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權威的知識科普,生動的展示形式,使得博物館已經成為爸爸媽媽們的遛娃勝地。

不過有些時候,寶寶對博物館裡的東西並不感興趣,有些知識晦澀難懂,整個館逛下來便漸漸喪失了興趣,這樣的逛館之旅反而會慢慢磨滅孩子的探索慾望。那麼怎樣充分利用博物館的優勢,讓娃們真正對博物館產生興趣,並從中學到知識呢?或許你可以這樣——自己做主題路線策劃,根據自家寶寶的喜好,為ta定製專屬路線。

比如,我家寶寶最近不知為何突然對出租車產生了興趣,出門就想“打taxi”,還主動去認各種顏色各種牌子的出租車,能認得差不多。

既然已經發現了孩子的興趣點,便開始朝著“深度遊”為他定製博物館之旅了。我開始尋找一些博物館中和“出租車”相關的展品,讓他知道出租車一開始是什麼樣,又是怎樣一步步變成現在這些樣子,中國和外國的車又有什麼不同等,從而讓他心中的那個興趣點向時間和空間延伸。

喜慶吉祥的“國民車”夏利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這輛首汽獨有的碧海藍色夏利車,退役之後被作為北京出租車發展的見證收藏和展出。

最能勾起國人有關出租車記憶的,當數首都博物館裡,那輛全國勞動模範於凱駕駛過的夏利出租車。

夏利是第一個產量超過百萬的民族汽車品牌,當年在中國擁有堪稱“國民車”的地位,遍佈大小城市的街頭巷尾,家喻戶曉。

據說,趙本山、馮鞏、陳道明、陳佩斯、朱時茂等明星的第一輛車都是夏利。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面的和夏利是20世紀90年代北京最主要的出租車型。

開啟出租車平民化的面的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身著當年城市流行服飾的女乘客從一輛面的上下來,是那個年代常見的街頭即景。

在夏利出租車之前,首都博物館還收藏過一輛“黃面的”。無獨有偶,天津民俗博物館裡也藏有一輛同款,這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大發面的。

它的載客量足,可以塞進10個人,還能拉貨,甚至可以搬家,價錢又不貴,故而成為逐漸脫貧開始奔小康的中國人理想的出租車。

可以說,是面的開啟了中國出租車平民化的時代,打的也順勢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短短的幾年間,黃色大發如“黃蟲”般席捲了大江南北,成為出租車行業的主力軍。

一代溫州人的記憶菲亞特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溫州,滿街都是嬌小玲瓏的菲亞特。

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館藏出租車,是溫州博物館裡的菲亞特。“坐菲亞特”或者說“坐五塊頭”曾是一代溫州人的記憶。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個商業嗅覺靈敏的溫州人偶然看到了波蘭組裝的菲亞特,發現它嬌小的車身非常適合溫州狹窄的老城區道路,遂購買了9輛,成立了一家出租車公司,填補了溫州還沒有出租車的空白。很快大家都發現了菲亞特的優勢,於是90年代,全國6,000輛菲亞特汽車有4,000多輛穿行在溫州的大街小巷中。

不過,曾經如此風靡的一款車,如今在溫州只剩下兩輛,其中一輛是溫州博物館費盡周折從廢舊汽車回收公司找來的出租車,另一輛是私家車。

一戰中的“馬恩河出租車”雷諾AG1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出租車很日常,但它也能和重大的歷史事件掛上鉤。

巴黎榮軍院裡展示著一輛雷諾AG1出租車,事實上,它紀念的是1,100輛出租車共同參與的歷史事件,這就是1914年的“馬恩河出租車”。

因為馬恩河戰役最終反敗為勝,“馬恩河出租車”也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有什麼比戰爭中的平民英雄更能讓人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情懷呢?

460萬公里 奔馳240D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跑了460萬公里之後依然車況良好的奔馳240D。

出租車看似千篇一律,但我們還是能在其中發現一些特別的故事。比如斯圖加特的奔馳博物館裡,就有一輛奔馳240D,這輛車曾經創下了驚人的里程記錄:460萬公里。

主人的精心呵護,讓這輛奔馳“老爺車”不僅在薩洛尼卡市裡接待過不計其數的人,還曾經在巴爾幹的幾次戰爭中,數百次運送醫療物資前往貝爾格萊德。這不僅是一輛創造了里程紀錄的車,還是一輛有故事的車。

講真,你也可以這樣帶娃逛博物館……

跑了460萬公里之後依然車況良好的奔馳240D。

查到了這些資料,下一步就是帶著寶寶一個個打卡啦,希望“出租車”這個概念在他心中不只是現在馬路上花花綠綠的車,而是一個有故事有技術的生動形象。

或許你也像我一樣,找不到和孩子興趣十分匹配的博物館,那不妨自己動手,定製一款只屬於ta的逛館路線吧!

主編/上海汽車博物館

原文/被收藏的街頭傳奇

撰文/張繼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