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时,你遇到过的哪些患者令你至今难忘?

用户4474589971

电击30次,又遇电击数次!

大概是2000年初,一个嗜酒如命的中年男子,因晕厥入院,入院后住CCU,即心脏重症监护室。

监护很快就发现,患者恶性快速心律失常,一发作,患者就阿斯综合征,就抽过去了,推利多卡因,胺碘酮都无效,反复发作。前前后后一共电除颤三十余次,患者皮肤都快烧焦了。每次电击后,患者都清醒,清醒后患者望着女医生,乞求的目光。


正讲着过瘾,突然急诊打电话,说会诊,主任让我先去看。恐怖的是,到急诊后,胸痛患者,反复室速,反复电除颤,我一头雾水,还没来得及想清楚,急诊医生已经把主任叫到了,主任立马说静推倍他乐克,护士立即执行,推完后患者马上平稳,不再发作,立即送往导管室,打通血管,安返病房。主任在手术台上告诉我,这一例属于交感风暴


我是小王医生,一名心血管医生!

谢谢您的倾听!和关注!

如有疑问❓请您 。


心血管王医生

多年前,我才27岁。那个时候我还在神经外科当住院医生。

神经外科,大家知道的,晚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又凶又险的病人。不是车祸就是脑出血,生离死别是常有的事情。每天都是在家属的眼泪中和哭喊中渡过,救活的人不少,没救活的也不少。

27岁那年,我值班遇到了两个27岁的同龄人,令我感慨万千,至今仍然无法忘记。

1.27岁的哥哥和18岁的妹妹

七月中下旬的某个晚上吧,急诊科送来了两个车祸病人。一个是27岁的哥哥,锁骨骨折,脸上有外伤,意识清醒,没有大碍。他大哭着求我们救救他妹妹。18岁的妹妹重型颅脑损伤,送来时已经双侧瞳孔散大,香消玉损,我们已经无能为力。

当天小姑娘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亲哥哥得知消息后高兴地从外地赶回来,带着妹妹吃宵夜,期间喝了酒。酒后开车回家途中撞上了隔离带,副驾的妹妹没有系安全带,重重地飞了出去。哥哥因为系了安全带,没有生命危险。

18岁,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本来准备开始一段美好新时光,却因为不遵守交规,永远的消失了。她的哥哥,我相信这辈子都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因此,请一定遵守交通规则,拒绝酒驾,害人害己。

2.没能见到自己孩子的27岁父亲

病人27岁,脑出血,检查发现脑袋内有多个非常细小动脉瘤。动脉瘤是什么,就是脑袋内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破裂,一破裂就是大出血,分分钟要人命。现在这名病人脑袋内已经有一枚动脉瘤破裂了,不过还算比较幸运,出血量不多。他除了头疼以外还没有其他症状,人也是清醒的。不过鉴于情况严重,所以还是收在重症监护室。

陪他的家属有他的父母和他的老婆,挺着大肚子,估计有八九个月大了。当天,主任,我和病人的父母进行了详谈。主任经验丰富,已经料到了这个疾病的凶险程度,因此谈话前他要求我谈话要谈重一些,一直谈到死。

在谈话中我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告诉了二老,而且我谈的非常严重,告诉他们这种情况随时有可能第二枚血管瘤破裂,一旦破裂,我们束手无策,病人可能会直接死亡。

他母亲听完直接瘫软在办公室。父亲老泪纵横,反复求我一定要救救他们的孩子。。。。。。

鉴于患者的妻子怀有身孕,因此我只是单独轻描淡写的给她讲了讲情况,并安慰她没有问题,一切会好。(这后来也给了我教训)

他告诉我:“这几天在这里面,我想了很多问题。我想了很多生与死的问题,我还给我孩子想了很多名字。还想了以后出去怎么赚钱,思考了人生。觉得在这里面也挺清净,出去父母老婆又要烦了”

