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隨著山東新高考改的推進,“選課走班”已經提上日程,每所學校都必須經歷這場“重組“,筆者結合浙江、上海的選課經驗,結合山東的實際,總結以下選課走班模式,以饗讀者!

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目前的走班教學實踐總結為以下四種模式。

1、“不走班”模式

所謂“不走班”模式,是指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後將三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由於這種模式與傳統的文、理分科走班相似,只是多了幾種類別,因此教師能夠很快適應教學和班級管理;學生只需要在一個教室上課,無須走班,也無須來回搬動學習用品;教師熟悉學生快,容易收發學生的作業和進行教學輔導;便於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及班級管理效果進行評價,有利於調動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

但這種模式有其無法克服的缺陷,由於開設的選科組合類別少,所以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選擇需求,對於小規模學校尤其如此。

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2、“小走班”模式

所謂“小走班”模式,是指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即將三門或兩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生走班教學。具體又分為“優先三科成班”和“定兩科走一科”兩種方式。

(1)優先三科成班。是指依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優先將三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其次將兩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最後組成一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級。其優點是可優先滿足選科最多學生的需求,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班級,便於這些班級的管理;同時對於兩科和一科相同的行政班,採取走班或拼班的方式完成教學,其缺點是,可能需要調整部分人數較少選科組合的學生的志願。相對來說分班不夠公平,排課有一定難度。

(2)定兩科走一科,是指兩門選考科目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以及兩門選考科目和其他科目在行政班上課,剩下一門選考科目在教學班上課。其優點是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走班;由於只有一門選考學科需要走班教學,可避免因走班過多導致教學秩序混亂,同時有利於在行政班中實施對五門學科的評價。其缺點是高一時成立的行政班需要重新組合,會增加走班的難度;按教學班教學的選考科目的學生作業收發較困難,該科目教師組織和開展班級輔導較難。

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3、“大走班”模式

所謂“大走班”模式,是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可以保持高一行政班不變,三門選考科目所有學生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全部滿足學生的選擇進行走班,由於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變,教師從高一開始任教至畢業的學生不變,有利於學校對這三門學科教師進行評價,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其缺點是每個學生一般需要在一個行政班教室和三個教學班教室上課,每次上課都需要攜帶不同的學習資料及用品,不便於班級管理;對選考學科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較難,不利於調動這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選考學科的作業收發較難,教師進行班級輔導的機會減少,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學校課程安排比較繁雜。

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4、“全走班”模式

所謂“全走班”模式,是指語文、數學、外語和“7選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過走班完成教學。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選擇進行走班,給學生提供最大自由的選擇權,讓學生選擇老師,符合學生個性化、分層次的選課需求。

這種模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如教學管理難度最大,對學科教師的教學質量較難評價;學校課程安排最繁雜,需要較完善的軟硬件系統支持。

乾貨——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課走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