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老家话为“鼻牛”。这个小时候经常玩,把新鲜的柳枝剪断,用力拧出来中间的柳条,然后皮儿就可以吹响了。我学会它,还是在村小学的时候一节语文课上,吹响后,只记的老师的无影手很厉害,然后,那节课就在教室门口外太阳下度过了、、、、、、


柳笛,老家话为“鼻牛”。这个小时候经常玩,把新鲜的柳枝剪断,用力拧出来中间的柳条,然后皮儿就可以吹响了。我学会它,还是在村小学的时候一节语文课上,吹响后,只记的老师的无影手很厉害,然后,那节课就在教室门口外太阳下度过了、、、、、、

蝈蝈笼,老家话为“蚰笼”。秋收的时候,把玉米杆或高梁杆的皮儿撕下来,一层层的编成这个笼儿,放进去个蚰得,挂在窗户上,伴着叫声睡的很香。

泥窝窝,老家话为“摔尿盆”。几个男孩子,找些胶泥,和上水,做成窝窝状,然后用力摔下去,窟窿越大,对方补的就越多。洒尿和泥长大的发小,指的就是玩这个。

自制“水枪”。玩这个的时候,还上小学,因为不知道到底怎么称呼才对,小时候自己做了些这个,把橡皮筋一头系上,另一头用针管或圆珠笔尖封住,然后用针筒往里打水,藏在袖筒里,见人就呲水,玩的那叫一个嗨,现在的小孩子估计都没见过。

弹弓。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还有,都发展成俱乐部了。多说一句:玩玩可以,切勿杀生。

红薯叶耳坠儿。一节一节撕开,留点儿皮,做好后戴在耳朵上,感觉美美哒。

自制手枪。话不多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铁条、链扣、皮筋、和下面的砸炮结合在一起,是当时小伙伴们的装B神器。

这是自制手枪的子弹,老家话叫砸炮,想必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砸炮,是不是这东东很有年代感。

武装带。对于七零后、八五前的人来说,这也是当时的装逼神器,束上一条武装带,明晃晃的皮带扣在腰前亮闪闪的。

军用绿书包。当年上学的路上,挎着这样的一个军用绿书包带,牛的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