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地名知多少?

“七宝”之源三问

第一问:凡事有源头,七宝之名由何而来?

答:先有寺后有庙。

来七宝古镇,必会经过一座佛塔。不过,说来惭愧,这座塔不是货真价实的古董,而是近年复建的琉璃玲珑塔,始建于2002年,是位 "00"后,我们在读七宝中学期间看着她一砖一瓦拔地而起。当然,佛塔所属的寺庙七宝教寺的初建就要早得多了。很多资料表明,这座七宝教寺正是七宝镇名字的来源

七宝地名知多少?

今日矗立在蒲汇塘边的七宝教寺新塔(七宝琉璃玲珑塔),寺塔总是喜欢依河而建,宝塔镇河妖(袁童鞋摄)

第二问:七宝教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答:历史很漫长,很曲折。

据《上海县志》,七宝教寺原址在今七宝二中校址,也就是七宝中学建校前50年的校址。

在成为七宝教寺之前,这座寺庙称为陆宝庵,在陆宝山(可能在西晋文人陆机陆云的故乡,松江小昆山一带)。唐代迁至吴淞江畔,五代十国时期开始称为“七宝寺”。宋初迁蒲汇塘北岸,后得“七宝教寺”之名。1862年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后庙宇未曾重修,民国期间(1947年前后)改建为南洋模范中学七宝分校,也就是我们的母校七宝中学的前身。

2002年,七宝教寺在原七宝公园重修,这座跨越十几个世纪的寺庙才重新焕发生机。

第三问:那么,七宝教寺到底为何叫“七宝”?

答:佛教“七宝”之说和吴越王的迷信。

如今,关于“七宝”之名的来历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该地的七件宝贝来佛、氽来钟、金鸡、玉筷、王斧、神树、金字莲花经。关于这七件宝贝的来历,说故事有点长,所幸有诗一首:

妃描莲花赐宝庵,寺庭梓树传仙灵,飞来铁佛坐雄殿,氽来铜钟震黎明,

如剑玉筷驱阴霾,昂首金鸡报晓明,桥垫玉斧飞彩虹,欲撩面纱存宋情。

据七宝教寺官网,这七件宝贝1994年铸造成像在七宝公园内展示,改建为七宝教寺后也有所保留,目前在寺的东南方。

七宝地名知多少?

七宝教寺中的“七宝”铸像——金鸡、玉筷、王斧、氽来钟、神树、飞来佛、金字莲花经,这里曾是七宝公园的原址(网络图片)

不过这七宝之说来自民间,半真半假,而下面这个故事似乎更为可信些。

佛家常有七宝之说,以之为美满之数。据说,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吴越的开国国王钱镠(读作“留”)经过陆宝庵,觉得名字“六宝(吴语陆、六同音)”略有缺憾,特赐妃子手书金字《莲花经》一幅,凑齐七宝之数,也因此改寺名为“七宝寺”,而另外六宝极有可能是他人附会而得,故此流传下来。北宋大中祥符元年赐额“七宝教寺”正式定名,后来寺名慢慢变成了镇名(天袁地访之前谈到的“纪王”也是寺名变镇名),引出一段千年的七宝历史。而这幅金字莲花经如今据说藏于上海博物馆(一说上海历史博物馆),但是否展出就不敢确信了。

七宝教寺旧址还有莲涌堂等遗迹,七宝镇上的青年路和民主路据说就是填了寺庙南边和西边的水沟而造成的。而从七宝教寺旧址上建起来的七宝中学更有人称为是七宝的第八件宝贝。

七宝地名知多少?

在硬盘里保存十几年的照片:本世纪初的七宝中学(拍摄:佚名)。七宝中学于50周年校庆的1997学年从民主路旧址,迁入农南路(当年称为七中路)现址。去年,七中迎来70周年大庆。


七宝的三段过去:分属三县,分属两区,七一公社

根据《七宝镇志》《上海县志》等地方志,七宝地区的行政归属史相当之复杂。七宝镇建镇较早(北宋年间),当时连上海县都还没建立(元朝至元二十年,1291年才有“上海县”的建置)。七宝镇历史上曾经辖属于松江(古称华亭)、青浦和上海县(今闵行区主体的前身)。也曾分属两区,还在一个人民公社下挂靠多年,然后才有了今天的七宝镇。

七宝镇今天的规模比当年建镇时的规模要大得多,那是因为其中并入了宝南和宝北两乡。1291年,上海县从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析出时,七宝镇中心和宝北地区都划入了上海县,宝南地区则留在松江县内。明代又从上海县中析出青浦县,于是七宝镇和宝北地区又属于青浦县。另外,今天七宝镇东部号上村,原名(上號下土)浪村一带,一直属于上海县,因此可以说,今天的七宝镇域曾经分属三县。

