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小易被這條新聞驚呆了:

正月十三凌晨,遼寧東港漁民聚到海邊,舉行一年一度的祭海活動,漁民花費12萬元打造一座“金山”,看看這效果: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一位漁民大哥還認真地說,

當上船長時會掙得很多,最多的一年能掙兩三百萬,所以,拿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祭海求個順順利利,是應該的。

花十幾萬換來年入百萬,小易覺得很值!

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迷信”,其實小易不這麼覺得,因為現在很多民間的祭祀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受到政府的保護,比如,2006年5月20日,媽祖祭典民俗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一時間被收錄的還有大禹祭典。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祭祀活動可以追溯到商朝,除了祭祖,祭祀的作用主要是“求風調雨順”,例如某地多年不下雨,糧食歉收,大夥就會組織祭祀活動向上天“求雨”;黃河長江邊澇災頻繁,當地民眾也會獻上祭品,祈求“河神”保佑。

這種祭祀行為,其實反應了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民們依賴大海豐富的資源生存,理應對大海心存敬畏和感激,況且,海上作業不確定的因素很多,花錢買個心安理得,似乎也無可厚非,正如那位漁民大哥所說,“拿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祭海求個順順利利,是應該的”。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人不能一直索取,應該懂得付出,這種付出,一指“回報”的意思,現代社會中,人們工作獲得金錢,同時也要建設社會,回報社會。付出還有“流動”的意思,我們常說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讓金錢流動的方式,有進有出,錢才會越滾越多,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富人的錢都是流動的,退一步說,即便是借錢,也講究”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固守金錢,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坐吃山空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你們以為花12萬祭海就很“壕”了嗎?

當然還有更誇張的,莆田市民在大年初八的晚上,會不約而至地到石室巖寺內上香,因為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日,人們為了討個好彩頭,還會進行善捐,石室巖寺的功德榜上,最高的捐款數額竟然達到了86萬!

一出手就這麼大手筆,活該你有錢!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不管是各路仙家還是各家廟宇,都希望自己香火鼎盛,信眾廣泛。

小易當然不是說仙家們流於世俗。

信眾們信奉某一個仙家,或者是到某一個寺廟參拜,其實信的是一種“真理”。

正因為我們認同這種“真理”,才會去參拜和篤信,所以說,佛爭一炷香,爭的不是香,爭得的是自己的“真理”能夠廣泛傳播。

人們“燒香拜佛”,無論是求健康平安,還是求事業財帛,亦或是求婚戀嫁娶,其本質上也是一種“索取”,那麼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付出一點,也是理所應當。

別人扔十幾萬換來年入100萬,現在知道為啥你掙得少了吧

一元是功德,一萬也是功德,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只要心誠,每個人的願望都能被實現。

不過話說回來,捐功德的多少不也正是“心有多誠”的直接體現嗎

從心理上說,那些捐功德越多的人,對於所求之事有著極大的慾望,這種慾望也會轉化成進取的動力和自信,如此說來,他們能夠掙大錢,也就無可厚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