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对麒麟970的评价普遍比国内高?

Raymone007

国内目前对华为的麒麟970评价也不低啊,只能我们接触到的两方信息存在

不对等而已。

由于有墙的原因,再加上语言不通,我们了解到国外对麒麟970的评价往往都是通过外媒的官方评价,而在目前中国芯片技术和美国差距非常大的情况下,能被外媒认真测评并且刊登出来,这本身就已经是对麒麟970芯片最大的肯定。

另外一点就是中兴事件爆发之后,国人的目光又重新聚集在了我国的芯片制造这个领域之上,舆论一度甚嚣尘上,在目前 中国的芯片和国外差距巨大的意识占主导的情况下,华为顶着压力研发的麒麟970自然要面对更多的考验,甚至拿来和国外顶级芯片做比较,这么国内消费者如此挑剔的比较标准和先入为主的印象下,麒麟970的国内评价没有国外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能麒麟970和国外顶级芯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个巨大的进步,可以预见当此类芯片成为手机的标准之后,AI在手机上的应用会呈现出一波井喷之势。

而在这一次的标准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国产芯片将不再缺席,我们没赶上CPU、也没赶上GPU,手机芯片也只有华为麒麟赶上了一趟末班车,而现在有人想把我们从新一代的处理器架构上拉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华为手机和众多其他厂商区分开的重要因素,970只要不拖后腿,就是成功。


欧界科技

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

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成长到能够与高通苹果三星站在一起竞争,在性能上是越做越好,从面对高通骁龙毫无招架之力到现在能够勉强招架甚至可以还拳一二,不可否定的是华为在芯片上的大量心血的投入,之所以被黑的那么凶,无非是麒麟的快速成长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被骂的越凶说明华为麒麟的威胁越大,因为没有人会关注一个毫无威胁的废物,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

海思麒麟从950开始有招架之力,意味着开始踏入高端处理器市场,请问麒麟用了多长时间发布了970? 970到达了现在的高度,到达了超越了骁龙835的地步,麒麟做到这些难道不应该让那些黑粉刮目相看吗?


在2017年度击败了骁龙旗舰835,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芯片所做出的成绩,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骄傲,是无论多少水军诋毁都掩盖不了的成绩。

我们承认麒麟970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还有980以及下一代处理器进行完善这些,高通骁龙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到了尽善尽美,还请给麒麟一些时间。

相信很多说华为芯片不好的也是希望麒麟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图更长远的发展。还是那句话,请给麒麟一些时间。


陆离光影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更多有趣资讯等着您哦。

主要是华为面对着一群最挑剔的消费者:

价格定高一点,说国产凭什么卖这么高;

价格定低了,说应该定高一点,担起国产手机走向高端的大旗;

芯片用高通的,说没有核心技术;

芯片用自己的,说没有核心技术,可是自己设计芯片的智能手机厂商只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

屏幕用外国的,说没有核心技术,可是iPhoneX也用三星的屏幕;

SoC自己设计的,还是全球第一颗人工智能的,这都能挑出毛病,忘了iPhone的A11也是今年首次自研ISP;

拍照拿了98分,以为就没有毛病可以挑了,还能说是跟徕卡合作的,不是自己的?难道跟徕卡合作不是好事吗?

明明麒麟970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拍照体验,都有答案说体验提升不大,是是是,你厉害。

麒麟970是华为首个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也是业界首个集成NPU硬件单元的移动处理器,包含8核CPU、12核GPU、双ISP、LTE Cat18 Modem以及HiAI移动计算架构。

基于台积电10nm工艺,麒麟970集成了数量空前的55亿晶体管,功耗反而降低20%。

通常情况下CPU执行复杂逻辑和事务处理,GPU负责大规模数据并行计算。而人工智能主要涉及矩阵乘法的运算,CPU或GPU使起来并不顺手,需要专用硬件「对症下药」。

麒麟970拥有着前瞻的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通过高能效的异构计算架构来大幅提升AI本地处理能力,带来大约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优势,图像识别速度可达约2000张/分钟。

这意味着麒麟970芯片相比传统的智能手机芯片,在处理用户需求、指令时,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为用户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同时结果也将更加精准。

但是这样都会被挑毛病,还被批到一无是处。这就厉害了。

只能说,华为选中了最为挑剔的消费者。


太平洋电脑网

国外的评价更客观,国内鲁大师对麒麟970的评分还是很高的 ,击败了高通骁龙835处理器。不过,国内一些人还是对麒麟处理器不服,尤其是华为手机的竞争对手,不少对麒麟970冷嘲热讽,这是嫉妒心理在作祟,也是一种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麒麟处理器后来居上,进入全球移动芯片的顶级行列,给高通制造压力,是持续投入的结果。从2004年华为海思半导体成立以来,华为对海思半导体的投入,一直没有间断,而且在持续增加,前前后后投入了数百亿元。15年来,麒麟芯片经历挫折,也经历了不信任,到最后走向成功。