我当时还笑他,一个脑出血把你出成哲学家了。

中午上手术,碰到患者父母和他老婆,通知他们下午四点探视时就可以把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三人非常开心。

下午手术中突然接到电话,27岁的患者突然不行了,值班医生告诉我患者颅内的动脉瘤又破了,而且不止破了一处,脑疝,没法搞了。

主任说他去和家属谈后面的事情吧。

晚上手术完回到重症监护室,他父亲递了一只烟给我。母亲和媳妇蜷缩在楼道里,显然是已经哭的没有气力了。

由于之前就把情况跟父母谈的很清楚,所以父母没有问太多为什么。但是我当时并没有给他的老婆认真讲

他老婆看着我,吐出三个字“王八蛋”

不抽烟的我狠狠扎了一口烟。

我也感到惋惜,我也感到悲伤,一个同龄人就这样逝去。这个年轻的女人怎么办?她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这个孩子未来的命运会是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我初到神经外科时,跟在主任一组,他是脑血管病专家,介入手术高手,全国各地都请他去手术。我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总觉得他的口头禅非常搞笑。

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病啊,都是命,治好了你不用感激我,治不好,你也不要责怪我,都是命”

后来我深刻理会到,这句话与其说是在安慰患者,不如说是在安慰自己。

有时候,再强大,再努力,也是无力回天的。

在命运面前,人终究还是很渺小的,哪有那么容易胜天半字棋。

另外说一句,我认为把术前谈话谈的很重是一个好医生应该有的良好习惯。这并不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一个重视、畏惧手术风险的医生才有可能避免由于马虎大意、轻敌导致的失误。除非有百分之两百把握,我是不会给病人拍胸脯的。我觉得做人也是这样,在生活中,那些喜欢动不动就拍胸脯,保证没问题的人,我是比较怕的。


上一张图吧,27岁那年当医生的自己。那个时候好年轻啊。


人体探索者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最难忘的莫过于病人,特别是典型病人。

至今想来,确实有这么一个患者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十好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仲夏闷热难耐是人所难耐的,我在那年还处于需要去急诊轮值夜班的年纪。就是这么一个天气预报最高气温首次突破38摄氏度的一个夏天夜晚,终于夜色的降临给白天的上海带去了些许暑气。

正在这时候,仿佛出现了一刻空档,正想着脱下口罩喝一口水,没成想诊室门口来了一对母子。母亲大约40开外,中等身材,儿子倒是挺高,大约有4750px以上吧。母子两进来后母亲就让儿子坐在我座位对面患者的椅子上,然后就开始诉说来由。

我顺手接过母亲递过来的在外院就诊的病历本,看了一下,外院写着挺明确: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唑啉2g静脉点滴了3次。也化验了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很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接近90%。想着应该没啥问题呀,不管怎么既然人家来了,那也得接诊呀。

于是我就按例用压舌板打着手电看了一下病人的咽喉,确实扁桃体已经3度肿大了,上面满布黄色脓性分泌物。用听诊器听了一下患者肺部,只有听到呼吸音略粗一点,不过听诊器放到心脏部位的时候,却很惊讶地听到了呼呼吹风样的收缩期杂音。

于是就问了一下患者的母亲是不是有什么心脏疾病,这位母亲也是很肯定地回答我说:“没有。我们家孩子还是中学篮球队的呢,身体平时好着呢。”

接着就写了病历,开了一张化验血常规的单子,嘱咐患者去化验一下。患者结果化验单,答应了一声,站起来正准备往化验间走的时候,就在那么一刹那的时间,患者就猛然在我面前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这时候也是我当时年资尚浅,被患者这么一倒地给吓呆了,患者的母亲也给这么一下吓傻了。说时迟那时快,正好这档口另外一位急诊值班医生路过诊室门口见到了这一幕,马上一个箭步抢上来,半跪在地上检查了一下患者的瞳孔和颈动脉,就呼喊起来:“快推抢救车来!”

