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一幅書法最重要看哪裡?

小谷君

書法作品是書法家精神、氣質、學識、修養的 再現,它所積澱的是書法家的歷史觀念、心靈活動,會使高明的欣賞者進入 到往昔的環境、靈魂的交流、濃郁真摯的情懷氛圍之中,去感受 聯想並享受作品賦於他的一切。這種心靈的互相碰撞,能產生出新的思維火花,於不知不覺中提升欣賞者的精神境界。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欣賞書法。

欣賞書法需要有正確客觀的態度和審美觀念,具備一定的書法知識與書法實踐和,掌握豐富的審美知識的修養和審美方法。就審美方法方面有具有如對作品的整體感受力;欣賞的綜合體驗素養;以及博觀比較的方法知識。從書法藝術的欣賞過程來說要有直觀觀照,領悟品味,超越暢神的“無形之象”的欣賞能力。

如象古人《永字八法訣》那樣的意象和或者說品出書法的法勢意的素養。


涉及到具體的書法鑑賞。初步我們要看點畫、結構、章法技法方面是否到位,主要通過閱讀欣賞作品的筆法,筆力或氣韻如何;還有書法作品的形質表現是否到位。還有作品表現出的意象、意境如何。作品的師承關係與得和失方面的問題等。

再往更深層次上說還有看作品體現出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性情品格。還要了解作者的人品與書品等。


翰墨書道

書法,好看就好

書法鑑賞是一個最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兒,但凡是中國人,都有一個“書發眼”,哪怕是農村老頭老太太都有一套自己所認為的書法鑑賞標準。而且,每個人都很篤定地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那麼書法鑑賞到底著重看哪裡?姑且把書法比做美女,要著重看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章法,猶如身材。所謂章法就是就是一個書法作品整體形象。比如說楷書,最好是縱成列橫成行,字與字之間的間隙勻停大方,行草書要體現出動感與氣勢。如果說把書法比作美女的話,章法可以說是一個書法作品的身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適宜遠觀。

第二,結體,猶如容貌。這個結體是指作品中單個字,這個字有沒有出處?大小、長短、粗細、輕重、疏密、向背、開合等是否合度?這些都是結體的重要標準,可以說結體猶如一個美女的面部容貌,如果說章法適宜遠觀的話,結體則更適宜近看。

第三,線條,猶如氣質。書法說到底是線條藝術,因此書法線條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書法作品中線條的濃淡、乾溼、枯潤、疾徐是否適宜,也是書法審美中一個重要標準。而且這個線條質量最能表現一個書法作品的神采,所以如果要把書法比作美女的話,線條就是這個美女的氣質。

當然除了章法、結體和線條之外,一個書法作品的用紙、用墨、用印,也是可觀之處。當然這些與書法創作者的水準關係不大,所以同理,如果把書法比做美女的話,這幾項就是化妝。

當然,即使把書法當美女來看,環肥燕瘦,各有各的喜愛,總而言之,喜歡就好,哪怕說不上來細化在什麼地方。


書法雅集



(王羲之書法)

書法的功與性與書法欣賞

文/大悔憶智冰

書法欣賞,無非從“功”與“性”兩方面入手。

據我的理解,功,基本功,功力。

握筆運筆,提按頓挫,永字八法,行氣章法,謀篇佈局,這是基本的,必須的,至於功力到家和功力深厚,需要時間,需要許許多多的實踐和見識,是欲速則不達的。

性,性情,性靈。前者相對較易,後者很難,很多人終身不能到達。



(黃庭堅書法)

沒有情感和思想的字是機械的,無法完成深度的審美交流,而一味任情適性則極易失去書法書寫的本質,書法的情必須要由書寫來表達,否則就是圖畫就是胡塗亂抹。在這一點上很像寫格律詩,所謂“四聲八病”,那是不能犯的,書法的“蜂腰鶴膝釘頭鼠尾……”這些毛病也不能犯,更不能大刷小做,故意出醜,西方現代派繪畫一般!當然,如林黛玉所言,只要意思極好了,偶爾犯規也是可以的,這是物極必反,而不是無知妄為。