就麒麟970芯片来看,去年下半年发布以来,引起了巨大反响,它采用10nm先进工艺,指甲盖大小便集成了55亿颗晶体管,这也使得它领先苹果、三星去年发布的旗舰机所采用的芯片。

那么,国外的媒体怎么看待麒麟970处理器的?《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众多境外知名媒体,都对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其中 ,在全球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福布斯》认为,麒麟970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芯片,它朝着人工智能迈出了一大步。

人工智能,是这款芯片的最大看点。华为在移动端的人工智能方面,全球领先。麒麟970采用异构计算架构,大大提升了AI的算力。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在处理同样的AI应用任务时,麒麟970拥有大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



麒麟970集成了人工智能专用NPU神经网络单元,成了华为手机的智慧大脑。以至于这款处理器刚刚发布,美国权威科技媒体就将“IFA2017最佳产品奖”颁给了麒麟970。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认同。

处理器是手机的核心,用国外的处理器,意味着我们受制于人。一直以来,中国信息产业存在缺芯少魂的说法,麒麟处理器的成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局面,我们应该给予鼓励。


上峰说

楼主就是华为的水军。华为利用水军伪装成消费者或者媒体提这种误导性的问题本身就是在欺骗消费者,华为敢用自己的官方途径提这种问题吗?,970本身就代表了落后的技术,从架构上落后了1年,且不同于高通苹果和三星,华为用的是没有自身技术的公版,所谓AI芯片,虽然华为驱使其水军吹得好像要秒天秒地,开创新世纪的感觉,但其官媒只敢宣称仅能增强拍摄效果,且一笔带过,为啥,因为官媒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水军骗人,骗一个是一个,出事了反正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更重要的是GPU,这种GPU水平连2年前的821都不如,也敢拿出来骗人。华为真是无救了。


躺着看看天空

华为Mate10的发布也带来了第一款搭载麒麟970这颗SOC的手机。抛开秒天秒地的苹果A11,在安卓阵营,麒麟970可以说和骁龙835平分秋色,就规格上来说, 970在CPU方面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依然是A73/A53的搭配,但是因为用的是台积电10nm制程,功耗比会好很多。GPU方面率先商用了ARM的Mali-G72,而且终于变成了低频率多核心,在提供更好图形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功耗,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提升巨大的方面在于基带,率先支持cat.18,支持4.5G,同时支持两张卡同时4G待机。而宣传的最大亮点就是970内置了寒武纪的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但是在手机的实际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只是应用在了相机,翻译等场合,日常使用没有太大感受。实际使用中,虽然说麒麟970在大型3D游戏上依然没有骁龙835来的稳定,但是可以满足我们大型游戏的需要,加上NPU的加持,这颗SOC的确对得起旗舰机的水准。如果想买Mate10又感觉手头紧的同学,不妨等一下华为荣耀V10。

回到正题,华为因为今年年初的P10风波,导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国内手机市场如同战场一般,一步错就可能满盘皆输。因为P10的问题引出来华为道德绑架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受牵连的就是麒麟芯,说句实话,国内的舆论环境纷繁复杂,三人成虎。如果真的想弄明白一件事,最好是亲力亲为,用事实说话。最后发表一下个人观点,麒麟970的实际使用体验不输骁龙835,甚至优于835。


宝木三少大先生

970集成AI的做法对于实际的体验改进在哪,很难短期预见,而且外媒也是看广告费下菜,无论是华为或者vivo都有请外媒。

但是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在对待处理器上偏向高通,外国人更偏向自己熟悉多年的高通和英伟达等公司。本身华为这个领域就比人家晚,高通拿下了5G,华为在这个方面不过是人家蛋糕上分一块就不容易了。

短期内余大嘴和任正非还是没有意识到宣传推广上和实际技术的差距不断在头条制造内容,这都不是国人期望默默努力发展的方向。

我们要理性看待AI不能光是靠神经元网络的做法,还是需要系统和应用层面做到落实用法。就好比它能不能根据网络云数据修正导航错误,能不能根据客户需求筛选出不同时间的来电分类进行屏蔽,能不能减少浏览上的广告。

华为是一家福利和开发团队都比较庞大的公司,但是在硬件设计审美各方面的细节还是很有差距,无论是材质学、声学、工业设计这些都是弊端。

而华为高层总是插手产品ID导致华为手机停留在总有一股年过不惑的味道,这都是华为基础上的团队基因不足,也是余大嘴本身没技术和审美能力造成的祸害,我只能说找人把华为高层血洗一次让年轻人做事情更为符合未来方向。