接下来就是一阵心肺复苏按压以及推注强心针等,此处按下不表,只说大约1个小时后,虽然在场医护人员尽心尽力地足足抢救了1个小时,但是依然无法挽回这年轻的生命。

在宣告死亡后,我填写死亡证明单的时候,偶然间瞟了一眼刚才还听诊的患者尸体,发现抢救间的慌乱把患者的鞋子弄掉了,露出一双挺大但瘦长的脚,“蛛状趾!”见到这样典型的体征,我才恍然大悟刚才听到的心脏杂音原来指向这么一个猝死原因——马凡综合征!

经此一例,再也忘不了马凡综合征的经典体征和那在耳边挥之不去的心脏杂音……


懒道人

大概是夜里21:00左右,急诊送入一位四十来岁的女性患者(具体年龄记不太清楚了),以发现血压升高2+年,头晕3+小时入院;患者送入病房安顿后,护士测得血压200+/120+mmHg,带教老师便说:“你自己先处理,医嘱下好后拿来我看。”,于是自己单独的面对患者(上个科室的带教老师都会跟随一起询问病史)询问病史,并且开立医嘱。

记得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思维很混乱,并且跟着患者的思路在走,问病史花掉大量时间,带教老师便过来补充询问,在老师询问的过程中才发现有高血压病史出现头晕有很多鉴别诊断相关的临床症状的询问都没有问到,并且感觉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也会运用许多技巧让患者跟着他的思路走。

带教老师拿着另外一张医嘱单飞快的开立医嘱并交代护士注意事项后,开始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顿,然后给我从专业上、处理临床问题的技巧上等方面上了一课。

这一课让我深切的明白,为什么叫医生为[临床]医生,那就真正的要在患者的“床边”去,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处理才能有收获,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从那以后的每一个病情不是很紧急的患者带教老师都让我自己从询问病史、开立医嘱、交代护士注意事项、书写病历、签写医患沟通等整个流程都独立的去做,他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补充和指导,这让我成长的非常迅速。

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谢遇到这样一位带教老师,现在他已退休,但在遇到一些棘手的临床问题时仍常常请教于他。

【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小医生陈鹏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治愈患者的疾病。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重新拉回来。

工作这么多年,已经记不清救回过多少人了。但是真正那种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看起来几乎没有希望的病人,能让他起死回生,这种机会并不多,一旦你能救回一个,那种NB的感觉能让你记一辈子。


我就说说我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救活的第一个病人吧。(貌似大家都是第一次的印象最深。)

那个时候我刚工作不久,晚上在急诊室值夜班。深夜3点多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男性患者,主诉是间断胸痛,有点喘不过气来。陪同一起来的家属只有他的老伴。

由于持续的工作,我已经头昏脑胀,感觉思维都有点迟钝了。也没有详细地查体,就嘱咐患者赶紧先做个心电图。我自己则抽空去值班室喝口水。

心电图就在抢救室做,患者只需要走几步到床边,有专业的护士操作,我很放心。可是我的水还没喝到嘴里,就听到护士突然高喊我的名字。出事了!

等我狂奔到抢救室,只见患者倒在检查床旁,四肢抽搐。----癫痫发作?

还不等我思维转过来,患者马上呼吸又停止了。----是猝死!

第一反应是赶紧把患者抬上床抢救!可是患者体重可真不轻啊,家属老太太是指望不上了,小护士也没什么力气,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神力,一下子就把患者弄上了床。“快拿除颤仪!”

除颤仪倒是拿得快,选择能量,马上电击。啪地一下,病人全身一弹,随即我闻到一丝烤肉的焦香味。囧囧囧!!!导电糊没涂够!

