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來西安的第17個月,西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王永康來西安的第17個月,西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3月份以來,幾項排名數據讓許多西安人欣喜萬分:西安榮登新一線城市第6名,省會GDP名義增速全國第一,中國精英城市12強……以至於QQ大數據發佈的《2018全國城市年輕指數》並沒有引起多少人關注。

城市之所以為城市,不僅有城,還有人,有了人才有了城,年輕人多了城市才有希望。這個報告中,西安排名全國第12位,較去年排名增長6位,遠遠高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說明更能撩動年輕人。

今天,超過8億中國人在城市討生活,其中一多半為年輕人。他們多數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山東半島、長株潭、成渝、關中、哈長等12個城市群。

王永康來西安的第17個月,西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報告基於QQ 7.83億月活躍用戶,以15~35歲年輕群體為研究對象,根據城市年輕人口占比波動、2017年全國城市年輕指數等多項數據加權計算得出,反映了年輕人在城市選擇方面的偏好和趨勢。

從具體城市看,貴陽以88的城市年輕指數超越深圳市,一躍成為全國“最年輕城市”,而深圳(87)與玉溪(86)則分列第二、三名。值得注意的是,南昌、蘇州、武漢、鄭州、杭州、南寧、西安等城市的年輕指數均高於“北上廣”,其中西安較2017年提升了6名,位居全國第12位。這個現象可以粗略地說明,年輕勞動力正從東南沿海城市流向內陸交通樞紐型城市,這些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具備勞動力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排名與前幾次的城市排序有類似之處,給出的一份城市發展競爭力、吸附力和發展潛力的綜合評估。

王永康來西安的第17個月,西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西安城市年輕指數的大幅度攀升,背後反映出的是戶籍政策釋放出的紅利,吸引了大批人才的落戶。

2017年以來,大西安的人才新政,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2017年全年落戶西安人數25.74萬人,按照戶籍新政落戶13.95萬人,其中,學歷落戶共11.4萬人,佔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81.78%。

來自西安市公安局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5月14日,全市共遷入40餘萬人,其中,博士以上781人,碩士研究生11218人,本科近13萬人,大專8萬多人。學歷落戶佔比達到66%。這表明在西安落戶的人群主要是依靠學歷的人才,這使得西安更具創造力,也更具活力。

而支撐年輕人奔赴西安的基礎是西安提供的發展機遇。去年以來,得益於“菸頭革命”“廁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的持續推進,西商大會、硬科技大會的召開,京東全球物流總部、阿里巴巴絲路總部、騰訊小鎮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吉利、寶能新能源汽車基地先後落戶,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西安先後出臺了《“創業西安”行動計劃(2017-2021)》《西安市支持創業的十條措施》《“5552”眾創載體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人才創新創業熱情有效釋放。

此前BOSS直聘發佈《2018 旺季人才趨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工作首選城市為北上廣的18-35歲青年勞動者比例迅速下降,從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選擇新一線城市的青年勞動者比例直線上升,選擇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比例也較2015年翻倍。

業內人士分析,青年人群的城市選擇和流動方向,體現出區域經濟的進步。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後,西安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不斷髮展出有城市特色的產業集群,並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再加上一線城市生活成本的影響,雙向促使人才向西安的流入。

顯然,西安已不再是那個西安,隨著區域地位、投資環境等諸多要素影響,人口、企業、成本、機會,已悄然變化。

2016年11月底至現在,永康書記來西安已經一年半時間,西安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機遇之城2018》中,西安排名第六;《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中,西安與北上廣等並列,成為全國精英城市之一;《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西安超越天津、南京,排名第6位;《2018中國營商環境升維百強榜》西安進入第一方陣,位列第11名;2017年全國26省會城市GDP排名,西安位居26個省會城市第8位,名義GDP增速全國第一……西安做到了“發展才是硬道理”。

從“西安年·最中國”到“春滿中國·醉西安”,再到五一城牆千餘架無人機時光盛典,一波波的 城市營銷活動,讓西安始終佔據抖音首位,成為真正的網紅城市。

王永康來西安的第17個月,西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不過長安君也注意到,在這個排行榜中,同處西部,比西安更偏僻的貴陽超越“年輕之城”深圳,榮登榜首,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但仔細分析後也不難理解。隨著大數據的蓬勃興起,正在全速駛向“中國數谷”的貴陽,正形成自己特有的人才“磁場”。2018年4月2日,貴陽印發了《關於創新產業人才集聚機制助推大數據大工業大招商行動的十條措施》,這十條措施號稱是貴陽“史上最強”的求賢令,主要針對集聚產業人才、激發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從改革創新機制角度根據本土情況“量身制訂”。由大數據產業帶動大批年輕人才湧入,作為新晉的全國“最年輕城市”,貴陽的“逆襲”案例,或值得西安思考。

另外,西安還與南昌、蘇州、武漢、杭州等城市有著不小的差距,說明大部分年輕人依然喜歡南方城市,一方面是空氣與環境較好,二是看重城市的配套。比如,西安的教育不均衡導致的入學難,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導致的看病難,房價過快上漲、公租房過少導致的住房難,公共交通覆蓋面有限導致的出行難,以及西安一些企業內部還是存在著氛圍暮氣沉沉、資歷為重、管理思維老舊等方面的問題。

本地媒體華商報曾對不打算落戶西安的大學生進行調查,21%的人認為大量人口湧入房價上漲、擔心買不起房,沒有配套優惠政策、吸引力不夠;20%的人認為政府還應解決公共交通運力不足、出行難、交通擁堵的問題。

長安君認為 :

這些問題的確是不能忽視的,優秀年輕人才是西安的未來,相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是更為緊迫且有難度的事情。這些都在不斷考驗西安的智慧和魄力。眼下當務之急是,儘快補齊城市配套中的短板,為優秀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培植更厚的土壤。當然,我們也知道,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時間的,對於未來的西安,我們是期待的,放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