性靈,是脫離物質世界的,頭腦裡的仙境,用書畫來表達,而用書法表達最難。

“性靈”的解釋很多:

1.\t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

2.\t性情

3.\t智慧,聰明。

而愚以為,關鍵在“靈”,即靈氣。



(大悔書法)

我曾經說,文學無非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片誤解的奇觀。

作家是不懂得物質世界的,在這一點上,作家連一個市井小民也不如。而作家藝術家在形而上的層面獲得心靈的無限自由。

書法史上有兩個舉足輕重的瘋子。



(楊凝式書法)

“俗書只識《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這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讚揚五代時書法家楊凝式的詩句(《山谷集》卷二十八《題楊凝式書》),楊風子者,楊瘋子也。



(題匾大字)

這詩大意是說,很多人學習王羲之,不能入門,而楊凝式楊瘋子似乎與書聖的心相通,下筆便有《蘭亭序》的神韻。

楊凝式在書法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前啟後的人物,蘇黃米蔡“宋四家”都深受他的影響。

另一個是“瘋癲”到殺妻的徐渭,傳說別人訪他,不願見的,他就緊推柴門,高呼:“徐渭不在!”

(賈平凹書法)

有人概括徐渭的悽楚生平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

徐渭最擅狂草,用筆縱橫散亂,常人很難看懂。

他“超越了時代,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由於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與眾不同,所以他們的遭遇自然與眾不同,由於遭遇與眾不同,越發加深他們對世界獨特的理解和人們對他們的不理解。

於是他們在這裡開闢出一條心靈的蹊徑,曲徑通幽,把書法審美引向更深的文化和更高的層次。



(李白書法)

功與性的關係,務必妥善處理。所謂聰明絕頂,往往就有人寫“聰明字”、“文人字”。無論如何,“性”必得用“功”來表達。作家要有語言的功力,書家、畫家要有書寫繪畫造型的功力,像範曾大師那樣全無八法功力,甚至點畫不能中鋒,用墨毫無講究,他的字只能當畫來欣賞。



(醜書)
總起來說,一般人欣賞的是書寫的出神入化,即書法的技術、功力層面,有書法基礎的人則欣賞功力約束之下的個性、靈氣和思想感情、教養、修養和不凡見識。
:
(有學問的字)



(徐渭書法)
愚以為二田書法,太技術,而無性靈,尚須讀書;流行醜書,是太性靈,無功力,尚須臨帖。

大悔憶智冰


書法作品最重要的看哪裡?我覺得這還是要看人來。

為什麼說要看人來呢!首先,因為不同的人因為對於書法掌握的程度不一樣、眼見也都不一樣。

所以,有些書法作品表達的太高級了的話,剛剛入門的書寫者是找不到、看不到重點、也就是審美不到書法作品的美。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不同程度的學習者所追求的美也是不一樣的,不同階段的重點肯定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覺得一幅書法作品,最重要的幾個點有章法、結構、筆法、神韻。

章法呢,就是佈局。是雜亂無章的佈局、還是有條有理的佈局、是規規矩矩的佈局、還是毫無約束的佈局,這些都是章法。

並且不同字體的章法佈局也是不同的。楷書有楷書的佈局、行書有行書的佈局等等。還有章法也是跟你所用的紙張大小、形狀也有關係的。


結構就是字的字形了,欣賞一副書法作品的時候,每個字的字形處理怎麼樣,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元素。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式。比如說篆書就是逆入平出,而有的楷書就是露鋒起筆。總之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書法作品,筆法也很重要。


神韻就比較高級了,真正的藝術肯定是表達、抒發著某種情感。真正的書法家肯定不全是在做一件技術上的東西、不單單在寫字,肯定有種玄妙的東西。


神韻是需要不斷的通過字表面的東西不斷深入才能看到作品真正內在的東西。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需要看人來。你需要什麼、你覺得什麼對你最有用、最重要那就是最重要的。畢竟,書法是與人相關人文藝術還是帶有主觀能動性的。


披滋

鑑賞一幅書法的好壞優劣,究竟應該注重哪一點,或者那幾個方面,才是正途呢?

