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药物能逆转斑块吗?

李兴尧618

您好,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


一、动脉粥样斑块为什么很难逆转?


造成病理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是损伤血管内皮的主要原因,受伤后的血管内皮部位,容易造成脂类物质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此沉积,从而使血管壁变厚,脆性增加,弹性减小。脂类物质的长时间累积,就容易形成斑块,这些沉积物及斑块就如同在血管壁上生了根一样,很难连根拔除。

即使没有三高等疾病,情绪激动、吸烟、喝酒、炎症等因素也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也就意味着同样会发生病理性的动脉粥样硬化。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ASCVD的核心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ASCVD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仅LDL-C升高便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除高胆固醇外,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糖尿病)并不会导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只有当LDL-C水平升高至足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上述危险因素则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最核心的策略应该是降低LDL-C水平并终生维持。


三、降脂药物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意义


既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ASCVD的核心原因,也是必要条件,那么降低LDL-C则是预防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ASCVD的首要及长期任务。


他汀药物是降脂的基石,可使LDL-C水平降低25%~55%。大量研究表明,服用他汀药物5年可使ASCVD风险降低达25%~45%。预计更长期应用可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指南推荐》,为使降脂达标,临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

所以,ASCVD患者应坚持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即使血脂正常,也不可擅自停药。另外,有患者担心他汀药物的不良反应,事实上,他汀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与大剂量或联合用药所致,所以,在服用他汀药物之前,要向医生说明当下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间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效果或者产生不良的反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欢迎留言咨询!


血脂管理专家

并不是所有的降脂药都可以逆转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和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斑块。有临床证据的可以逆转斑块的降脂药,只有他汀类降脂药。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顾名思义他们发病的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降脂药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这些疾病发作带来的危害。


只有能够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又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具备这两种功效的降脂药,目前发现的只有他汀类。而且,只有服用了他汀药,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

这两项指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4-2.1毫摩尔每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到1.2-1.4毫摩尔每升的时候,才可以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同时载脂蛋白A1也达到了1.35-1.5克每升的水平。


药疗君

降脂药物不能逆转斑块,它不能将斑块化掉,只能使斑块变硬,使斑块由软斑变为硬斑,让斑块不能脱落,起到防止斑块脱落的作用,(因为脱落的斑块会形成血栓,堵塞人体的血管,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第一、降脂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是促近肝脏对脂肪的代谢,使肝脏对脂肪的合成减少,来起到降低血液里面脂肪的作用,所以降脂药物是不能逆转斑块的!

第二、经临床医学及药理学研究证明斑块一但在人体的血管里面形成,就是永久性的,无论用什么药物都不可能使斑块消失(目前临床医学及药学还没有达到使血管里的斑块消除的水平),所以降脂药物是不能逆转斑块的!

第三、因此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斑块是不能被逆转的,那么除了服用降脂药物外有没有其他绿色无毒副作用且经济实惠的办法能够使血液里面的血脂降低,血管里面的斑块减少呢?当然有,(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降低血液里面的脂肪,减少血管里面的斑块形成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比如银耳莲子粥、红枣枸杞粥、红豆薏米粥、蔬菜粥、燕麦粥等,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东西,比如(烧鸡、烤全羊、烤肉、火锅、羊排、关东煮、麻辣鱼、辣子鸡、油泼面、冰镇啤酒、冰镇可乐、冰镇雪碧等)因为这些东西容易使体内形成酸性的内环境,经医学研究证明,身体内环境呈酸性,就容易使血液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减慢,血脂升高,血管内斑块形成,再加上这些东西比较油腻容易,吃多了也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里斑块形成!(二)加强运动及体育锻炼,比如每天坚持散步,跑步、游泳,打球、身体蹲、仰卧体坐、爬山、郊游、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踏青等有氧运动,以加强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近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近肝脏对脂肪的代谢,使血液里面的脂肪转化为身体的能量被利用,使血液里面的脂肪降低,进而减少血管里面的斑块形成!