后由于上海县市的分治,尤其抗战胜利之后,上海市区不断扩大,七宝地区的

南部划归龙华区,北部划归新泾区,又是二分格局。虽然后来新泾区与龙华区合并成为西郊区,但七宝镇的统一并未到来。

1958年的县市大合并中,江苏省上海县与西郊区的大部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县,并且成为了上海市的一部分。但时值红色岁月,七宝地区与周围多个乡镇如莘庄、虹桥等,合并成为上海市郊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七一人民公社。直至公社因为种种原因解体之后,今天的七宝镇才真正建立了起来。另据七宝镇志所述,在七一公社内曾经有过一家“七一”黄酒厂,但因为本地水体污染,再加上运输原材料的水道渐渐不利于航行,在90年代初宣告破产倒闭。


七宝路名的三种逻辑

路名是一个地方承载历史的体现,在七宝这个地方,道路的命名同样具有章可循,袁童鞋将其分为了如下几类。

第一种、按照方位

按方位命名是首先从七宝老街的内部街巷说起,最为主要的是以方位命名的南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以小吃为主,著名的方糕、七宝羊肉、七宝大曲等名吃名点可以在这里觅到踪影,北大街以工艺品为主。七宝古镇与其他水乡古镇的主街沿河而建不同,七宝老街的主街——南大街、北大街,是垂直于蒲汇塘的,而与蒲汇塘平行的,则有四条次街,同样以方位命名——分别为南西街、南东街、北西街、北东街,还有七拐八弯不分东南西北的九曲街。另外,七宝老街南侧不远的宝南路,也是按方位命名的道路,但也可能是依旧建制宝南乡而得名。七宝中学到交大七宝校区之间有条农南路,则是由于在上海农学院(今交通大学七宝校区的前身)以南而命名。在七宝东部的九星村,星东路、星西路、星中路等也是按方位命名。

第二种、就地取材

七宝地名知多少?

也有按照起讫点来取名的。这类路名在整个闵行区都比较多,主要是等级较高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七宝同样也有不少。主要有漕宝路(漕河泾-七宝)、吴宝路(吴家巷-七宝)、七莘路(七宝-莘庄)、吴中路(吴家巷)、顾戴路(顾司徒庙-戴家塘)、沪松公路(上海-松江,早年叫上泗路,上海-泗泾)。另外,七宝本地小区域级别的道路中也有不少这类路名,如中谊路(中华村-友谊村)、华友路(还是中华村-友谊村)等等。

第三种、时代精神

七宝范围内有许多道路体现着一些时代的特色。这类路名主要集中于七宝老街外部不远的方圆一里范围内,如富强街、民主路、青年路、三八路

等等,大部分体现了一定年代的愿景,富强、民主在任何时期都不落伍,如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路、三八路则体现了一定的年代色彩。

还有一些路名体现了城乡建设的主题。这类路名在七宝虽然不算太多,但都很重要。如镇企路,早年多七宝的乡镇企业在这一带聚集较多。另一条是新镇路,这条路是当年七宝镇区向东拓展时期辟筑的一条道路。袁童鞋十多年前在七宝中学读书时,新镇路三天两头在修路,感觉路况非常的差,有市区的考生家长带着孩子经过新镇路到七宝中学,嘀咕七宝中学是乡下学校(如今不知道还有没有市区的家长这么认为)。当时新镇路南段上只有热带风暴和一些友谊村的民宅(部分村宅开了芭提雅烧烤店之类),早晚几乎看不到人。而当时友谊村的垃圾山如今变成了闵行体育公园内的假山,新镇路沿线如今有闵行的外环绿带双雄——闵行体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还有启英幼儿园、明强小学总校、七宝外国语小学、文来中学、上宝中学、七宝中学,是七宝房价最高的区域。宝龙城、七宝生态商务区更是在新镇路的北段(漕宝路-吴中路之间)形成了新的区域经济中心。


七宝的三条生命之河

七宝地区河网密布,但是在七宝的版图上有三条河对于七宝最为重要。东边的横沥港(黄浦江以北也叫北横泾,奉贤段叫南横泾)北通新泾港,南通淀浦河、黄浦江,是闵行大地上的一道南北水道。

西边的小涞港是闵行与青浦松江的界河,因此,“涞”这个字,在七宝与九亭的地名中都常出现。据七宝镇志记载,在抗战结束时,上海市单方面将七宝划入市区,遭到了江苏省青浦县和松江县的暗中抵制。以至于过了足足两年才划清了界限,而这条边界线就在小涞港上。遗憾的是,小涞港曾在去年年底传过黑臭多年的新闻,不知道有没有得到治理。

至于第三条河,自不必说就是自西向东穿过七宝镇的蒲汇塘,这条河自古是松江府往来上海县城(老南市)之间的水路要道(清末以前,松江府往来上海县最重要的水路为陆家浜-肇嘉浜-蒲汇塘-通波塘,与今9号线走向大致相当,如今陆家浜、肇嘉浜均已填没)。而蒲汇塘上的这座蒲汇塘桥几乎是七宝镇的象征。据说,当年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曾投放大量弹药都不曾炸毁此桥可谓奇迹。在七宝老街重修开放之前,蒲汇塘河曾一度黑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如今竟然也有乌篷船在河上、桥洞下穿行游览了。

七宝的故事、掌故、由来远不止这些,欢迎您的批评指正。如果您有什么有趣的传说、故事、典故之类,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在此鞠躬致谢。

七宝地名知多少?

蒲汇塘桥今貌(袁童鞋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