但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持续胸外按压,同时呼叫人员支援,准备气管插管,开放通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说实话,之前做心肺复苏抢救也挺多的了,但几乎都不成功。住院的患者发作多半是疾病已经到了晚期,没有办法救治。门诊患者等送来也都已经错过了抢救时机。这一次,我本来也没报什么希望。

可是15分钟后,心电监护上逐渐开始出现了稳定的心律,再过了一会儿,患者的呼吸也慢慢恢复了,然后,患者竟然完全清醒了,问发生了什么事。

“发生了什么,你刚刚到鬼门关里转了一圈,你知道吗?”我心里暗暗地想。


现在回想起来,真心觉得当年很稚嫩,现在看待这些抢救都已经很平常了。但是自己也从来都没觉得有什么NB的地方,人的生死,都是命里安排好的,我们只不过是把一些插队的人找出来,拉到后面去重新排队而已。


ZKpub

看到这问题,我的思绪很自然的回到了在我读研究生期间的时候,我在值夜班的时候发生的一例让我非常难忘的术后出血引起休克抢救的患者。(故事有点长看完可能需要三分钟哦)

这个病例为什么会让我印象深刻

1、主要是教会了我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定要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患者是同一个阵线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病魔。术前仔细和患者沟通手术风险,取得了患者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术前的谈话非常重要,意外情况谁都不愿意发生,虽然发生概率小,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要么就是不发生,一旦发生却是100%的行为,而这时候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让我们医生放手施为,全力抢救患者,不会耽误抢救时机。

2、因为当天晚上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继续查房,做了三台手术,直到下午4点手术结束后,查完房开完医嘱才回去,晚饭也没来得及吃,直接睡觉。

我想是因为太累了才印象深刻,又或许是因为免去了一次急诊手术的庆幸才难以忘记。


外科小木匠

难忘的夜班患者太多太多,讲一个差点死掉的18岁姑娘吧!


夜班,在晚上7点右左,同事的8个月儿子来科室,我抱过来给撒尿时,宝宝大便在我的工作服上了,大家开玩笑说,“今晚要赢钱”,一句玩笑话,真的当晚我和护士各收到了50元现金红包(也是一辈子唯一的病人送的红包)!当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多元呢(哈哈)。


在夜里12点刚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看到几个大汉背了一个穿色黑连衣裙的患者,后面跟着2个小姑娘。急忙把患者放到床上(没来得急放床单),眼看患者口吐白沫,面色恢紫,呼吸停止,我立即捞起患者的裙子(汉子们还有点不好意思),又立即分咐汉子们帮忙往上捞,把胸部露出后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护士立即吸氧,输液,慢慢地,患者面色好转,呼吸心跳恢复了,但是患者仍深昏迷,没有任何反应,瞳孔反射消失。


患者瞳孔针尖样缩小、光反应消失,我立即警觉起来!有机磷农药中毒?不是的,没有任何气味。脱水?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又仔细问,听说患者18岁,平时找钱给男朋友用,男朋友要买保健品给她,她有妇科病,增强免疫力什么的,患者还叫这两个姑娘吃,但这两个姑娘没有吃。



难道是毒品中毒?


另外的2个小姑娘忙回宾馆拿钱更是塞给我和护士,说是感谢我们抢救即时,要是在大城市(90年代),患者会被担误时间死亡的,她们就可能就有不小的麻烦。

到了下午,患者醒了,述说全身乏力,之后3个姑娘偷偷的走了。也许是怕我们问及毒品的事。毒品害人不浅,现在仍在毒害人们,有多少人因毒品而失去生命。大家爱惜身体,珍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余千兰

以下内容来自一位妇产科医生:

“你不能再这样怀孕了,不然你的子宫可能就保不住了。”

“可我要是不怀孕,那我还要子宫干什么呢?”