医学慕课

这确实是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其实这个现象在2003年美国ACC大会上首次公布了ASCORD研究用阿托伐他汀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下降到2.6以下时发现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了逆转,大会参与者集体起立鼓掌。 因为以往所有的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总是圍绕着降低LDL可从稳定斑块,而从来没有关于斑块的逆转的报导。

斑块的形成与动脉内皮长期高血压导致高的血流压力、高血糖的糖毒性、炎症反应因素加上年龄而老化等作用下受到损害,血中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侵蝕到内皮下并被氧化,这时在炎症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下,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等也侵蝕到受损的动脉内皮下并无休止地大量吞蚀氧化的LOL形成体积膨大的泡沫细胞,这就是斑块的核心核质,与此同时向内皮内外膨出,内皮外各种纤维组织形成包裹核心脂质的纤维帽。斑块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核心脂质和纤维帽各自形成的快慢。核心脂质生长过快,纤维帽薄即属于不稳定的易破裂斑块。一旦斑块破裂,流经的血小板即被激活可凝聚成血栓,堵塞血管。

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血液中的乙酰輔酶A转化为胆固醇,而LDL基本上占60%,它确实是粥样斑块形成和破裂的罪魁祸首,因此将过高的LDL降下来非但能使粥样斑块减少甚至逆转、消失(使LDL下降50%以上)。这就是他汀类药物除了抑制胆固醇形成外有另类效应而产生的这种变化。如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氧化应急反应、激活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增加NO合成、抑制白介素6、增了前列腺素E合成、降低炎症反应的C反应蛋白即CRP下降等等均有益于血管内皮修复、抑制核心脂质增长甚至使泡沫细胞环死等多种作用。当然前题是LDL的明显下降和他汀类药物的足夠剂量。因此根据可以导致斑块形成并长大的危险因素分别使有心梗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求LDL小于1.8,既有冠心病又有糖尿病的LDL小于2.2,有糖尿病或冠心病或伴有三种危险同素或以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大于200支/年、有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LDL小于2.6,危险因素大于等于三项的LDL小于3.0,有两项危险因素小于3.3,仅有一项或没有危险因素的也应在3.6以下。

他汀类药物确实可以使 LDL下降而且不同他汀须用不同的剂量,使LDL下降33-35%须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10mg-20mg、舒降脂(辛伐他汀)20-40mg、普拉固(普伐他汀或美百乐镇)40mg、来适可(氟伐他汀)40-80mg、美降脂或血脂康(洛伐他汀)40mg-80mg、可定(瑞苏伐他汀)5mg、匹伐他汀1-2mg。他汀类药物如不能达标即使加倍服用也只能增加LDL下降6%,当然剂量加倍越大意味着肝损、肌损概率提高。所以有一个很好的抑制腸道胆固醇吸收的药物:依折麦布(依适存)单用它胆固醇仅下降20%左右,虽然食物中吸收的仅占胆固醇代谢的30%(所以飲食对胆固醇的影响远不及甘油三脂那么大),但人体内合成的多余胆固醇会通过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而通过肝腸循环仍可有大量胆固醇从小腸回吸收到血液中,依折麦布如加一个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使LDL下降55%-60%,不必为达标而把他汀类药物加倍再加倍,而且它仅有10%通过肝酶代谢不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肝损、肌损。可惜只有部分地区进入医保。

总结一句:他汀类药物是个划时代的药物,他不仅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确有稳定斑块不易破裂,甚至缩小、逆转斑块,关键是要既安全又能使LDL根据危险因素多少而分别达标。此外无论什么因素既不能做支架植入介入手术、也不能做搭桥手术的冠心病甚至心梗后存活者,只要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同时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活十年、廿年也是完全可能的。

2018.3.9.


又一个门外汉

降脂类药物有很多种,斑块也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斑块类型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降脂类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他汀类,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在各类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中作用最强,约可以降低25-60%,这也是它被研究最多的原因之一吧。

2.烟酸类(维生素B3),主要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

3.贝特类,主要是通过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15%,降低甘油三酯35%。主要有吉非罗齐和非诺贝特。

4.二氮杂环丁酮,通过抑制甾体转运抑制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代表药物衣折麦布。

5.胆汁酸螯合剂,通过胆汁螯合降低胆固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代表药物消胆安,考来维仑。

目前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多的是他汀类药物,下面说一下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他汀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现的。2004年发表的一项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观察服用大剂量他汀6个月后病人斑块的情况,得出结论,他汀类可以减少斑块体积约10%。另一项用超声来观察斑块大小的研究也得出结论,他汀类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

不过2015年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整合了很多个他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他汀只有在大剂量长期服用时才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这个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实现的。而且,尽管斑块体积有缩小,但斑块成分改变有限,斑块纤维帽和脂质核心并不能被改变,而它们正是斑块生长和脱落的危险标志。

不过,还有一些研究证实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斑块内软斑成分缩小而钙化增加,这也就使斑块破裂的风险减少了!

因此,他汀类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不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不稳定斑块逐渐向稳定斑块转化,减少斑块破裂和脱落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