類基金,基金經理的作用雖然不如證券類基金那般重要,但也是不可或許的角色。

(3)投後管理團隊

私募基金接受投資者的委託,打理基金,將基金所募集的資金用於對外投資。

股權投資不如證券投資一般要求頻繁的市場操作,對投後管理能力要求較高。一家投資機構如果能夠為被投企業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這對標的公司的快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市場上眾多的創業企業也正是藉助資本的力量,讓自身快速成長。

3、管理人的過往

這裡可以理解為管理人目前對市場所作出的答卷,包括管理規模、成功案例和歷史業績、行業排名等

(1)管理規模

私募基金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小私募的生存空間非常有限。死亡率極高,馬太效應明顯,在這種趨勢下,大私募存活下來,並且脫穎而出也並非取巧。這類機構普通具有投資風格穩定、長期收益穩健、投研實力強、風險意識強、合規程度高等特點。

(2)成功案例和歷史業績

歷史業績雖然不能代表未來的投資收益,但足以向投資者展示其對資產的控制能力。

過往的成功案例也能說明投資機構在某一個領域、某一行業的資源,這對後續的基金運作也少有很大的幫助的。在實踐中,有些小私募或者只是以實控人或關聯人以LP的形式參與了其他機構的基金而間接參與的投資項目,這類項目及時成功,也並不能對管理人的能力起到任何的佐證作用。

說到行業排名,也可以作為一個輔助的參考,一般清科、投中這類排名中比較靠前的機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該機構的實力,但不是主要的評判依據(不排除買榜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