妇产科的急诊夜班除了接诊孕妇,来看诊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阴道出血”和“下腹痛”。每个人都说,妇产科是最能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爱情亲情以及各种悲欢离合的地方,而急诊则更是呈现世间百态的地方。

接诊过的急诊患者,病情各异,但有一位患者却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暂且叫她A吧。

医生建议手术修补瘢痕,但还没来得及考虑手术,求子心切的她这一次再次怀孕,当看到B超单上的“瘢痕妊娠”四个字时,一方面她深知病情的严重和危险性,另一方面,饱经命运捉弄的她却又显得无比淡定和从容,坐在我的面前,虽然承受着生理上的腹痛,但不疾不徐,细细跟我讲述她的遭遇。

凌晨一点,在慌乱嘈杂的急诊,我拿着B超单,看着坐在我眼前的A,不敢想象她是如何承受住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这样一个急症并没有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安慰和关心她,我快速收回思绪,再次详细询问了目前的阴道出血量和腹痛的进展情况,立刻申请了急诊的阴道彩超,明确胎囊的着床位置以及瘢痕的厚度。

不久,当拿到彩超结果后,显示确诊瘢痕妊娠,并且有胎心,孕囊凸向膀胱。这时候,A的阴道出血还在不断增多,腹痛也在加重,一切的证据表明必须急诊处理瘢痕妊娠。最后,紧急联系了放射介入科,为A做了子宫动脉栓塞,出血逐渐减少,24小时后再次清宫。

当再次见到A时,她已经做完清宫手术了。她恢复得很好,和最初在急诊见她的时候一样从容淡定,但脸上却多了一些放松和笑容。作为医生,我向她叮嘱了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谈及怀孕的时候,我顿了顿,“你不能再这样怀孕了,不然你的子宫可能就保不住了”。

她脸上掠过一丝疑惑,但又异常坚定地回答我,“可我要是不怀孕,那我还要子宫干什么呢?”我像是被她绕进了一个怪圈,一时间却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她笑了笑,“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我在下次怀孕前会去检查子宫瘢痕的,谢谢你们”。

后来A顺利出院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她是否拥有了自己的宝宝?我希望那一次急诊是命运给她的最后一次玩笑……


春雨医生

夜班的时候,最难忘的患者是实习时在急诊外科的第一次夜班遇上的第一个患者。



在轮到急诊外科之前,宿舍里都在传播着急诊外科各种血腥的传说。断手断脚司空见惯,有被铁棒插入身体的农民工,或者被筷子插入嘴巴直抵大脑的小孩子,也有腹部刀伤肠流满地的……反正除了尸体,所有还没有被审判为临床死亡、还有抢救余地的,通通送到急诊来。


在准备和带教老师值第一个急诊外科夜班之前,我已经做好一切心理准备。经过一番心理修炼,努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在任何血腥面前都心静如水的冷血动物。



我在想象我遇到的第一个急诊外科患者该是什么样的患者呢?

刀伤?枪伤?……也许只是个鱼刺卡喉咙的患者罢了。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虔诚的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只差去寺庙上柱香了。


我设想了一百种故事的开头,却猜不着故事的结尾。

当晚遇到的第一个患者只是普通头部外伤患者,钝器击伤,意识清醒,头皮出血,血洒一地。带教老师给患者消毒、缝合伤口,我在旁协助。


患者不是一般的患者,正是本院的一名内科医生。



我顺着指令,不时递给老师不同型号的缝合针头。针头尖锋在灯光下仍发出无法掩藏的寒光……



悬壶小儿科

我是icu医生,icu的夜班常常充满未知。有一次,一个产妇,因为出血住进icu,结果改变了家人的人生轨迹。

熊猫血,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生都被保护,医生也建议不能怀孕。后来偷偷恋爱,结婚。家人自然也不接受这婚姻,更加不允许她怀孕。结果婚后很快就怀孕了。

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不断渗血,后来全身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发生dic,严重休克,虽然需要大量输血,血库却无血可用!全省动员也没有。

产妇丈夫一家都希望产妇能够得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也无能为力。

而产妇姐妹父母,在产妇床边向产妇承诺要尽全力帮助她,而在医生这边却签字放弃所有的抢救。

而当时给产妇使用的一种凝血因子,是高值药品,似乎一天的费用都需要五位数……

最终产妇在下半夜心跳呼吸衰竭抢救无效。

当时和家属谈话后,几个年轻医生几乎崩溃,有一个女医生更是认为女人一生太卑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