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 “贫穷是遗传的”

“贫穷是遗传的”是一句中性的话,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是一句两面来看的话。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因为人是有一种惰性的,社会是有一种矛盾的。要摆脱所在的阶级,在日渐成熟的社会形态来看是越发的困难的。于是能维持现状,对于“贫困”来说是很高的馈赠了。突破不了生活的圈子,交往的人群,习惯的思维。

但是我对这个并不保有歧视或者说悲观,在大一的时候一个演讲会上,我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社会是一张餐桌,有人当清汤,有人当浓浆。各个阶层的流动和维稳,是社会运转的根基。

而且“贫穷是遗传的”遗传的还有更加珍贵的对生活的感受。一点点的生活的馈赠就是天大的礼物,因为贫穷,往往把苦难当成习惯而弱化,把生活的惊喜当礼物,幸福感也是更加的强烈。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影片中,孩子的笑容也是一种单纯的暗线。孩子是没有阶层的概念,只能识别善意和单纯。

小女孩在高档的小区,却哭嚷着没有朋友一起玩,但是在贫民窟里却笑的格外的真心。遗传的贫穷也遗传了对身边人情的卑微的慷慨。

这是真正的富有,也是人生的长途中,加速的一种表现。

虽然输在了起跑线,虽然跑得特别慢,可是却着急不起来,慢慢走欣赏呀。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搜索:生活小妙招技巧 即可

  • “教育是困难的”

教育是困难的,不是只对于贫困的阶层来讲,对于迷茫的中层阶级来讲,教育也是困难的。或者说是更加的“困难”。因为贫困的阶层,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惯性,但是中产阶级是挣扎的。他们不能妥协于低产阶级,又吃力的够着高产,中间的变形让他们感到了“低不落,高不就”的尴尬。

影片中妻子很早就开始思考教育问题,如国内一样,印度也讲究“学区房”。为了教育,拉吉夫妇做的第一个牺牲:离开熟悉环境,一掷千金,在富人聚集区买了房子。

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圈层,夫妻俩组活动搞派对,表面一团和气、宾客皆欢,但事实是——在舞会上热情地晃动屁股,被认为不体面,得到大家心照不宣的嘲讽;餐桌上礼仪知识不精通,也暴露了出身。

钱不是阶级的全部,《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这个问题有一句深刻的台词,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农嘲讽把家变得金碧辉煌的杰伊·盖茨比——“表面上我们相同,但实际我们不同,我们是蓝血的(贵族自称蓝血),你永远不是。”

孩子落选,理由是:爹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补充一个背景,印度所谓的“良好教育”仅限定在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私立学校”。

而如拉吉夫妇俩一样从小就读于公立学校的普通人群,直接被划归为“爹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似乎对于教育的选择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常识。可以没有气质,但不能没有素质。可以不够渊博,但不能不够包容。

教育的困难,最大程度的困难是大家把教育当做了“做事的工具”,而不是“育人的土壤”。因为在电影的最后,来自普普通通的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的表演依旧是散发着至真的光芒的。他们缺乏的是舞台。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而教育让孩子们拥有这样的能力,去展现自己,当自己足够闪耀的时候,舞台自来。哪怕舞台只是街角的广场,

我不怕起跑线落后很多,我也没有特别的爆发力,我在自己的跑道上,一直跑下去,就是相当的胜利了。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起跑线》:我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点都不怕

这些都是可以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不要输在起跑线到底是为了什么?

先生:你说,你为啥要让娃学画?

湘玉:为了不让她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先生:那起跑线在这儿,那目的地在哪儿呢?

湘玉:我怎么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

先生:既然都没有目的地,那设置起跑线还有啥意义吗?我觉得,叫娃学东西可以,但首先要搞清楚为啥要学。 咱们为了兴趣,为了陶冶她的情操,那值得鼓励。你如果是为了虚荣,为了跟人家比,那还不如不学呢。


最后分享一段话

霍金说得好,“穷人才追求稀缺物,而精英追求永恒之物,即美德、责任、真理。精英并不是按照收入、学历、职业地位被划分成某一群体的那些人,而是那些决定追求幸福、追求实现幸福社会的人。”

但当我们理解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就不会再被过度焦虑所绑架,更不会把自身夙愿的未完成转嫁在孩子身上。“教育的资源”是有寡众的,但“教育”本身不分阶层。是人心有了执念,才出现了贵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