常常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一、有的人對書法人云亦云,只看寫得漂亮不漂亮,其實,只切中了書法的一個方面。

二、有的人不懂裝懂,只看作者的名氣和頭銜。要知道,和其他藝術界一樣,書法界也有混飯吃的,也有濫竽充數的。有的恰恰是名頭越大,字越不一定寫得好。

三、有的人步入誤區,只看書法裡有沒有古人的筆跡和影子,說這裡是王羲之,那裡是黃山谷,甚至牽強附會。殊不知,如果寫出的字,在精氣神上沒有古代書法家的真髓,光是表面像,恰恰說明,是亦步亦趨的結果。

那麼,我們就清楚了,看一幅書法作品,最重要的是要看作品的內在精神,和書者的藝術情懷。在諸多的藝術要素裡,很多方面都很重要,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作品的神韻。


就像看人一樣,首先看長相,主要看氣質。

神韻,也就是作品的藝術趣味,或者叫品位。

古人論畫時,歸結為一個詞,叫氣韻生動。

看一幅書法作品,首先看品相。

也就是先看長得怎麼樣?

結構如何?筆法如何?有沒有功力、

沒有動力,字就容易寫得吃力。

如果筆法、墨法、章法,基本上都過關了。

再看書法作品的內涵,再看書者的思想,和意欲表達的藝術訴求。

也就是開頭說的,最重要的,是書法的內在精神風貌。

也就是神韻。

一個書者的文化修養,藝術造詣,精神修煉,內涵塑造,功力積累,

都能夠在他的書法作品裡得到體現,當這些東西,都能夠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

再加上作者在創作時迸發的藝術靈感,或者找到了創作時的非凡激情,才有可能誕生一件令人滿意的書法藝術作品。

離此,別無他途。


手機攝影藝術

如果談到書法鑑賞,首先我們自身需要有一定書法專業知識的素養,負責,談不上鑑賞。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需從用筆、結字、章法、墨法四個方面著手。當然,這只是對於普通作品的鑑賞,對於真正的經典作品,還應考慮到其文人氣、情緒、人書合一(毫無做作感)等等。下面我們分別論述。

關於用筆:這要看一幅書法作品的用筆得古人法帖幾分,如果毫無古人筆法可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我的臨古作品


關於結字:這要看一幅作品的結字是否妥帖,如過於侷促、過於開張,處理無理性、無從古人法帖處取法,依然可以忽略。

關於章法:章法是對於書法作品整體的把握能力,看一幅書法作品章法是否精彩,應從行氣、變化等處著手。

關於墨法:作中國畫講究墨分五彩,作書雖不及作畫變化豐富,但也應講究墨法的運用,尤其是作草書,漲墨、濃墨、淡墨、飛白等等,變化豐富。
我的創作作品


以上四點,對於鑑賞一般普通作品是可以的,對於鑑賞真正經典作品還遠遠不夠。

以古人作品為例,首先古人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所以古人書法具豐富的文人氣。其次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豐富閱歷,所以下筆自然如有神助,天然而人書合一。但是真正做到天然、人書合一的書家,縱觀歷史恐怕也找不出幾人。我本身素養有限,談到這個層面也不敢多言。
人書合一的《祭侄文稿》


古風書法

鑑賞書法作品,先看整幅的作品佈局,再看作品的字形結構,然後看他的筆法。每一項都同等重要,並不能突出一點而忽視其他方面。

佈局構思很好,但筆法欠火候,行筆拖踏,猶豫遲疑,再好的佈局都沒有用。筆法精妙,卻在結構和佈局上欠思慮,或是憑藉著精妙的筆法,不顧及章法任筆為體,聚墨成形,此不是書。結構和筆法都好,而整體不知應變,整齊劃一,狀如算子,形如布棋,雖工整而無韻逸之氣。



書法作品的鑑賞,是觀賞者的綜合測評。不要以檢驗員的挑剔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作品。要以藝術家的眼界去發現他人作品中蘊含著的美。我們觀賞一件作品,不是要收藏買賣。是去學習吸收他人的優點。只有發現美,才能創造美。老是盯著缺點看,對自身和他人,都是一種傷害。