便携玩家

主要是国内外对待科技的态度不一样。近两年华为在国外发展的很好。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作为。特别是在国外,还有很多研发机构。这样麒麟970的诞生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们现在看一看外媒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华尔街日报;华为发布的新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并将用的最新的旗舰上。在火爆的智能手机竞争中,华为正在稳步提升其市场份额。


CNBC:华为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品,公司可以通过这款处理器来控制其智能手机的设计细节。帮助其在竞争残酷的手机市场脱颖而出。

国际财经报;华为产品将使用基于AI功能。如图像识别,场景识别,手机更加个性,高效的处理日常事务。

可以看出,外媒对麒麟970的期待还是非常高的。得益于麒麟970全新的架构设计,加上台积电最新的十纳米工艺制程。该款芯片可以在耗电量很低的情况下,更快的完成数据处理。麒麟970也是首次集成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能够更快的处理日常AI任务。例如在图像识别速度上,可达到约2000张每分钟,远高于业界同期水平。


评价也非常高。反观国内,大多数人认为其性能不如高通835。更不用说苹果的新款处理器A11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更多是。

一,国内外的科研环境不一样。他们对待科技的态度可谓非常。他们很期待新技术或者更加具有创新技术的出现。这样,他们抱以很高的态度,就可以给那些研发人员很大的动力。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产品问世。加之麒麟970又是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机处理器。所以外媒对他们的评价很高就不足为奇了。

二,由于国内的芯片研究这方面发展很迟。所以在一些人看来,国内的新技术不如国外的事是很正常的事。高通有着很多年研究芯片的历史。所以它生产的芯片就一定比我们自己生产的芯片要强。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不看好麒麟970的主要原因吧。我承认我们在芯片这方面确实起步较晚。但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技术的到来,而不是一味的不看好。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国产芯片时。它才能发展得更好。


科技数码资讯

麒麟970这款处理器究竟如何,已经有大量各种平台的跑分数据和实际测试来体现。



以GeekBench跑分为例,和被推崇的骁龙835对比,上为麒麟970,下为骁龙835。




单核、多核跑分各自都只有几十分的差距,麒麟970多核跑分高一点点,骁龙835单核跑分多一点点,这十几分差距几乎可以忽略,绝非某些网友所说的骁龙835吊打麒麟970。

至于GPU部分,理论上麒麟970的GPU甚至是要比骁龙835强的,但由于高频发热,导致实际表现不如骁龙835稳定。

综合来看,CPU上势均力敌,GPU麒麟970稍弱,但麒麟970有NPU加持,所以在AI应用上要强于骁龙835,两者可谓互有所长。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国外网友对麒麟970的评价普遍比国内高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习惯不同所造成,外国人更习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更习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一件事物的缺点在我们眼中会被无限放大,麒麟970 GPU实际表现不如骁龙835,于是到了某些网友口中麒麟970就要被骁龙835吊打——实际上一个处理器好不好绝非只看GPU,还有CPU、ISP等方方面面,综合这些上升到整个处理器层级麒麟970绝对不会到被骁龙835吊打的份。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五官精致的美女站在眼前,外国人的评价可能多是“Oh .she is beautiful!”

而我们可能就三个字,“整的吧!”

以上。


Muse手机评测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请自来!

为什么国外对麒麟970的评价普遍比国内高?因为我们中国人普遍懂得一个真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我收集了几大媒体对麒麟970的评价。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

《福布斯》主要提到它的NPU。

Engadget确实是褒奖有佳。

同样阐述了它的NPU。

我就不一一例举其他媒体对他的评价了,我也仔细的看了很多网友对麒麟的评价,比方游戏性能太差,比方发热严重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贬低它,而国外要抬高它呢?

麒麟970不好吗?

好!特别是国外媒体赞誉有加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让手机运算速度变的更快,也让手机功耗最低,特别是华为野心的想让更多的APP厂商加入到NPU中,这样无需通过网络,将数据隐藏于手机本身,大大加深了用户体验,这个强不强,好不好?

不过可惜的是,麒麟970虽然如此的强劲,它在用户体验上确实让很多网友诟病,最主要的是在使用了诸如苹果A11、骁龙845等高端cpu时,在处理游戏等APP时,体感大于麒麟970.用户开始苛责和吐槽。

总结:中国人似乎开始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带来未来,也可能时觉得好东西必需要不断的检验才能成功,所以他们开始吐槽和质疑,不是麒麟不好,而是我们想让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