要欣賞書法作品,就要提升自己對書法的認識。多看傳統經典書法作品。讀一些傳統書法理論。以傳統書法作為標尺,在觀賞現在書法家的作品時,你就知道他寫的字出自哪家哪派,什麼字體,運筆是否穩健,筆法是否精巧,結字是否得體,佈局是否巧妙,你就能依據自己存儲於心裡的東西進行判別。就能品味出作品中的味道。


子衿tjk

這要看你自己是什麼人,是專家,書法家,收藏家,還是普通大眾。

你如果是鑑定專家,那麼你會從專業技術和文化內含來欣賞書法,會涉及作品年代,作者生平,以及在書法史上的位置,以及他為所在的時代所做的貢獻等等,以專業的眼光技術的角度來分析鑑賞書法作品。

如果你是書法家,那你會從一幅書法中去欣賞分析學習作品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何種書體等等。你正可能去探求作品是碑的味道多一些,還是帖的味道多一些。如果是草書的話,作品的師承關係是晉代二王多一些,還是唐代張旭懷素多一些?你還會去感覺說法,有沒有書卷氣,有沒有古意等等,會從書法行家的角度欣賞。



如果你是收藏家,是老闆面對一幅書法作品,你看的主要是他的收藏的價值,就是這東西,我現在把它收藏下來,過了一段時間他會不會有更高的價值?不否認個別人是因為喜歡而收藏,但絕大部分的收藏家的身份實際上是老闆,老闆嘛,就是要賺錢,當然是看作品的商品價值。目的是低買高賣,獲取差價。所以他欣賞書法作品,會從一個商人的角度來欣賞。


如果是普通大眾欣賞書法。那就關鍵是這幅書法作品給你的感覺是好看還是不好看,喜歡還是不喜歡,看了作品以後感覺是感動還是無動於衷。面對一副草書作品,一般大眾應該去感覺的是作品中飛動的線條,情緒的渲洩,氣韻的流動,一行數字大如斗的氣勢,萬歲枯藤般的蒼勁等等。不用去辨識,不用去分析,只要去感覺就好。


高培書畫琴

到了鑑賞這層次,就一定是水平高,優秀的作品了。所以不能像批改作業一樣看這類作品。

首先要看作品的整體神采,要讀“心”,書為心畫。好的作品是體現書者的的內心世界的。體現氣質、體現情緒、體現境遇、體現書寫者當時的人生。這在千篇一律的楷書裡是很難做到的,只有行草書才可以。這也是大家反對把“豆腐塊”捧的那麼高的原因。


欣賞一幅作品的神采要稍遠一點兒看。如果是去看書展,不管有多少作品,好的作品是會奪人眼球的。它體現出來的風采會讓你不由自主的走過去。

第二是技術層面的。首先是筆法和結字。不管怎麼爭論,筆法優先也好,結字優先也罷。欣賞一幅作品的時候筆法和結字是會同時映入眼簾的,很難立即分開。筆法就是線條美,本來這方面是比較簡單的,古人已經給我們設定了線條美的標準。不過最近一些年,確實被“書法界的叛徒”們給搞亂了。結字體現姿態美,首先看是不是漂亮,其次才是結字的方法以及結字所體現的技術。


第三個層面是墨法和章法。這個就有點解剖研究性質了,所以放到最後。不是說墨法、章法不重要。章法要看行列字的空間排列和空間利用。楷書的章法是整齊、擺放勻稱就好。如果把它比做音樂是兒歌或唱詩班水平。行書草書章法要富於變化才好,草書可以像貝多芬的樂曲。行書可以像“二泉映月”,也可以象“高山流水”。



墨法主要是濃淡潤枯的變化。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歡濃墨,有人喜歡淡墨,有人喜歡濃淡變化。像王鐸的作品,飽就漲墨,飢就乾枯。“旱時旱死,澇時澇死”,變化十分大。這是一種風格。用於表現情緒能很到位。

手機打字挺辛苦,希望大家給個贊,轉發一下!!!


靜湖書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